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作為距離成都中心城區最近的縣市新城,崇州市堅持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大國家級戰略下高位謀劃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舉措,依托91平方公里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載體,堅持以天府好田、天府好糧、天府鄉游、天府鄉居“四大工程”為重要抓手,聚焦守好耕地保護“命根子”、端穩糧食安全“鐵飯碗”、譜寫生態富民“新篇章”和探索城鄉融合“新路徑”,加快引領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擦亮“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鮮明特色和金字招牌。
二、創新舉措
(一) 守好耕地保護“命根子”,打造高產高效"天府好田"。創新“高標準農田+”模式,探索建立“行業部門監管、集體經濟組織主責、經營主體管護”的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聯合太平洋保險,創造性地將高標準農田納入首批“建管用綜合保險”。依托智慧耕地保護試點創建,打造“數字稻田”無人農場,培育“智慧蓉城”耕地保護應用場景,構建起“空天地”立體智慧農業感知網絡,聯動“三級田長”實時監管全域耕地,實現耕地智慧化保護、種植實時化監測。
(二) 端穩糧食安全“鐵飯碗”,培育綠色優質“天府好糧”。以產業建圈強鏈思維推動糧油全產業鏈發展,聯動中農大等15家科研院所,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推進優質稻、功能稻研發和中試熟化,建設千畝科技示范核心區、萬畝功能稻示范區和10萬畝國標I級優質水稻生產區。完善農業職業經理人“全生命周期”政策體系和“聘管考獎”機制,開展全國糧食規模化生產全產業鏈服務體系試驗。引進東風農機、中糧等“中字頭”“國字號”龍頭企業和先正達等糧油鏈主企業,并聯合京東農場、蘇寧易購等搭建“天府好米聯盟”,構建起以優質糧油為主的綠色食品供應鏈。
(三) 聚焦譜寫生態富民“新篇章”,發展農旅融合的“天府鄉游”。深入詮釋公園城市鄉村表達,堅持“稻田就是濕地、菜地也是景觀”理念,實施“田林路水電”綜合整治,建成一批全域皆景、全域可游的農業公園。堅持以項目建設為引領,推進天府糧倉規劃館等“農業+”“林盤+”示范場景建設,推出“大美田園游”“非遺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線路。堅持以共同富裕為導向推動生態價值轉化,推廣竹藝村共同富裕試點經驗,深化運用全域GEP核算、稻田碳匯等成果,引導集體經濟組織參與項目經營、產業發展。
(四) 聚焦探索城鄉融合“新路徑”,建設宜居宜業“天府鄉居”。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入選四川省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推動高鐵商務區、明湖未來公園社區等4個示范片區起勢成型,促進城鄉要素精準配置、高效流動,著力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穩步實施全市校點布局和緊密型醫共體,推動優質教育、醫療向鄉村延伸覆蓋。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沿稻鄉環線、蔬香環線等布局建設4條示范帶,培育一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重點村。
三、成效亮點
一是產業升級促發展。建成長江上游優質糧油中試熟化基地等“四中心四基地”,完成127個小麥品種、278個油菜品種、1100余個水稻品種的田間中試熟化試驗;建設1000畝的榿泉綠色食品加工園,引入中糧、莫小仙等37家糧油精深加工鏈主企業,園區產值達到13.2億元、同比增長13.6%。
二是旅游增長促增收。培育出“幸福里”等15家林盤規上服務業企業,打造出竹藝村等兩個AAAA級景區、10個精品林盤景區、4條精品旅游線路,2023年,接待游客2431.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9.9億元,入圍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來源:崇州生態環境
擬稿:李堯
排版:王雨陽
審核:唐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