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認為我的不服從是出于反叛精神。我太年輕,沒有朋友。相反,我認為,反對情緒激發了我的繪畫欲望,這種欲望比對懲罰的恐懼更強烈。然而,從長遠來看,當我母親在場時,我受到了足夠的懲罰,以阻止我進一步努力。我很快就明白,她對哪怕是最輕微的智力表現都懷有敵意,對任何個人才華的展示更是敵意。
——Romaine Brooks
羅曼·布魯克斯
Romaine Brooks
(1874-1970)
羅曼·布魯克斯1874年出生于意大利羅馬,主要在巴黎和卡普里島工作。布魯克斯專門從事肖像畫創作,并以其柔和的色調(主色調為灰色)而著稱。
布魯克斯的童年并不幸福,她的家人在歐洲游蕩期間她受到忽視,飽受身心虐待。1893年,她決定逃往巴黎。在巴黎生活和學習一段時間后,她后來又去了羅馬和卡普里,在母親去世后繼承了一大筆遺產,這給了她經濟上的獨立性,使她能夠追求藝術事業的發展。1903年,她與同性戀鋼琴家約翰·埃林厄姆·布魯克斯(John Ellingham Brooks)短暫結婚,之后她擁護女同性戀主義,并在藝術作品中越來越回避女性刻板印象的實質性。
到1910年,布魯克斯成為一位自信的藝術家,使用她的灰色調色板來創作。她回到巴黎,并在 杜蘭德·魯爾畫廊(Gallery Durand-Ruel)舉辦了自己的首次個展。
1915年,布魯克斯開始與作家納塔莉·巴尼(Natalie Barney)建立終身關系,她進入了一個“在巴黎的性和經濟獨立的外籍女性”的社交圈,并在20世紀20年代畫了很多這樣的女性。
她的《自畫像》描繪了一個身著騎馬裝的堅毅形象,自信而優雅。她從帽檐下無情地注視著我們,眼神或驚恐或譴責。她的嘴角上揚,或微笑,或譏諷。她身后的廢墟和她的表情一樣模棱兩可,讓人不知道她身在何處,在想些什么。
布魯克斯對所有藝術潮流都保持著漠然的態度,用她的黑白灰調色板,為有福氣的人和有麻煩的人,為社會名流和知識分子,描繪出一幅幅令人魂牽夢縈的肖像畫。她在輝煌的圈子中活動,在抗拒同伴的同時,也是激烈激情的對象。當她畫自己的肖像時,揭示了她極度矛盾的天性:極度自信又害怕脆弱。她的故事和她的作品揭示了二十世紀早期波希米亞人的生活。
本次展覽由俄羅斯莫斯科藝術家國際藝術基金會、中國美術年刊、歌雅藝術聯合策展,將在多家主流媒體線上平臺展出(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網易藝術、搜狐新聞、一點資訊等……)
- END -
收藏|展覽|投稿
微信:artgeya
郵箱:artgeya@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