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這片山水如畫的土地,不僅以其壯麗的黃果樹瀑布聞名,還隱藏著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屯堡村落——本寨。這里是屯堡文化的活化石,600年的歷史在這里靜靜流淌,碉樓、古寨門、楊家老宅、楊家大天井……每一處都藏著一段傳奇。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本寨,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聽聽那些有趣的傳說和故事。
本寨的屯堡文化,源于明朝洪武年間的“調北征南”政策。當時,朱元璋為了鞏固西南邊疆,派遣大批軍隊和移民駐扎于此。這些來自江南的士兵和家屬,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同時也將江南的建筑風格與當地的喀斯特地貌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屯堡文化。
屯堡文化的核心是“軍民合一”,村落既是生活區,也是軍事防御區。本寨的布局嚴謹,巷道縱橫交錯,宛如迷宮,外人進入很容易迷路。這種設計不僅方便生活,還能有效抵御外敵入侵。走在石板鋪就的小巷中,仿佛能聽到600年前馬蹄聲和士兵的操練聲。
之前介紹過云峰八寨的云山屯,本寨也是“云峰八寨”之一,離云山屯不遠。本寨村曾經是明朝征南時期一個武將的駐地。它古樸典雅,依山傍水,碉樓聳立,石房緊湊,是一處具有典型農耕生活情趣的小村寨。
在本寨中,各家各戶是自成體系的封閉式“三合院”、“四合院”建筑,卻又以曲折的小巷連成一體。
戶與戶有暗門相通,家與家有高墻相連,形成布局嚴謹、主次有序、結構堅固、易于自守的格局。
本寨是大戶人家選中的風水寶地,高宅大院較多,現存用粗大料石砌筑的高層碉樓就有七座。
碉樓是屯堡文化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本寨最引人注目的景觀。這些高聳的碉樓,不僅是軍事防御的重要設施,更是屯堡人民的精神象征。碉樓通常建在村落的制高點,四面開有瞭望口和射擊孔,既能觀察敵情,又能抵御外敵。
關于碉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明朝末年,一伙土匪企圖攻打本寨,村民們躲進碉樓堅守。土匪圍困數日,始終無法攻破。一天夜里,碉樓里突然傳來陣陣鑼鼓聲,仿佛有千軍萬馬在操練。土匪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援軍趕到,連夜逃竄。其實,這只是村民們用空桶敲擊制造的“空城計”。從此,碉樓成了本寨的守護神,村民們每逢節日都會在碉樓下祭祀,祈求平安。
本寨的古寨門,是村落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寨門不僅是村落的入口,更是屯堡人民的精神象征。每當夜幕降臨,寨門上的燈籠亮起,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古寨門上有一個眺望孔,大門一關,通道就關閉。但在旁邊留了一道隱蔽的暗門,只容一人側身通過,供戰時偵查人員出入。
地下的“六耳結 ”,是漢族的吉祥圖案。
所有的建筑都是用石塊、石板為主要材料,屋頂鋪的石板為天然形成,呈魚鱗狀層層疊鋪。一幢幢石頭房屋,見證了本寨村幾百個春夏秋冬的歷史。
宅院大門有雕鑿精美的垂花門樓,住居和天井有精致的隔扇門窗、額枋、門簪,精雕的石礎、石地墁、石水漏、石門聯。
居然還有用竹篾砌的墻,不過已經脫落了。
楊家老宅是本寨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屯堡建筑的典范。這座老宅依山而建,布局嚴謹,分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中院是家族活動的場所,后院則是生活區。
旁邊的楊家大天井是楊家老宅的核心部分,現已改造成為“四知堂”廉政文化基地。這座天井寬敞明亮,四周是精美的木雕和石雕,展現了屯堡工匠的高超技藝。
金家鴉片鋪臺是本寨內一個頗具爭議的地方。這里曾是鴉片交易的場所,見證了那段黑暗的歷史。如今,金家鴉片鋪臺已成為一個歷史遺址,提醒人們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比起云山屯,本寨更為原始古樸,可惜有不少老宅已經非常破敗了。
如果說“建筑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那么云峰八寨的歷史就是由一塊塊石頭拼湊而成,等待我們的品讀。
小貼士:
- 交通:從安順市區乘車約1小時可達
- 最佳游覽時間:春秋季節,氣候宜人
- 特色美食:屯堡糍粑、臘肉、酸湯魚
貴州安順本寨,是一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屯堡村落。如果你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那么本寨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在這里,你不僅可以欣賞到古老的建筑,更可以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歷史文化。
讓我們一起走進本寨,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吧!
旅游攻略
地址: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云峰屯堡本寨村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