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商務部下發2025年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額,總量達到1900萬噸,其中,中石油獲得了580萬噸,中石化的配額為754萬噸。
事實上,這些年我國一直在大量出口成品油。
早在2022年,全年共5369萬噸的成品油,其中包含汽油1256萬噸,柴油1093.45萬噸,航煤為1090.05萬噸。
不僅出口量巨大,而且價格便宜,以2022年1-11月的出口數據計算,均價為6000元每噸,相比之下,國內同時期汽油價為9038元每噸,柴油為8416元每噸。
以2023年10月數據為例,出口成品油517萬噸,總共取得了42.48億美元的收入。中國平均每噸出口的成品油的價格為5899元左右,一噸汽油大約是1355升,即平均下來中國出口成品油的價格為4.35元每升,比同時期國內油價便宜了不少。
由于國內油價包含了消費稅、增值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養路費、教育附加費等稅費,各種稅費占油價45%左右,堪稱一箱油半箱稅,進而導致國內油價明顯高于國外。
事實上,兩桶油在中亞和東南亞的加油站遠比國內油價便宜,不少地方是2-4元每升,油價便宜是因為國際油價比國內低,汽油在當地就這個水平,兩桶油的加油站賣貴了,在當地就沒生意了,屬于是市場調節汽油價格。
我國之所以一方面大量進口原油,同時大量出口廉價成品油,根源就在于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
雖然很多人把石油當作燃料,事實上,石油是混合物,是化工原料,汽油、柴油、煤油、重油、潤滑油,潤滑脂,氫、甲烷、乙烷和乙烯、丙烷和丙烯、丁烷、丁烯、石蠟、瀝青等都源自石油。
基于經濟性要求,石油分餾有最佳的方案,各類產物是成一定比例產出的,根據中石化的數據,1噸原油能提煉汽油0.177噸,柴油0.38噸,其他成分也都是固定比例的,做不到全要汽油,不要柴油,或全要柴油,不要汽油。
另外,我們日常使用的塑料、人造橡膠、化纖、化肥等等都從石油中獲取,哪怕是殘渣瀝青也可以用來鋪路,不少車企為了節約成本,還在汽車內用20-30斤的瀝青用于止震降噪。
可以說,石化工業關系到我們的衣食住行,電吹瘋鼓吹不進口石油保障能源安全,唯一的結果就是回歸古代農業社會。
洋人如夷狄禽獸,畏威而不懷德。保障能源安全最正確的做法是多建幾個航母戰斗群,打造一個航母戰斗群耗資1200億,這幾年用在光伏、電車、5G上的錢,足夠打造10個航母戰斗群了。
從數據上看,2023年中國成品油消費量也達到3.99億噸,2023年中國柴油消費規模接近1.95億噸,汽油消費量達到1.49億噸,航空煤油消費量為3469萬噸,船用燃料油消費量為1945萬噸。
事實上,國內柴油消費量比汽油更大,戰斗車輛和卡車基本使用柴油,只有老百姓的乘用車才燒汽油。
只要我們需要柴油、煤油、化纖、塑料、化肥,就不可能不消耗石油。除非制造業大規模向東南亞轉移,否則我國石油消耗量就不會大幅減少。
汽油是一種廉價且能量密度高的能源,我國出口的汽油也就2-4元每升,國內高油價其實是變相征稅,油車車主燒一箱油,就交半箱稅,油車車主從行為上論,都是愛國者。
相比之下,電吹瘋不繳納購置稅、消費稅、增值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養路費、教育附加費等稅費,卻標榜買電車愛國,就有些黑色幽默了。
從用途上講,飛機燒煤油、戰斗車輛和卡車燒柴油、軍艦燒重油,汽油就是給老百姓的乘用車燒的。
150年前,歐美開采石油,當時的汽油因易燃易揮發的特性,只能作為廢品,直到汽油機的出現,汽油才變廢為寶。把汽油作為家用車燃料是人類工業發展150年總結的最優性價比方案。
一些人就是處心積慮把汽油和能源安全掛鉤,把不用汽油與不進口石油掛鉤,這種論調的鼓吹者非蠢即壞。有趣的是,電吹瘋只會盯著乘用車和汽油說三道四,卻不敢去抨擊柴油、煤油、重油影響能源安全。
正是我國龐大的石化工業需求迫使我國持續進口石油,哪怕將來國內淘汰內燃機,全部使用電機,石油依然要大量進口,因為它是石化工業的基礎。
同時,由于國內淘汰內燃機,海量的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必然要出口。
也許有人會說,把汽油存儲起來,恰恰汽油不適合長期存儲,在汽車油箱里,超過半年就有可能變質,即便是國家級的存儲專用設備,一般也就存儲2年。
還有人說拿汽油去合成石腦油,再用石腦油合成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問題是三噸石腦油出一噸乙烯,八噸石腦油出一噸丙烯,從經濟上看完全劃不來,因為國內汽油價格為10000元每噸,乙烯價格為7000元每噸,丙烯價格為6800元每噸。
用汽油去合成乙烯、丙烯,就好比用天然鉆石去合成煤炭,完全是虧本生意。且不說多次合成轉化本身就伴隨巨大的浪費。這種合成出來的化工原料,遠遠比直接從石油中提取成本高。
正是因為國內汽油用不完,又不能長期存儲,用汽油合成其他工業原料則虧本,所以10-15%的汽油產能,只能以2-4元每升的低廉價格出口。
國內汽車保有量超過4.4億輛,哪怕把60%換成電車,也是2.64億輛,這個數字已經接近美國2.8億的汽車保有量。
屆時,每年會向國際市場投送2.64億輛車所消耗的汽油,如此龐大的產能,會擊穿國際成品油價格,讓第三世界國家享受更加低廉的油價。
這又會變成一個回旋鏢,那就是國內電車保有量越高,出口汽油的量就會越大,第三世界國家就可以買到更廉價的汽油。
汽油廉價又會降低電車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促使第三世界國家的消費者缺乏更換電車的動力,畢竟,就全球來看,油價和電價比這么懸殊的只有中國,且第三世界國家基礎設施太差,不僅電價貴,還經常停電。
在這種情形下,必然導致國產電車出口乏力。
未來幾年,國內車企和汽車供應鏈將面臨大洗牌,只有油電兩條腿走路的企業才能夠笑傲江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