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著500萬粉絲的網紅顧茜茜在直播中自曝在床上躺了一天,啥也沒干傭金就有30萬。
她甚至怒懟網友:“你越見不得我過得好,你對我的罵聲越大,我賺得越多,不是月入幾十萬,是日入,一天,聽懂?”
這件事隨即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不僅激怒了網友,更是逼得平臺出手整治。
從最新的情況來看,顧茜茜不僅抖音賬號被封禁,微博、快手等平臺的作品也被下架。
這件事充分驗證了一個道理:飯可以多吃,話不可以多說。
網紅如果為了博眼球而口無遮攔,最終只會落得個塌房甚至被封殺的下場。
不僅網紅需要謹言慎行,對于企業家來說更是如此。然而總有些企業家不聽勸,最近巴奴火鍋就因為創始人杜中兵的爭議言論上了熱搜。
01
月薪5000不能吃火鍋?巴奴上熱搜!
“火鍋不是服務底層人民的,月薪5000你就不要吃巴奴,哪怕吃個麻辣燙。”
你能相信這樣的言論竟然出自一家大型連鎖火鍋品牌創始人之口嗎?
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表示不可思議,畢竟顧客是上帝,是商家的衣食父母。這種言論明顯是奔著得罪顧客去的。
可偏偏這段話正是出自巴奴火鍋創始人杜中兵之口。2月25日,在由地方行業協會主辦、巴奴火鍋承辦的一場“毛肚火鍋發展研討會”直播上,杜中兵的這段話引發了軒然大波。
這番話一出,立刻在微博、抖音等各大社交平臺上引發了激烈討論。網友們紛紛吐槽:“莫非普通人連火鍋都吃不起了?”“巴奴這是要優化消費者了嗎?”
而且杜中兵還表示:“巴奴是給那些大學畢了業,掙了點錢,升了一個級的人吃的。”
這意思,巴奴火鍋要給去他們店里的顧客設立門檻,巴奴火鍋是給收入達到一定水平,社會地位有一定階層的人吃的,工資低于5000者免進么?
對于這樣的爭議言論,網友的觀點也呈現出了兩派。
反對的人覺得,不知道巴奴想要表達什么,但一定是言為心聲。
火鍋的出現,本身就是源自底層人民的需求,但誕生在市井里的大眾飲食文化。
在中國,民以食為天,其實無論哪種形式的吃,都是人民的需求,高端與否,其實只是市場演變下的定位和細分決定的。
火鍋到底是不是高端餐飲,是不是底層人民就不該吃火鍋,這確實值得研究摸索。但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
畢竟,底層人民也有追求幸福,比如吃一頓可口的火鍋的權利。
這種言論本身,是會造成社會對立的。也許巴奴的創始人在自己當初月收入低于5000(甚或更低)時給自己定了某種規矩,要求自己吃苦成長,然后推己及人,要求別人也這樣。
贊同杜中兵言論的人則表示,這話其實也沒毛病,窮不是不能高消費,只是不建議,如果你堅持,當然沒有問題。可問題是你能堅持得住嗎?畢竟確實不便宜啊!
面對輿論的壓力,杜中兵2月27日親自錄了一段視頻回應,他表示:
爭議性的話不是連在一起說的,如果連在一起,就把真實本意曲解了。過去火鍋比較便宜,現在越來越貴,底層消費者越來越難以消費火鍋,不是好的現象,但是如果一個品牌沒有自己的定位,沒有自己的方向,更難以做好。
不過他在回應的同時也承認巴奴火鍋在行業里是偏貴的,大家長期罵巴奴貴,他的壓力非常大:“我又想讓更多的人說我好,我又希望我的品牌、我的顧客在這能享受到更高品質,所以就非常糾結。”
從杜中兵的回應可以看出,他覺得自己的話被斷章取義了。原本的意思并不是要歧視低收入群體,而是希望大家理性消費,尤其是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不要過度透支消費。
他還強調,火鍋行業近年來價格不斷上漲,底層消費者越來越難以承受,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
然而,這番解釋并沒有完全減輕網友的質疑。很多人認為,杜中兵的言論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表達方式過于直接,甚至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覺。
畢竟,火鍋作為一種大眾餐飲,本應是普通人也能享受的美食,如今卻被貼上“奢侈品”的標簽,難免讓人感到不適。
02
從底層到高端 火鍋成了奢侈品
要理解杜中兵為什么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得先了解一下巴奴火鍋的發展歷程。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是中國獨創的美食之一。而巴奴火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重慶一地的纖夫文化。
巴奴,原本是拉船纖夫的別稱,而巴奴火鍋的招牌菜當屬毛肚。據說毛肚是當年的纖夫們從有錢人丟棄的牛下水里找到的美味。
可以說,巴奴火鍋從一開始就是老百姓的美食,是底層人民的智慧結晶。
2001年,杜中兵在河南安陽創立了巴奴火鍋。最初,巴奴只是一個小城里的火鍋店,但隨著杜中兵的經營策略和品牌定位的調整,巴奴逐漸走向全國。
2009年,巴奴在安陽已經開了5家店,幾乎壟斷了當地的火鍋市場。
隨后,杜中兵開始進軍鄭州,與當時已經深耕多年的海底撈展開競爭。
大家都知道,海底撈除了比一般的火鍋貴,還以令社恐都感到畏懼的貼心服務聞名,而巴奴最初也試圖模仿海底撈的模式,提供類似的服務。
然而,杜中兵很快意識到,單純模仿并不能讓巴奴脫穎而出。于是,他決定另辟蹊徑,將品牌定位從服務轉向產品,主打毛肚和菌湯。
從此巴奴火鍋的廣告語也變成了:“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不和海底撈拼服務,而是靠著差異化的產品運營策略搶占市場,這讓巴奴在競爭激烈的火鍋市場中得以站穩了腳跟并逐漸走向全國。
然而,隨著品牌的發展,巴奴的價格也逐漸上漲,客單價從最初的幾十元漲到了現在的150元左右。
盡管巴奴的毛肚和菌湯確實有其獨特之處,但價格的上漲也讓不少消費者感到開始有些消費不起了。
杜中兵的言論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爭議,背后其實反映了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消費趨勢。
這幾年,全球經濟形勢都不樂觀,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消費的確有降級的趨勢。
隨著消費降級,大家都捂緊了自己的錢袋子,然而火鍋的價格卻水漲船高,逐漸成了低收入群體高攀不起的美食。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65.31%的人能接受的火鍋人均價格是80-120元,而能接受200元以上的只有2.3%。這意味著,大多數消費者對高價火鍋的接受度并不高。
然而,巴奴的客單價卻在150元左右,遠高于海底撈的100元左右。
盡管巴奴的毛肚和菌湯確實有其獨特之處,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多花50塊錢并不能讓他們感受到階層躍升的體驗。相反,很多人會覺得,這50塊錢花得并不值。
雖然杜中兵在回應中也提到,火鍋價格上漲并不是一個好現象。但如果一個品牌沒有自己的定位,更難以做好。
這番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暴露了巴奴在品牌定位上的尷尬。
近幾年來,巴奴火鍋始終在嘗試改走高端路線,然而形勢卻并不樂觀。
2020年,巴奴火鍋舉辦了一場“超級會氪廳”的活動,邀請了眾多行業精英和企業決策層,杜中兵希望通過這種精英會式的運作,提升品牌的高端形象。
然而,經濟下行勢必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發生著轉變。
過去追求高價格高品質的消費者,現在更傾向于尋找價格更低但品質沒怎么下降的“平替”;而以往對于火鍋價格相對難以接受的消費群體,現在就更不買賬了。
巴奴的高端化嘗試,最終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盡管巴奴火鍋的客單價高于海底撈,但消費者并不認為巴奴是一個“高端”品牌,可很多人覺得,巴奴的價格雖然高,但并沒有提供與之相匹配的體驗。
高端火鍋通常具備幾個特點:商務宴請屬性、高端食材、私密環境等。然而,巴奴的定位顯然與這些特點不符。
此外,巴奴的門店大多位于大眾商圈,很難想象商務精英們會在巴奴的大廳里談著幾千萬的項目。
杜中兵的言論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爭議,除了內容本身的問題外,還在于他的表達方式。
他直接將“月薪5000”與“不吃火鍋”掛鉤,無形中將消費者分成了“高端”和“底層”兩個對立群體。
即使外界有斷章取義的嫌疑,這種言論依然讓人感到不適,還容易引發消費者的反感。
事實上,巴奴的主要消費者正是那些月薪5000左右的普通人。
對于這個收入的群體來說,吃頓巴奴雖然有點貴,但還沒到吃不起的地步。要是把這部分顧客都得罪了,那巴奴未來的前景真的有點堪憂了。
然而巴奴火鍋所引發的爭議也說明了一個扎心的問題,這個曾經的大眾美食,正在逐漸變成一種奢侈品。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感到吃不起火鍋。而巴奴的尷尬定位,也反映了當前餐飲行業的困境:如何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對于消費者來說,火鍋本應是一種輕松、愉快的美食體驗,而不是一種階層的象征。
那些連鎖火鍋品牌要想在卷得不能再卷的餐飲領域脫穎而出,必須回歸性價比的本質,而不是用價格把顧客拒之門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