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數字化的時代浪潮中,不少高校響應國家發出的“網絡強國”和“數字經濟”號召,為國家輸送信息科技領域的卓越拔尖人才。在北京有這樣一所學校,以信息科技為特色,被稱為教育界的“信息黃埔”,它就是北京郵電大學。
隨著小編的步伐,我們來看一下“智課工程”是如何為北京郵電大學注入活力,構建出智能化、現代化、人性化交融的學習與成長空間。
走進北京郵電大學,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學校的基礎設施,流露著“智課工程” 的縮影。現代化的教學樓內,多媒體教室配備了先進的智能教學設備。教師借助電子教學工具,輕松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源,從生動的視頻案例到復雜的 3D 模型,為學生打開一扇扇通往知識深處的大門。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建設校園網的高校,擁有 40G 的互聯網出口帶寬,100G 骨干網絡,實現了校園無線網和5G網絡全覆蓋,且校園網絡零資費、不限速、無限流量。無論是在線查閱資料,還是開展實時互動教學,都能流暢進行,這也為為 “智課工程”的信息化教學打下來了硬件基礎。
水漲船高,圖書館也因“智課工程“”建設持續升級。豐富的電子資源庫、智能檢索系統、安靜舒適的學習空間、配備高速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依托 “碼上” 平臺,北郵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自 2023 年 9 月在教學云平臺上線以來,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到2024 年 7 月底,已有300余名教師參與“碼上”教學實驗,基于“碼上”開設了 115門實驗課程,建班140 個,有效用戶 8000多人。2024年4月12日,“碼上”入選教育部首批18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4月22日,“碼上”海外版正式上線。
看著這里,大家可能一頭霧水,“碼上”究竟是干什么用的。簡單來說就是提供一對一輔導、問答論壇、教學管理的教學平臺。
“碼上”平臺的開設,對于廣大師生來說像是“錦上添花”。學生登錄在平臺上,可以得到實時、個性化、啟發式的編程輔導服務,對于“碼上”無法解決的難題,學生可向老師求助,老師可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同時平臺為教師提供靈活、高效、多維度的教學支持服務,包括課程、班級和學生的管理功能,以及全流程統計數據、學生畫像和學情分析,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的數字化轉型。
“智課工程”系列活動的開展,為學校師生的教學相長提供濃厚學術氛圍,課堂上,學生們積極參與互動,與教師共同探討信息科技領域的前沿問題。課后,學生們利用“智課工程”平臺,自主開展學習與研究,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學生們熱烈討論學術問題的身影。
像《通信系統建模與仿真(系列挑戰課)》的核心課程,則是通過創設工程的真情境,讓學生們在電磁空間探險,做無線電波的 “魔法師”,真刀真槍地練就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本領。
北京郵電大學以 “智課工程” 為依托,打造了一個集現代化設施、優質學科資源、強大師資力量于一體的卓越學習環境,未來會引領更多的高校在教育數字化領域做出新佳績!
不知不覺,北京郵電大學竟也成了“別人家的學校”別人家的學校。心動的小伙伴,不如去行動,北京郵電值得大家去報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