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金寨縣礦山從業者舒隆學實名控訴合作企業安徽中建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安徽中建)在債務糾紛中"超額拖車抵債",引發社會關注。雙方從十年合作伙伴演變為法庭對峙,事件暴露出商業合作中的信任危機與法律爭議。
●協議抵債生變數:5臺承諾變9臺拖車
據舒隆學陳述,其自2014年起陸續從安徽中建購置近20臺挖掘機,并為該公司推薦客戶促成百余臺銷售,長期獲評"銷售先進"。2023年6月,安徽中建財務對賬顯示其欠款674萬元(含配件),經董事長儲某協調,雙方達成"以5臺挖掘機抵債、欠款清零"的書面協議。舒隆學稱,簽約時儲某承諾"機子留用",但2024年9月,安徽中建通過GPS定位從其停產工地拖走9臺設備,超協議4臺。舒隆學多次追討無果后選擇網絡曝光,并向河南等地警方報案。
●訴訟拉鋸戰:四案齊發與調解僵局
事件發酵后,安徽中建向肥東縣、瑤海區法院提起四起訴訟,要求推翻2023年抵債協議,追討欠款。2025年2月三次庭審中,雙方曾同意調解,但舒隆學指控對方要求"刪帖道歉"作為前提,致談判破裂。2月19日肥東縣撮鎮法庭調解中,安徽中建缺席致程序停滯。舒隆學另指安徽中建存在"交易未開發票""貨款匯入私人賬戶"等問題,但未提供書面證據。
●企業沉默與法律進程
截至發稿,安徽中建未就拖車數量爭議、訴訟動機等問題回應社會關切?,幒^新站法庭將于2月26日開庭審理相關案件,案件走向引業界關注。法律人士指出,本案核心在于2023年抵債協議的法律效力及超額拖車是否構成侵權,需依據合同條款及操作證據判定。
舒隆學表示將"抗爭到底",而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民營企業債務履約、交易憑證規范等問題,值得商業社會深思。本報將持續關注司法審理結果,呼吁雙方回歸法律框架解決爭議。
免責聲明:本稿件內容由當事人提供發布,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及媒體無關,如有侵權或不實信息可提供材料聯系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