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繼磊,主任醫師,博士,啟東市中醫院副院長。曾赴美國耶魯大學、德國Carl Gustav Carus醫院骨科中心學習,師從歐洲關節外科主席Klaus-Peter Gunther教授,創傷大師Klaus-Dieter Schaser教授。擅長運動醫學、骨科疾病及創傷的微創治療。中國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膝關節學組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創傷分會青年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創傷分會修復重建學組委員,南通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333”第三層次、南通市“226”第二層次培養對象,南通市第一屆青年醫學專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獲得南通市醫學引進新技術獎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
一
求學之路 漫長而艱,不負一場青春
他是一名80后,更是一位在骨科領域深耕細作、不斷追求卓越的醫者。
2009年,家住江蘇徐州的湯繼磊從南京醫科大學取得臨床醫學碩士學位,帶著從醫的夢想來到了江蘇啟東這座小城。作為一名小白醫生、一位非啟東籍年輕人,他和所有初入職場的人一樣,有各種理想和現實的“沖突”,但憑著一股子韌勁,他突破了種種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困難,從“一針一線”中精進自己的技術,牢牢地在骨科扎根下來。
“在我研究生跟師期間,我養成了數據分析的習慣。探究了醫院骨科現狀后,我發現除了醫院常規能開展的骨科手術之外,關節置換手術在整個創傷骨科的手術中占比較低。”當年雖然還只是一名普通年輕醫生的湯繼磊,憑著他的聰慧和好學,找到了在骨科領域他想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方向。
在臨床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湯繼磊開始不滿足于此,他深知,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掌握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他萌生了考博的念頭,于是,他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再次開啟“趕考”的節奏。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8月,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南京醫科大學讀博的入學通知書。克服了種種困難的湯繼磊,一絲一毫不曾浪費學習時間,于2015年7月順利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即使取得了博士學位,但理論和實踐還有很大的距離,我還需要更多的機會提升我的技術水平。”不愿懈怠的湯繼磊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分別于2015年、2016年先后赴美國耶魯大學、德國Carl Gustav Carus醫院骨科中心學習深造。在德國期間,他師從歐洲關節外科主席Klaus-Peter Gunther教授和創傷大師Klaus-Dieter Schaser教授,系統學習了國際先進的骨科診療技術和理念,并將其融會貫通,應用于臨床實踐。
二
專業領域 精益求精 不負患者所托
“人身體上的小小關節,承載了我們所有日常的活動。我愿意用我所學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質量。”2017年學成歸來后的湯繼磊,滿腔熱情扎進了工作。他的關節鏡技術開創了啟東縣域內多項手術的先河。
“我就是慕名而來找湯繼磊博士的。”酷愛運動的陳先生,因為運動導致膝關節韌帶損傷,特地趕到了中醫院找到了湯繼磊副院長。“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其韌帶的構成和作用也較其他關節更為復雜。人們的下肢之所以能夠輕松自如地站立、行走、奔跑、屈腿等,膝關節是重要的節點。如果膝部的韌帶損傷沒有得到合理治療,常可導致關節不穩定,運動失控甚至更加嚴重的后果。”湯繼磊一邊和病人科普一邊講解手術方案,“針對你這種情況,關節鏡手術是首選,其定位準確、直觀、微創、痛苦小、康復快。”
“湯醫生真是一個好醫生,他用他的好技術解決了我的痛苦,除了感激還有感動、敬佩!”欣然接受關節鏡手術的陳先生,順利出院前由衷說道。
除此之外,湯繼磊在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脊柱疾病等治療方面,有他的獨到之處。受益于關節鏡下微創手術如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骨折、腘窩囊腫等患者也不計其數。近年來他還致力研究脛骨平臺骨折的診療手段,采用OTA/AO分型和四柱九段分型對脛骨平臺骨折的計算機斷層圖像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了五根韌帶近端撕脫與損傷機制的相關性,分析脛骨平臺高伸骨折的發生率和特點,為今后臨床更佳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客觀依據。同時,由他研發設計的裝置應用于微創治療跟腱斷裂,不僅節省了患者費用,還減少手術時間加快患者恢復;設計的術中下肢高度調節支架可以應用于各種膝關節關節鏡手術、膝關節置換、脛骨骨折等手術中,術中固定牢靠安全,減少助手工作量,透視方便。“能夠把我的科研專利轉化應用于臨床,是一個醫生、一個醫學科研者最大的驕傲和欣慰。”湯繼磊說道。
三
創新思維 銳意進取 不負管理之責
2022年,湯繼磊以其出色的能力和才華,任職啟東市中醫院副院長,并于2024年取得主任醫師職稱。即使平臺不同,角色有了轉變,但湯繼磊初心未改。在參與醫院管理的過程中,每周一次的骨科門診和病房工作并未松懈。同時,不斷刷新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的數量。“身份的轉變,更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要以更高站位為醫院謀發展。在職責范圍內,把我的工作理念、技術水平融合進去,致力于提升醫院的整體醫療服務水平。”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任職副院長后,他積極引進新技術、新項目,督查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推動骨科診療水平乃至全院外科系統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再從一名醫生成長為一名醫院管理者,這是一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道路。這條路上,不僅需要扎實的醫學知識和精湛的臨床技能,更需要不斷學習、勇于擔當的精神。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對醫學初心的堅守和對卓越的追求。(啟東市中醫院 王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