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選的角逐階段,特朗普就曾明確表態,一旦成功上任,將致力于推動與俄羅斯的合作事宜。果不其然,在他正式履職后,美俄雙方就備受矚目的烏克蘭問題,迅速展開了首次具有重要意義的談判。
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寫下
“與普京討論重大經濟合作”時,全球地緣博弈的棋盤已悄然轉動。這位以“交易藝術”自詡的美國總統,正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聯手繪制一幅跨越能源、礦產和軍事的戰略藍圖——而中國,則成為這張藍圖中最微妙的變量。
美俄的“資源聯姻”:從稀土到鋁業的四重讓步
普京的“四步退讓”,本質是一場精密計算的資源外交。
第一步瞄準稀土。俄羅斯宣布愿與美國聯合開發頓巴斯地區稀土礦,該地區自俄烏沖突后已處于俄方控制之下。盡管俄羅斯稀土儲量達380萬噸(全球第五),但其年開采量僅2500噸,遠低于中國的16萬噸,且缺乏提純技術。這一合作看似為美國解了稀土供應鏈的“燃眉之急”,實則暗藏地緣籌碼——美企若參與開發,相當于變相承認俄對頓巴斯的“主權”。
第二步聚焦鋁業。普京拋出150億美元的西伯利亞水電與鋁生產合作計劃,承諾每年向美供應200萬噸鋁,并附帶生產美國急需的鎵金屬。這一提議直擊特朗普的痛點:美國40%的鋁依賴進口,而俄羅斯鋁業此前因制裁被排除在外。若協議達成,美國既可平抑國內鋁價,又能借俄資源重塑產業鏈,而俄羅斯則能破解SWIFT支付系統的封鎖,重獲國際資本流動通道。
第三步涉足北極資源開發。普京以“時間換空間”,提議聯合開發北極油氣與礦產,換取美國對俄政策連續性的承諾。盡管北極開發需耗時數十年,但這一戰略布局可綁定美俄長期利益,削弱歐洲在北極事務中的話語權。
第四步則是最具爭議的軍費削減提議。特朗普要求美俄中三國各減50%軍費,普京積極響應并喊話中國加入。表面看,這是為緩解俄烏沖突導致的財政壓力(俄2025年軍費占比GDP達7.5%),實則暗含“聯俄制中”的邏輯——美國即便削減一半軍費仍保有4430億美元預算,遠超中國的2313億美元,而俄羅斯則可借機喘息。
中國的“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普京的“四步棋”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對中國的“邀請”。在稀土領域,美俄合作試圖繞開中國主導的供應鏈,但現實是:中國掌握全球90%的稀土提純技術,俄美即便開采出礦石,仍需中國的分離廠加工。在軍費議題上,中國外交部明確回應:“自衛防御的國防政策不容干涉”,并反將一軍——要求軍費占全球40%的美國率先表率。
更深層的博弈在于戰略信任。特朗普政府試圖以解除部分對俄制裁為誘餌,離間中俄“背靠背”關系。但俄羅斯駐華大使近期高調宣布,中俄正籌備二戰結束紀念活動,強調雙邊合作“不受外部擾動”。
這種表態絕非偶然——2024年中俄貿易額突破2400億美元,在北斗導航系統共建、跨境支付系統對接等領域的技術協同,中俄已形成美國難以滲透的利益共同體。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