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第 97 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影壇再度見證了一個歷史性時刻 ——
憑借在《粗野派》中的卓越表現,繼《鋼琴家》之后,第二次榮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
2003 年,年僅 29 歲的布羅迪憑借《鋼琴家》中對二戰幸存猶太人的精彩演繹,成為奧斯卡史上最年輕的影帝。時光流轉二十余載,他帶著《粗野派》重回奧斯卡之巔。《粗野派》中,他飾演的建筑師拉斯洛?托斯,是二戰時期匈牙利裔猶太人,曾是包豪斯的杰出學員。影片以三個多小時的時長,細膩勾勒出拉斯洛從經歷種族迫害,到在美國理想受挫的全過程。布羅迪將角色初期的希望、中期的掙扎、后期的絕望詮釋得絲絲入扣,把角色的復雜內心世界毫無保留地展現給觀眾,讓我們看到一位建筑師在時代洪流與資本壓迫下,對理想的執著堅守與無奈妥協。
從《鋼琴家》到《粗野派》,布羅迪兩次都是憑借扮演 “二戰” 幸存猶太人拿到小金人 。這不僅是他個人演技的高光復現,更是對歷史的深刻銘記與重述。在領獎臺上,布羅迪呼吁大家莫忘歷史,不要重蹈覆轍,這一番話語,如同影片本身一般,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粗野派》這部電影本身也在本屆奧斯卡大放異彩,除了最佳男主角獎,還斬獲了最佳攝影和最佳配樂獎 。它以獨特視角,將建筑藝術與人物命運、歷史創傷緊密相連,讓觀眾看到建筑不僅是空間的構建,更是情感與文化的寄托。導演布拉迪?科貝特通過拉斯洛的故事,引導我們思考藝術與商業、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
阿德里安?布羅迪的二封影帝,是他演藝生涯的又一巔峰,也是《粗野派》這部佳作的勝利。相信在未來,他會帶著這份榮耀,繼續為我們帶來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也期待更多像《粗野派》這樣有深度、有內涵的影片誕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