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我們追求的一種人生狀態。這種狀態常常讓人產生羨慕。其實,不管是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都來自日常的不斷積累。
想要實現這些目標,最重要的是不斷地練習、消化和沉淀。沒有一次次的歸納總結,就沒有后來的厚積薄發。
富蘭克林曾說:“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
索爾·貝婁也曾說過:“如果你不加分析地接受一切觀念,那么這些觀念就只能給你帶來麻煩。”
可見,讀書離不開思索,我們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也不能為了思索而思索。在讀書基礎上的思索,是有效的思索;帶著思索去讀書,讀書才能有所得。
在《念念遠山》中有這樣一句話:“思索奇妙地令人振奮。誠然,你知道自己只是宏大宇宙中的一個光點,但回報就是你意識到自己確然存在著——盡管想來真是不可思議,但你的確存在著。”
一個人的語言界限決定著他的世界界限,一個人的思維界限意味著他的認知界限。
讀一本書,不能簡單地從第一頁看到最后一頁,也不能簡單地把一段段文字讀出來,而要在讀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思考,用心去理解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在我們理解作者思維的那一刻,才是讀完一本書的時刻。
如果我們對一本書不感興趣,一種可能是我們對這種題材或者內容不感興趣;另一種可能是我們的背景知識不夠,不能理解作者所說的內容。
讀書是一個人拓展語言界限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人豐富內心世界的重要途徑。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豐富自己的語言,了解自己未知的世界,還可以和不同時代的人跨時空進行交流溝通,交流思想,溝通觀點,提高自己的認知世界。
讀書改變我們的世界,改變我們的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