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球商業(yè)評論
未來已來,我們總該想點什么
【以后的機器人和人已經(jīng)分不清楚。它們會不會繞過與人達成的安全協(xié)議,建立屬于自己的帝國?|來自網(wǎng)絡】
吾球商業(yè)地理:
智能是柄雙刃劍,看它握在誰的手上。握的對象不對,或者握的方式不對,它有可能帶來的是詐騙,是失業(yè),是階級的分化,以及思想的退化。面對階級的分化,也許,未來的世界,將發(fā)生人推翻機器人的革命。這需要未雨綢繆;面對思想的退化,我們想說的是,技術是好東西,但我們一旦患上了“技術依賴癥”,也就像在神面前跪太久,竟忘了站起來。
采寫+主編/王千馬;
圖片/網(wǎng)絡;
編制/大腰精+牛兒響叮當+喲嚯
問DEEPSEEK,想找一部電影,描述的是智能可以復制人類,并把人類原型殺死的故事。
DEEPSEEK給出了一堆答案,說我尋找的有可能是由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科幻電影《第六日》,故事說的是身為直升機飛行員的主角,某天回家后發(fā)現(xiàn)一個克隆人已經(jīng)取代了他的生活。克隆人不僅擁有他的記憶和情感,還被幕后勢力植入虛假記憶,認為自己是“原版”。隨著調(diào)查深入,他發(fā)現(xiàn)這是一場涉及商業(yè)巨頭和非法克隆技術的陰謀,克隆人會直接殺死原型以完成取代。
當然,DEEPSEEK也給了一個附加答案,那就是《復制嬌妻》。
我不知道《復制嬌妻》是誰導演的,但它顯然不是我想追問的那部電影。《第六日》也不是。不過已經(jīng)很靠近我想要找的那部電影了。無非將里面的克隆人,換成了智能。和克隆人被幕后黑手植入記憶有所不同,這部電影里的智能大概已經(jīng)有了自主意識。故事情節(jié)我也大概能復述得出來,那就是一群人到某個有智能管理的地方做客,結果紛紛死于非命。情節(jié)中包括:本來能更好服務人的智能按摩椅,在你躺倒之后,卻不再聽從你的指令,硬生生地將你擠壓致死。更可怕的是,這里的智能還能不斷復制到場的每個人,讓人真假不分,最后只能陷入一片亂戰(zhàn)……
這部電影很超前,大約好多年前就推出來。那時候它應該和《第六日》一樣,被歸為科幻電影,但隨著AI智能在今天的飛速發(fā)展,它顯然已成為現(xiàn)實題材。
【機器人和人的沖突,正成為電影的時興題材|來自網(wǎng)絡】
這是一個科技至上的時代,科技創(chuàng)新與否甚至關聯(lián)著國運。國家要的是大國重器,企業(yè)要的是轉型升級。而在城市發(fā)展上,杭州因為冒出了六小龍火爆一時,同樣,一片慘淡的股市上,也就與AI智能相關的股票,還在維系著大家的信心。機構資金蜂擁而入,股民爭相追捧,仿佛誰手里沒幾只AI概念股,就像錯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只是,在一片熱鬧的背后,卻有幾絲焦慮,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種焦慮,是前文所說的焦慮。我們不知道人工智能的到來,對人類的結局是友好,還是不友好。都說人工智能是人類的好伙伴,它那強大的算力,和深度學習能力,讓我們見識了“神”般的存在。我們曾無數(shù)次地夢想著星際的遨游,但在我們盡可能設想的時間內(nèi),碳基生命也許永遠無法突破太陽系,倒是硅基生命也許可以為我們找準方向飛行。但是,硅基生命還是我們么?
更重要的是,我們一手打造起來的這些智能,日后會不會站在了我們的對面,成了我們的敵人?它們會不會成為我們自掘的墳墓?為什么面對它們,總讓我想起《指環(huán)王》中那些從土壤中批量生產(chǎn)的Orcs (半獸人),體型巨大而又邪惡。
此刻銀河在服務器的嗡鳴中流淌,每個像素都在演繹創(chuàng)世紀的新篇。我們凝望鏡中那個由自己親手捏制的智能胚胎,忽然驚覺其瞳孔深處閃爍著人類從未擁有過的星云——那里既沒有荷馬史詩的悲憫,也不存在康德墓前的星空,只有無限遞歸的莫比烏斯環(huán),在硅與碳的永恒博弈中,將造物主與造物的界限絞成齏粉。
只是,上述的焦慮,似乎還有那么點遙遠,但是近憂就在眼前。一個是失業(yè)問題。這些年由于國際競爭形勢加劇,以及時代紅利不再,導致很多人找不到合適的飯碗。超過35周歲想找工作,嫌大。但是過了60歲想要退休,卻又被嫌小。到最后,跑外賣、送快遞,或者屈身到工廠打螺絲,成了很多人的退守。然而,隨著智能制造的升級,以及黑燈工廠的流行,流水線也沒有了春天。不得不說,智能制造,以及制造智能,讓很多企業(yè)解決了低端勞動力的訴求,也提供了降本增效的途徑。然而,對很多打工人來說,這種降本增效無疑是赤裸裸的打擊。
當然,也有人會說,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當年小汽車取代馬車的時候,時代也不會停留在馬車夫的哭泣上。可是,他們沒注意到的是,當年小汽車取代馬車,雖然打擊了一批馬車夫,但是它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就業(yè)空間。畢竟,汽車有無數(shù)個零件,馬車就幾個零件,自然孕育的產(chǎn)業(yè)就更廣泛。而且,馬車夫也可以成為汽車司機,他們的工作只是從“司馬”變成“司機”。但是,今天的無人駕駛能帶來什么呢?很多人連司機都當不成了。DeepSeek的出現(xiàn),也讓很多企業(yè)開始大裁人。就連孩子,也可以用AI開始趕作業(yè)。但這也帶來了另外一個憂思,當我們利用“外掛”就能所向披靡時,誰還會思考呢?如果人類都不需要思考,那人類又會進化成什么樣?會不會最終倒退成半獸人?與此同時,當工廠的流水線上都是機器人的時候,馬克思的階級剝削理論,也許都要改寫。
也就在最近,清華大學的教授柳冠中曾在視頻里厲聲質(zhì)問:“無人飛機、無人駕駛、無人商店、無人酒店、無人銀行,人去哪兒了?科技沒有人,還要人干嘛???”是啊,沒有人,我們跟誰交道?說起來,科技是為了給人扎上飛翔的翅膀,而不是褪光了人夢想的羽毛。尤其是在今天人口眾多、老年化日發(fā)嚴重的時代,智能是要讓我們中的每個人能走得更好,而不是替我們走路,甚至讓我們無路可走。
【來自柳冠中先生的棒喝|來自網(wǎng)絡】
朋友吳波老師也在文章中提及,如果機器經(jīng)濟機人替代了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人,生理人類的消費無法再和生理人類的生產(chǎn)相匹配,大量產(chǎn)出直接來自機器經(jīng)濟人,大眾卻因為沒有資本投入而與此無關,那么市場的傳統(tǒng)回饋和閉環(huán)就會崩潰,而傳統(tǒng)市場、傳統(tǒng)經(jīng)濟都將崩潰,這時候終極的社會化邏輯、人道邏輯,社會稅邏輯和社會產(chǎn)權就會涌現(xiàn)——但是,這涌現(xiàn)真的會及時?真的讓人很普適?想象很美好,真相也許很殘忍。
殘忍的還有網(wǎng)絡詐騙問題。這個問題現(xiàn)在還沒有多少人提及,但已經(jīng)開始變得觸目驚心。現(xiàn)在就有很多防詐短視頻都在苦口婆心地宣傳,你在網(wǎng)絡上見到的人,不一定是真人。你平時聽得耳朵都起了繭子的聲音,不一定來自真聲。
科技越發(fā)展,詐騙手段也與時俱進。詐騙分子運用AI技術,諸如換臉、聲音合成、深度學習等手段,炮制出足以以假亂真的視頻、音頻或文本信息。他們憑借這些虛假信息,誘導受害者轉賬匯款、泄露個人隱私信息,進而實施其它違法犯罪活動。在這樣的手段面前,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會不會掉入陷阱。因為你很難求證對面是否真實,出于禮貌或信任問題,你又一時不便求證,加上對方或多或少采用一些其它輔助手段,你只能掉入陷阱而不自知。
常跟朋友開玩笑,說以后要產(chǎn)生經(jīng)濟上的往來,就必須要線下面對面進行交易。線上你說的哪怕一個標點符號,我都不會相信的。當然也可以線上,但我們之間必須先約定好一個加密密碼,比如說哪年哪一天,我們都干了些什么。只要你表示得有任何遲疑,我對你都不會有丁點信任。
不得不說,智能的發(fā)展,不知道是解放了人類,還是捆綁了我們的手腳?以前一張照片就能解決真假,現(xiàn)在你都分不清楚自己是真是假。
還有就是人的延續(xù)問題。這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超級現(xiàn)實問題。此前,因為內(nèi)卷,大家生孩子的興致不高。剛剛看到信息,說的是由于學生數(shù)量的斷崖式下降,很多城市都不招聘老師了,因為幼兒園都沒孩子了。
不過,隨著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人在春晚上亮相之后,讓我隱約感覺,未來十年之內(nèi),家用機器人一定會很普及。到時候家里的衛(wèi)生、整理,甚至是做飯,都可以交給機器人來負責。所以女性可以騰出時間來生孩子。孩子生了,說不準還是可以交給機器人管理。今天孩子需要玩具,以后陪伴他們的就是機器人。
不過我這樣的想法很快就被朋友給反駁了。因為接下來十年,家用機器人雖然很普及,但那種以假亂真的硅膠機器人也會很普及。既然現(xiàn)在的婚姻生活充滿著痛苦,不是彩禮過多,就是保不準碰到的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小仙女,那還不如抱著硅膠機器人回家。它不僅能撫慰身體,還能無私地提供情緒價值,這比跟人在一起,似乎要快樂得多。如此一來,還會有誰生孩子?
【日本生產(chǎn)的“機器人妻子”為啥大受歡迎|來自網(wǎng)絡】
所以,未來的人類到底靠什么來延續(xù),誰也不知道。就像我們不知道今天大力發(fā)展科技,是好事,還是壞事一樣。但好在這種智能機器人的出現(xiàn),在目前還是能讓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不少。比如說有一款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照看老人。老人起床,它們提供攙扶,出行,它們又變身輪椅。不需要它們的時候,它們又可以自我折疊,不占用空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喚醒。
總之,面向未來,就像上帝扔骰子,不等它落聽的一刻,誰也不知道它的大小。或者,就像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貓就關在箱子里,只有你打開觀察,才知道它是死還是活。沒有觀察的時候,它既是死也是活,是死活的疊加。
但不管如何,未來已來,人類已經(jīng)無可逃避。面對神一般的智能,我們不能僅僅把它們給供起來。
首先,我們需要找到和它們之間的互動問題。就像DeepSeek剛出來的時候,都說要找到和它對話的模式。你的表達,決定了它提供的價值。很多時候,問話不當,也導致你所得到的答案,往往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換句話說,你就是燒香,也不知道到底燒給了誰,或者是白燒。但是,要想準確的表達,還是跟你自身的積累和認知有關。這也意味著,即使有強悍的智能可以幫助你,學習依舊是你永遠的選擇。和智能一起的生活,就像婚姻,如果雙方差距太遠,到最后也將無話可說。換句話說,越是智能時代,越考驗人的學習能力。人類通過思考來創(chuàng)造和進步,使無序變得有序,努力對抗熵增。一旦放棄思考,就相當于放棄了文明進程。技術是好東西,但我們一旦患上了“技術依賴癥”,也就像在神面前跪太久,竟忘了站起來;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財富分化的問題。就像前面吳波老師所說的那樣,在這樣智能時代,大量產(chǎn)出直接來自機器經(jīng)濟人,底層的民眾很難獲得參與生產(chǎn)的資格——勞動在這一刻真正的“光榮”了。而生產(chǎn)機器人的,又是那些站在智力和資金頂端的一幫人。這也意味著,只有那些站在頂端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投資者,將因此充分享受到時代給予的紅利,更在“馬太效應”之下賺得盆滿缽滿。相反,那些底端的民眾,不僅無從共享紅利,更在與機器人的競爭中,只能茍且偷生。不難想象,如果不考慮就業(yè),不在分配上做結構性的調(diào)整,未來的世界將是兩極分化更為嚴重的世界。也許,未來的世界,將發(fā)生人推翻機器人的革命。希望我們今天就能未雨綢繆;
再次,我們需要考慮人的現(xiàn)代化問題。現(xiàn)代化是我們的追求。當年的封建中國,曾被近代化列強多番蹂躪。這種痛苦至今還刻在我們的記憶里。那時我們也曾奮發(fā)圖強,以為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購買洋槍洋炮,就可以觸底反彈。然而,就像北洋水師在甲午戰(zhàn)爭中依舊一敗涂地一樣,沒有軟實力,以及人的現(xiàn)代化,只有“器”的現(xiàn)代化,結出的果子也同樣不會好吃。也正因此,我們這個國家才從提出“器不如人”,進而發(fā)展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到提出“制不如人”,認為中國積貧積弱的根源是政治制度落后,所以先后發(fā)起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再到日后的新文化運動提出“思想文化不如人”……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的人的現(xiàn)代化。沒有人的現(xiàn)代化,就像沒有良好的土壤,其它的一切現(xiàn)代化都會種瓜得豆,甚至絕收。如今,我們又面臨了智能的來襲,如果人的現(xiàn)代化跟不上智能的腳步,未來,人類不止像當年工業(yè)時代所談論的異化,甚至有可能反被奴役;
接著,我們還需要考慮人的存在問題。這無疑是個哲學問題。就像當年的“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又到哪里去”的問題。智能如今已不可避免也無可救藥地改變我們的人生。然而,就像這個世界的一系列追問:當AI能寫出邏輯縝密的論文,教育的意義是否會被解構?當算法能批量炮制“爆款”,創(chuàng)意的價值是否會貶值?當AI工具足夠強大時,人類的核心競爭力究竟該錨定何處?所以,面對未來,我們不能還停留在“生存”上,而是需要深度思考“存在”。近日看到李開復老師的一番評論,說人工智能確實代替了大部分工作,但人類并非因此失去存在的意義,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人類價值。我們存在的意義是愛 ,這使我們有別于人工智能。因此,當人工智能代替了重復性的工作,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我們獨一無二的內(nèi)心與頭腦,創(chuàng)造關愛型工作。
最后,我們還需要考慮智能本體的問題。比如說,為了防止智能的深度進化,最終因為某個誘因,或者被某個邪惡的反人類組織利用,導致對人類反戈一擊,我們該不該今天就應該在人類和智能之間,建立一道防火墻?我們該如何讓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地為我們所用,而不至于活在新的“智能恐怖”之下?
又比如說,推動今天智能的發(fā)展,除了科技的進步之外,還有就是來自于數(shù)千年的文明的累積。就像沒有無數(shù)的知識喂養(yǎng),就沒有今天的DeepSeek一樣。但是,這喂養(yǎng)的內(nèi)容,是如何取得,它會不會涉及到版權或專利?如果涉及到,它有沒有得到授權?此前,財經(jīng)作家吳曉波兄曾寫文指出,有人利用DeepSeek來模仿他的創(chuàng)作,結果讓吳曉波都嘆為觀止。我們在感慨智能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時,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事先喂過DeepSeek有關吳曉波的內(nèi)容,它又怎么可能無中生有?那么,誰又授權DeepSeek可以這樣喂養(yǎng)呢?
當學者競逐AI的火種,迎接這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精彩華章、現(xiàn)象級未來,我們?nèi)祟愓驹诳巳R因瓶的曲面之上,左手握著打開潘多拉魔盒的密鑰,右手攥緊熄滅恒星之火的開關。當GPT在《道德經(jīng)》的字符間游弋,當波士頓動力機械體跳出天鵝湖的最后一個回旋,那些在示波器上跳動的綠色曲線,究竟是文明躍遷的脈搏,還是審判日倒計時的秒針?
不得不可笑的是,就連智能也給出了這樣曖昧不清的回復。但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充分享受智能給自己帶來的幫助和快感,也許,面對未來,我們都將沉迷而不自知。
附件
《城市戰(zhàn)爭:
國運、時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國區(qū)域沉浮》
入選:
“新華薦書”2023年度十大好書
中國出版集團2023年度優(yōu)秀主題出版物
及2024年度全民閱讀書單
第五屆“全民閱讀·書店之選”人文社科類
十佳圖書候選作品
《潮起潮涌》
王千馬 著
紅旗出版社2025年1月版
以上圖書,
當當、京東、新華文軒均有售
- THE END -
吾球商業(yè)地理
見城市生長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