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游·童山雷中國畫的故事(18)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
視頻——
https://weixin.qq.com/sph/AQDTRHmks
五十六
其時一心始終在寂寞甚至是蒼涼之境中苦苦尋覓。此《悲涼落寞二月溪》即寫這般意境。兀突高崗僅點數苔,崗下原野遼闊,草麥蕭疏。縱橫阡陌及崗前石徑皆通向臨溪小院。溪水潺湲曲回,斜生花樹下系一舟,宛似在如泣幽聲中輕輕搖蕩。野田阡陌間一子踽踽獨行,那肯定是達者尋覓游蕩之魂了。——只不知其是否已覺有得?而落款則為達某極少使用之“巴渝子”一名。此中亦含十分有趣之故事,唯恕時下達某暫且秘而不宣。
五十七
《北溫泉乳花洞》一畫又于現世擷取題材而令其漶漫于若有若無之間。圖中嘉陵幽峽渺森清麗,火輪順流駛下,淡煙裊裊。近前陡崖峻奇,松苔華滋;崖下曲沼平橋,回折石徑直指杳然洞府。路橋間與茂繁雜樹掩映之廊亭內,皆著游人,曲沼中則紅蓮初綻,錦鱗游弋自如。通幅略有些出世的逸氣,然畢竟只是人間的山水園林。咳,許久未去過那兒了,畫中所寫實乃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之印象,不知眼下那洞前又是怎生一般模樣?
五十八
黔地山水,為當時一班畫友所常游,因其遐邇適中且復頗宜入畫。是年即沿赤水-習水一線游桫欏及金沙江等處。此《薄暮四洞溝》畫中所指,為一山地清溪,或緩或湍,盡于茂密山林間出沒,且水中時常遍覆灌木,花葉交映,煞是美觀。圖中這段水流較緩和,高崖峻嶺之間,一平橋徑通傍巖低矮白屋。側旁卻是座小巧玲瓏的山神廟兒。蒼嶺間暮靄流動,天籟寂然;一人坐于屋前階沿,似正隨意觀書。蜿蜒山道則正于人前翻過坡巖去了。巖石那邊,又會是個什么樣子呢?
·一個畫者在現世生活中對“藝文之趣”的尋覓與體驗·
(總 1110 篇之第 56、57、58 篇)
(待續)
·精研藝術,細品人生·
·人生甚難者:盡歷塵世辛苦、洞悉存世悲涼之后,依舊能夠興致勃勃且是詩意地對待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