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曉博
近日,證監會在回復政協委員提案時表示,目前暫不具備設立重慶證券交易所的條件。
理由是:現在內地已經有了上海、深圳、北京三家證交所,數量足夠了,而且它們都在重慶設立了服務基地,足以服務西南片區。
為了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暫不考慮增設重慶證交所。
其實,很多大城市都有金融中心夢,想設立證交所或者期交所。比如天津、重慶、武漢、成都、沈陽等,而且看起來都有比較充分的理由——振興東北、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平衡南北經濟差距等。
歷史上,證交所、期交所的設立、裁撤、合并,經歷了兩輪“放”和“收”。
第一輪放,是改革開放初期,1990年之前,很多地方都冒出了證券或期貨交易市場,由于后來亂象叢生,發生了風險,所以從1990年開始收緊,證交所只保留了上海和深圳,期交所只保留了上海鄭州和大連。
在那一輪整頓中,深圳的期貨交易所就并入了上海。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基本沒有增加,如果增加也設在上海,不再分散到其他城市。
直到2021年,國家突然決定設立廣州期交所和北京證交所,原因是要拓寬金融跑道,迎接大金融時代、直接融資時代。
下圖是目前中國金融要素市場分布情況:
新的交易所之所以設在北京和廣州,是因為這兩個大城市都出現了增長乏力的態勢。
2018年到2021年前后,北京加大紓解非首都功能力度,財政收入增長放慢。以至于來自北京的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呼叫支援”:
于是國家微調了北京的定位,開始喚醒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的功能。連續給北京了4個利好:設立北京自貿試驗區,提升服務貿易博覽會級別,新三板擴容,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
廣州則拿下了廣州期貨交易所。
這是第二輪“放”。但馬上又“收”了。
原因很簡單:從全球證交所和期交所發展趨勢看,通過合并增加競爭力是大趨勢,增設新的市場、自我分散實力,屬于逆潮流而動。
而且:一旦增加數量,之間就會競爭,就可能放松金融監管,這在歷史上是有教訓的。
其實單個期交所、證交所能帶來的紅利,是比較有限的。根本無法扭轉城市的整體命運。
比如鄭州、大連都有期交所,但這兩個城市近年來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大連的排名不斷下滑,GDP馬上要排出前三十了。這個當年提出要建設北方香港的城市,經濟總量已經被煙臺超過。
深圳之所以發展很好,主要還是創新企業多,民營經濟發達,證交所只是錦上添花的因素。
上海情況比較特殊,全國大半金融要素市場在上海,累計的紅利的確比較多,但內地不可能有第二個上海了。
那么,再過若干年,還有沒有設立重慶證交所的可能?
我的看法是,大概率沒戲,所謂暫不考慮,其實就是無限期不考慮。
目前在內地城市里,最接近獲批證券交易所的,就是重慶。
此前,天津一度接近這個目標,并為此在塘沽出海口附近建立了一個新的CBD(于家堡+響螺灣),準備從深圳迎娶“新三板”。
但這個花轎走到半路,被北京搶走了,并孕育了后來的北交所,天津金融中心的夢破碎了。
有了北交所+新三板,不可能在天津設立新的證券交易所了。雖然天津歷史上有證交所。歷史機會,失去了就不再有了。
隨著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尤其是中美戰略博弈后,成渝都市圈成為重要的戰略備份。在重慶設立證交所,在成都設立期交所的提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
但說實話,就連北交所設立都缺少必要性,更遑論在重慶設立新的證交所了。
中國的當務之急不是搞一堆金融小矮人,而是要把香港、上海兩個金融中心做大,成為真正的全球巨人,在國際金融版圖中有話語權。
新設立一大堆期交所、證交所,除了浪費資源、分散兵力,把自己絆一跟頭,沒有什么意義。還容易讓地方政府忘記了科技創新、營商環境才是根本,都去搞什么虛頭巴腦的金融中心。
未來,重慶這個西部金融中心能搞點什么?
2021年國家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支持重慶開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
所謂區域性股權市場,也就是四板市場。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都有一個股權交易中心。未來可以把重慶的四板市場定位提高,比如在全國搞幾個一類四板市場,重慶占有一個名額。
成都也非常希望跟廣州一樣,拿下一個期貨交易所。雖然目前證監會沒有表態,但肯定不太可能了。
重慶獲得的國家定位高于成都,不可能不批重慶證交所,而批準設立成都期交所。
內地已經有4個城市擁有期交所(上海、大連、鄭州、廣州),再到另外一個城市設立一個,有點搞笑了。
不過,還有一個城市比重慶還接近于拿下證交所,這就是澳門。
設立澳門證交所早已經寫進了國家級文件。2019年,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表示,將在澳門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
2019年12月,有官員證實深交所幫助澳門做了方案,上報了中央,澳交所定位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2020年12月,國家發改委還表態,支持澳交所設立在橫琴。
再后來,有又傳出消息說,澳交所將以債券交易為主,不可能納斯達克了。
但幾年過去了,就再沒有新的動靜。
又有報道說,澳門金融立法不完整,目前不具備設立證交所的條件。
所以未來會不會有澳交所,還不一定。看起來比較懸了。
其實,有了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在旁邊設立一個分流資源的澳門證券交易所,對香港不利,只能增加它跟新加坡競爭的難度,讓新加坡、東京、迪拜暗中偷笑。
證監會此次表態,意味著很多個城市的證交所、期交所夢,注定無法實現了。
我之前多次在文章里講過:金融中心是頂層設計的結果,是命,是爭不來的。
如果要爭,可以在科技創新上發力,這個領域從來不相信什么規劃、定位,靠的是自己努力。比如深圳、杭州、蘇州,城市定位一度都比較低,在金融定位上也比較弱勢(深圳的金融資源經常被拿走),但它們都通過科技創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創新之城。
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金融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