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其實是家庭病了。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也就是說,生病的孩子,大都有對生病的父母,有個生病的家庭。
下面這四種家庭,最容易養出心理有疾病的孩子,一定要引起警惕。
第一種:望子成龍型家庭父母希望孩子成才沒有錯,但過高的期待,只會讓父母陷入焦慮,孩子背負沉重的壓力。過度期待,就是施虐。降低期待,在松弛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孩子才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第二種:冷漠型家庭親子關系中,情感忽視是比暴力更殘忍的存在。父母對孩子最好的富養,不是物質的滿足,而是學會向孩子表達愛。當孩子遇到困難,對他說:別怕,我們愛你,會在你身后支持你。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及時說:我們愛你,做錯了事改正了還是好孩子。當孩子成功了,請說:我們愛你,為你感到驕傲。父母只有托住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感受,才能讓他獲得愛和安全感,擁有一往無前的信心和勇氣。
第三種:指責型家庭若一個家處處充滿了埋怨、指責和控訴,語言虐待,那無異于精神病院。指責型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災難。很多時候,孩子寧愿承受肉體上的疼痛,也無法承受父母言語上的辱罵和打壓。父母對孩子的苛責、傷人的態度和偏見,都會內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從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內在聲音,讓孩子自我攻擊。” 當孩子無論做什么,得到的都是否定和批評,他便會開始自我貶低、自我懷疑。最后陷入無盡的內耗,不斷折磨自己,直到把自己逼出病來。
第四種:專制型家庭父母喜歡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只能服從,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都渴望被看見、被尊重、被認可。
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孩子的內心就會感到被壓抑、被忽視、被傷害。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為他安排一個光鮮的人生,而是尊重他,給他自由,讓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孩子會更獨立自主、有主見,懂得自我管理、自我負責。作為父母,提供一個松弛的、溫暖的家庭環境,便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那就請牢記:束縛不是愛;指責換不來溫暖;高期待養不出健康的孩子;忽視只會讓孩子的世界充滿黑暗。好的教育應該帶著光,讓孩子成為有血有肉、情感真實,自信而又強大的人。
如果您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咨詢我們九州金榜家庭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