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芝加哥、丹佛和紐約市的市長正在準備參加美國眾議院和政府委員會監督的一場高風險聽證會。
聽證會定于周三舉行。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主席、肯塔基州共和黨議員詹姆斯·科默在宣布聽證會的新聞稿中表示:“庇護市長應該向美國人民解釋,這些城市政策危及公共安全,違反聯邦移民法,將危險的非法移民罪犯釋放到街頭。”
此次聽證會將由一個全體委員會主持。自特朗普總統今年一月重新掌控白宮以來,所謂的“庇護城市”(限制與聯邦移民當局合作的司法管轄區)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
雖然特朗普似乎迅速解決了南部邊境的非法移民局勢,但人們的注意力已經轉向他所承諾的大規模驅逐行動,如果州和地方機構與聯邦當局攜手合作,這一進程將會得到推進。
但多年來,一些城市卻采取相反的做法,拒絕遵守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對非法移民采取的拘留等聯邦執法措施。
這些庇護政策經常引起爭議,甚至一些非法移民在逃避驅逐程序后犯下了幾起備受矚目的罪行。
科默在新聞稿中表示:“在全國民主黨控制的城市和州,這些不計后果的政策已經導致太多可預防的悲劇。這些政策還危及ICE特工,他們被迫在拒絕與聯邦移民當局合作的司法管轄區采取更艱難的執法行動。”
現在,四個最大“庇護城市”的市長將試圖在可能充滿敵意的國會面前為他們的政策辯護。有報道稱,市長們將試圖避免2023年幾位常春藤盟校校長在校園里作證反猶太主義時遇到的那種“尷尬”事件。
報道指出,四位市長都在與顧問和律師合作,準備在周三的聽證會前準備文件,他們心里還惦記著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利茲·馬吉爾在參加2023年聽證會后被罷免的擔憂,他們試圖避免類似的失誤。
此次聽證會可能會影響芝加哥的市長布蘭登·約翰遜、紐約的市長埃里克·亞當斯、波士頓的市長米歇爾·吳和丹佛的市長邁克·約翰斯頓的政治前途。
然而,報道指出,并非所有市長都會迅速放棄對庇護法的支持。
“我只是想確保人們明白,這是一座由曾經被奴役的移民和移居者建立的城市,”約翰遜上周在談到芝加哥時告訴記者。“它是世界的全球之都,我們將繼續展現出我們最好的一面。”
與此同時,亞當斯可能會試圖宣揚他最近的合作行為,包括他決定簽署行政命令,允許ICE特工返回紐約市賴克斯島監獄。
此舉引起紐約州民主黨州長凱西·霍楚爾的憤怒,她威脅要罷免亞當斯的職務,不過她后來暫時放棄了該計劃,并發誓要進行改革,以控制市長在該市的權力。
科默在新聞稿中表示:“波士頓、芝加哥、丹佛和紐約市的政策將非法移民罪犯置于美國人民之上。這是不可接受的,他們的領導人必須承擔責任。我們將敦促這些市長作出解釋,并研究強制遵守聯邦移民法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波士頓市長米歇爾·吳(Michelle Wu)是一位華裔女性,現年39歲,原籍中國臺灣省,為民主黨籍。
1980年代,吳弭父母移居美國。吳弭的名字是由爺爺取的,“弭”一字表示消停的意思,也意味著和平,而家里四個姊妹兄弟的名字都是弓字旁。
吳弭在芝加哥長大并畢業于哈佛大學,其后受其大學時期的導師、現任馬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影響而開始投身政治。她于2021年波士頓市長選舉中勝出,成為該市有史以來首位經選舉產生的女性及非白人市長,及美國東海岸首位亞裔市長。
在去年11月特朗普聲稱計劃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并將動用軍隊并且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時,吳弭曾公開表示反對,并稱不會配合ICE的行動。
不過,吳弭上周六就一次警察遇襲事件的發言中,因為持刀歹徒表示哀悼而受到批評。
波士頓警方稱,上周六美國東部時間下午5:30左右,兩人跑進了科普利廣場的Chick-fil-A餐廳,當時一名持刀男子正在追趕兩人,并試圖刺傷他們。
一名休班警察在餐廳內向襲擊者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警告該男子放下刀,在被拒絕后開槍將持刀男子擊中。持刀男子被擊中,隨后被送往醫院并宣布死亡。
在當晚的新聞發布會上,吳弭說:“我向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和慰問。”
“我還在想念今天在這座城市最繁忙的地區受到這場悲劇影響的所有人。我很高興警察安全,并非常感謝我們所有急救人員的快速反應。”吳弭補充道。
由于在聲明中首先指向襲擊者家人表示同情,吳弭也引發了人們的爭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