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為了趕時間,經常十分鐘就解決一頓飯,這種“超速”吃飯的習慣,會給健康帶來負擔。吃一頓飯用時多久對健康最有利?吃飯快的人應當如何調整?一起了解。
為什么吃飯要慢一點?
從人看到、聞到食物起,負責調節飽腹感、抑制食欲的瘦素就開始分泌了,但需20—30分鐘才能發揮作用。
如果吃飯過快,會在“飽”反饋還未形成之前就吃下過量的食物,瘦素也來不及告訴大腦“該停止了”,導致攝入的食物量超過人體實際需求。
如果一個吃飯快的人把進食速度降下來,身體將發生以下變化——
胃腸功能變好
吃慢點能改善因為長期進食過快增加胃腸負擔帶來的胃脹、胃酸、胃痛、消化不良等癥狀,還能保護胃黏膜。
牙齦更加“堅固”
細嚼、多嚼能鍛煉下頜力量,促進牙床健康,還能促進牙齦血液循環。
緩解代謝疾病
相比吃飯慢的人,吃飯速度快的人肥胖風險增2倍;經常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3倍。
癌癥風險降低
慢點吃能減少“趁熱吃”的機會,避免過燙的食物刺激本就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減少食管癌風險。
壓力變小更放松
吃飯時多咀嚼,可以使記憶中樞——海馬體的血流量增加。 用一定節奏咀嚼,還可促進血清素分泌,這種激素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愉悅。
解決一頓正餐多久比較好?
吃太快不好,但吃得太慢也非好事。 專家表示,進餐時間和個人飲食習慣、健康狀況有關,但一般不應少于15分鐘。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人群應花費15—20分鐘吃早餐,午晚餐用餐時間為20—30分鐘。
吃飯快的人怎么調整?
平時習慣性吃飯太快的人,除了細嚼慢咽,怎么才能調整進食速度?
留出足夠時間
建議早上7—8點吃早餐,11點吃午飯,晚餐時間以17—19點為佳,晚飯要與睡覺時間相隔4小時以上,每頓飯都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進食。
每頓吃七分飽
在還未感覺到飽,但對食物的熱情有所下降、進食速度明顯變慢時,就該停下來。
先吃飽腹食物
建議先喝一點湯,然后吃蔬菜。 不過要注意的是,喝湯還是盡量避免肉湯這類高脂肪的食物,適當選擇蔬菜湯、粗雜糧湯等低熱量湯水類。
吃飯時要專心
吃飯時要專心,只做“吃”這一件事。
吃得稍微“粗一點”
盡量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有助于降低咀嚼速度。
偶爾吃飯太快導致胃疼、胃脹、不消化的人,可以飯后1小時左右到戶外散步或做些舒緩的運動,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消化吸收。 接下來的幾天,要注意適當減少食量,多吃清淡食物,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恢復。
本文轉自:中國反邪教
本文來源:『 新華網 』微信公眾號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識!這個公眾號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
遠離悲劇,健康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