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在白楊村,有個叫張猛的屠夫。他五大三粗,滿臉絡腮胡,模樣看著兇,實則心地善良。靠著家傳的宰牛手藝,每日在集市賣肉,勉強維持生計。
這日,鄰鎮有個富商辦壽宴,特意請張猛去宰牛。張猛干活麻溜,很快就把活兒干完了。可這一忙活,天就黑透了。他拿了工錢,想著家中等著米下鍋的妻兒,便決定趕夜路回家。
張猛提著一盞破舊的燈籠,背上那把祖傳殺牛刀,大步流星地踏上了歸途。這夜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只有他的燈籠發出微弱的光,在寂靜的小道上晃悠。
走著走著,前方突然冒出個老翁。這老翁白發稀疏,滿臉皺紋,衣衫破舊得不成樣子,正顫顫巍巍地站在路中間。張猛走近,老翁開口問道:“后生,這么晚了,你這是要去哪兒啊?”
張猛如實回答:“老人家,我剛在鄰鎮干完活兒,趕著回家呢。您咋也這么晚還在這兒?”老翁嘆了口氣,說:“我走親戚迷了路,找不到家了,后生,你能送我一程不?”
張猛向來熱心腸,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行嘞,老人家,您住哪兒,我送您去。”老翁笑了笑,說:“我家就在前面不遠,勞你費心了。”
于是,張猛和老翁并排走著。可走了好長一段路,都沒見著老翁說的家。張猛心里犯起了嘀咕,忍不住問:“老人家,您家到底還有多遠吶?”
老翁還是那副慢悠悠的樣子,說:“快了,快了,轉過前面那個彎就到了。”張猛又跟著走了一會兒,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這路他常走,咋沒印象有這么個地方。
正想著,一陣陰風吹過,張猛手里的燈籠“呼”地一下滅了。四周瞬間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張猛心里“咯噔”一下,趕緊從兜里掏火折子,準備重新點亮燈籠。
就在這時,他感覺背后一陣發涼,像是有雙眼睛在黑暗中盯著他。張猛下意識地回頭,借著微弱的月光,竟看到老翁的臉變得扭曲猙獰,眼睛里閃爍著詭異的紅光。
“你……你到底是啥東西?”張猛驚恐地問道。老翁發出一陣陰森的笑聲:“嘿嘿,我本是山中修煉的邪物,今日碰上你,算你倒霉,拿你來助長我的功力!”
說完,老翁伸出干枯如柴的手,指甲變得又長又尖,朝著張猛撲來。張猛嚇得轉身就跑,可雙腿軟得像面條,沒跑幾步就摔倒在地。
慌亂之中,張猛摸到了背上的殺牛刀。他想起這刀是祖傳的,說不定能鎮住邪祟,便趕忙抽出刀來。老翁看到殺牛刀,臉上閃過一絲忌憚。
“哼,一把破刀,能把我怎樣!”老翁嘴上逞強,卻不敢貿然上前。張猛壯著膽子,揮舞著殺牛刀,大聲吼道:“你這邪祟,別靠近我!”
老翁圍著張猛轉了幾圈,突然猛地一躍,朝張猛撲了過來。張猛眼睛一閉,揮舞著殺牛刀亂砍一氣。只聽“嗷”的一聲慘叫,像是有什么東西受傷了。
張猛睜開眼,看到老翁的手臂被砍出一道大口子,正流著黑色的污血。老翁惡狠狠地瞪了張猛一眼,轉身鉆進了旁邊的樹林。
張猛松了口氣,可他知道這地方不能久留。他趕緊重新點亮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繼續趕路。一路上,他時刻警惕著,生怕那邪祟再回來。
又走了許久,張猛終于看到了白楊村的輪廓。他加快腳步,回到了家中。妻子看到他衣衫不整、神色慌張的樣子,忙問發生了什么事。
張猛把事情的經過跟妻子一說,妻子嚇得臉色慘白:“這也太嚇人了,以后可別再走夜路了。”張猛心有余悸地點點頭。
第二天,張猛把這事跟村里的人講了。大家聽了,都議論紛紛,有人說那邪祟肯定是被張猛的殺牛刀鎮住了,畢竟這刀殺了那么多牛,帶著一股煞氣。
從那以后,張猛每次出門,都會帶上那把殺牛刀。雖說他依舊做著屠夫的營生,可經歷了這次事情,他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有一回,村里來了個云游的道士。張猛想起那晚的遭遇,便把道士請到家里,一五一十地說了事情的經過。道士聽后,掐指一算。
“你這把殺牛刀,確實有些來歷。當年鑄造此刀的工匠,在刀上注入了特殊的力量,專門克制邪祟。你能保住性命,多虧了這把刀。”道士說道。
張猛聽了,對殺牛刀更加珍惜。他把道士的話也告訴了村里的人,大家對這把刀更是充滿了敬畏。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猛依舊靠宰牛賣肉為生。他的生意越來越好,生活也漸漸安穩起來。可他始終沒忘記那晚的驚險經歷。
后來,村里有年輕人要出門闖蕩,張猛總會把自己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告誡他們在外要小心謹慎,遇到危險別慌亂。而他和殺牛刀的故事,也在白楊村流傳開來,成了一段獨特的傳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白楊村不斷發展變化。但張猛的故事,始終被人們銘記。每當有孩子調皮搗蛋,家長就會拿這個故事嚇唬他們,讓他們知道這世上有危險,要懂得敬畏。張猛也因這段經歷,在村里的威望越來越高。他不僅傳授年輕人宰牛的手藝,還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那把殺牛刀,也被張猛好好地保存著,成了張家的傳家寶,見證著那段驚心動魄的過往。
多年后,張猛老了,宰不動牛了。但他總會坐在村口,看著年輕人來來往往,時不時就會把自己趕夜路遇邪祟、殺牛刀救命的故事講給他們聽。那把殺牛刀,雖然刀刃不再鋒利,可在村民們心中,它依舊是守護平安的象征。
村里來了新媳婦,老人們會在閑聊時說起張猛的事兒,提醒新媳婦們生活不易,要懂得珍惜。新媳婦們聽了,眼睛里滿是好奇與敬畏,心中默默記下這個故事。
村子里有個學堂,教書先生偶爾也會用張猛的經歷,給孩子們講面對困難要勇敢,要善于利用身邊的力量保護自己。孩子們聽得入神,小小的心里種下了勇敢和智慧的種子。
逢年過節,村里舉行祭祀活動,張猛會莊重地把殺牛刀拿出來,供在祭臺上。村民們紛紛前來,對著殺牛刀行禮,祈求平安。這把殺牛刀,早已不僅僅是一件工具,更是白楊村的精神寄托,承載著大家對平安的向往和對先輩經歷的敬重。
直到有一天,張猛躺在床上,氣息微弱。他把子孫們叫到床前,看著那把殺牛刀,緩緩說道:“這刀,救過我的命,也見證了咱們家的日子。往后啊,你們要記住,不管遇到啥難事,都別怕,要像這刀一樣,有股子硬氣。”說完,張猛閉上了眼睛,臉上帶著安詳的神色。
張猛去世后,村民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那把殺牛刀,被張家子孫妥善保管,繼續傳承下去。而張猛趕夜路的故事,也在白楊村代代相傳,永遠不會被遺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