巴西龜原產于美國南部及墨西哥,最早是作為寵物進入中國的。
但是很多人在購買巴西龜當寵物后,又會因為對其厭煩從而將其放生到野外。
因為該物種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強,所以巴西龜在進入中國后快速在野外繁殖,當前已經成為了一種影響力和破壞力都很嚴重的入侵物種。
(巴西龜)
巴西龜能不能吃?
巴西龜的泛濫成災讓很多吃貨有了一個疑惑,那就是巴西龜能不能吃?
(巴西龜)
答案是能吃,但是不好吃,也不建議吃。
巴西龜這玩意在食譜上有些像魚類中的清道夫。釣魚佬都知道清道夫也是能吃的,但是能吃不代表好吃。而且清道夫一身“板甲”,肉還很少,處理起來非常難。
(清道夫魚)
巴西龜也是一樣,細胳膊細腿細腦袋,肉只有那薄薄的一層,就算能做成菜也吃不了幾口。
更要命的是,巴西龜身上可能攜帶一些具有致病性的病毒或細菌。
(巴西龜曾是比較火的寵物龜)
針對當前人類對巴西龜的研究,已經發現巴西龜是沙門氏菌以及其它一些寄生蟲的主要攜帶者。如果要吃巴西龜,一個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疾病。
這讓人想到了另外一種“烏龜”,那就是恒河鱉。
恒河鱉是一種主要分布在恒河流域的鱉科動物,當前預計在恒河流域中分布有300~500萬只。
(恒河鱉)
需要知道的是,印度是一個糧食缺口比較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均糧食消費量比朝鮮都要低。但就是這樣一個全民忍受饑餓的國家,都沒有把恒河鱉給吃絕種。
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為恒河的污染。
恒河是印度教中的“圣河”,所以印度教會將骨灰撒進印度河,甚至是直接在恒河上燒尸體,這使得恒河成為了一條名副其實的“尸河”。
在2019年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時候,恒河邊上漂著大量的尸體和燒了一半的尸體,震驚了全世界。
事實上骨灰和尸體的污染還算低的,雖然恒河是“圣河”,但印度人也沒少往里面扔垃 圾和排放工業污水,這導致了恒河非常嚴重的工業污染。
因為工業污染,恒河經常性的出現有毒泡沫。除開印度人,其它國家的人到恒河去潛泳一圈,身上出現紅腫、疹子等各種過敏性癥狀的人不少。
而恒河水的污染自然也導致恒河鱉身懷各種“毒素”,使得恒河鱉和福島魚一樣成為了“互聯網名菜”。
(恒河鱉)
巴西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危害不輸印度恒河鱉。因為恒河鱉雖然污染嚴重,但最多只能害死吃它的人。然而巴西龜作為沙門氏菌的主要攜帶者,是可能引發傳染病的。
沙門氏菌是一種傳染機制和霍亂、痢疾有些像的致病菌。這玩意會通過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源、瓜果等等。其它的人吃了攜帶有沙門氏菌的瓜果和水后,也可能被傳染導致生病。
(沙門氏菌)
所以巴西龜在泛濫成災的情況下,大家最好不要食用它,以避免導致各種疾病。
入侵物種是不能靠吃來解決的
其實對于入侵物種國內往往有一個錯誤的概念,那就是以中國人對食物的追求,任何入侵物種都會被中國人吃完。
正如當年小龍蝦在進入中國并成為入侵物種后,成為了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一樣。
(小龍蝦)
然而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入侵物種能被吃絕的案例。小龍蝦變成蒜蓉小龍蝦和麻辣小龍蝦并出現在餐桌上,是因為國內有非常成熟的小龍蝦養殖產業。
而野生的小龍蝦依舊有非常龐大的數量,并且造成的損失不少。
尤其是我國的農業和內河漁業,往往會因為小龍蝦到處打洞造成糧食或漁業減產。
最關鍵的是,野生的小龍蝦和巴西龜一樣,都可能帶有“毒素”。不同的是巴西龜帶有各種致病的細菌,而小龍蝦容易出現重金屬富集的問題。
在我國,野生的小龍蝦嚴格來說不能上餐桌。我們吃的小龍蝦都是人工養殖、安全且衛生的小龍蝦。
所以靠吃是絕對無法解決入侵物種的,任何入侵物種都會成為難以處理的對象。
如何防治入侵物種
既然入侵物種沒法吃,那么要如何解決入侵物種呢?
要解決入侵物種的問題,無外乎就三點,分別是從源頭上管控、加強監測機制,以及生物防治。
其中從源頭上管控最重要,并且成本最低。
當某種入侵動物已經開始大規模擴散后,你需要每年花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去治理。但從源頭上管控,你只需要加強進出口渠道的檢查就行了。
(海關人員查獲入侵生物)
比如說很多人會借著進出口渠道將一些入侵物種秘密引入國內,比如說在異寵市場,就會有很多人將國外的螞蟻、蛇、蜘蛛等生物悄悄帶進國內然后售賣。
此外一些進口的“正常商品”可能也會攜帶入侵物種。比如說進口的木材,木頭里面就可能藏著某些國外動物的卵或者幼體。
加強進出口渠道的監測和管理,能夠有效的防止入侵物種進入國內。
(著名的入侵生物——紅火蟻)
加強監測機制,則是本著“早發現早治療”的思路去管控入侵物種。
很多入侵物種在進入中國后,其實并不適應中國的氣候和環境。這個階段如果能發現入侵物種,就能及時的消滅它們。
但入侵物種如果進入國內10多年還沒有發現,那這種入侵物種基本就在你的國內扎下根了,之后會很難處理。所以對于入侵物種要“早發現早治療”。
至于生物防治,則是投放入侵物種的天敵,從而對入侵物種的規模進行控制。
(技術人員檢查入侵生物)
比如說為了應對入侵的松材線蟲,我國對分布有松材線蟲的區域投放了能寄生松材線蟲媒介——墨天牛屬昆蟲的花絨寄甲和腫腿蜂,對墨天牛屬昆蟲的數量進行控制,從而達到限制松材線蟲活動范圍的目的。
不過生物防治也是問題的,一個是起效慢,另一個就是可能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
(花絨寄甲)
所以針對入侵動物,我國當前還是以加強進出口管理,在源頭上掐滅別國生物入侵我國的方式為主。
信息來源: 【1】新京報官微·《印度恒河支流漂浮大量有毒泡沫,清污船曾被淤泥困一個星期》 【2】澎湃新聞·《入侵物種小龍蝦,靠吃解決不了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