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發布了《1962年,朱德將講話稿送交毛主席,特別注明:并問你好,敬禮朱德》一文“覃仕勇說史”上,文中講到,1962年,毛主席為了開好在1月11日開幕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事先給所有的政治局常委都布置下了一道“硬性”任務,即每一個人都要準備有講話稿,每一個人都要在會上發表公開講話。
常委中年紀最大的朱德,為了寫好自己的講話稿,前后三易其稿,并在成稿后,前后呈送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真、李先念、譚震林等人閱讀,廣泛征求他們的意見,請讓他們對稿子進行修改、補充。
其中的譚震林,在近幾年來的建設道路上,犯下了很多錯,是這個會議的“風云人物”,身上背負有千鈞重壓,對總路線問題存在很多困惑,借這個機會,一再懇請朱德“最好是談一談總路線問題”。
大會開始后,譚震林本人專門寫了書面檢查在大會下發。
而在大會討論環節,他的名字時時閃現在簡報上,當然了,不是通報表揚,而是通報批評。
譚震林到底怎么啦?
關于譚震林,老覃在多年前寫過《后來官至副國級的譚老板,曾親手砍下兇徒的腦袋,只為給好友報仇》一文,文中講到:譚震林是湖南省攸縣城關鎮人,1927年冬,毛主席指揮紅四軍攻占了茶陵縣城時,他被推舉為茶陵工農兵政府主席,這之后,在毛主席麾下投身到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成為了毛主席的鐵桿粉絲。
他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多次化裝為做綢布生意的老板到敵后刺探敵情,久而久之,被同志們親切地稱呼為“譚老板”。
老覃還在《1947年,粟裕認為毛主席誤判了戰局,譚震林:你在軍事上缺乏遠見》一文講到,解放戰爭期間,譚震林和陳毅、粟裕成為了華野“三巨頭”,對戰爭局勢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過,在新中國成立后,譚震林卻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犯下了很多錯。
其中,老覃在去年1月30日發布的《1958年,毛主席聽說“有些干部很能吹”,便問譚震林:是說你嗎》一文中就講到:1958年,毛主席發現經濟建設中出現了嚴重偏“左”現象,于是在11月3日到11月10日主持召開了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鄭州會議,對“大趕快上”的火熱景象進行降溫。
會后,他偶然聽到中南海攝影組的胡秀云說了一個順口溜,說“干部最會吹,一個賽一個,晚上統計的畝產是400斤,第二天上報1000斤”,悚然警覺,目光盯著身邊譚震林,問:“這說的是不是你們?你們到底是放衛星,還是放大炮?”
老覃在去年3月6 日發布的《1960年,信陽糧荒,譚震林卻對毛主席說:很充足,都吃得紅光滿面》一文中又講到:1960年,河南有些地方,尤其是信陽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了嚴重缺糧現象。毛主席憂心如焚,在 4月30日下午到達天津,約見當時正在天津主持全國農村工作部長會議的譚震林,關切地詢問國內糧食形勢。譚震林手里掌握的都是從下面匯報上來的數據,信口對毛主席說什么“工農業的發展都突飛猛進,‘四化’形勢喜人”,還信誓旦旦地說“今年工業的產值會翻一番”,“農業方面,今年大概能搞到6000億斤糧食”。
毋庸置疑,譚震林的匯報對毛主席和中央造成了嚴重的誤導,使得毛主席和中央決策層對后續工作的計劃、發展、安排、布置出現了巨大偏差。
老覃在隨后發布的《1961年,毛主席談糧食問題:我跟譚震林說,三年不要開農業書記會》一文中說了,1961年2月1日,毛主席到了杭州,見到了浙江省委負責人江華、霍士廉、林乎加、李豐平等人,并從這些人的口中知道了麗水、金華一些縣區饑荒嚴重,感到了無比震驚和困惑。
要知道,浙江可是富庶天下的大省,竟然也出現了饑荒!
毛主席了解到這些都是形式主義和浮夸作風釀出的苦果,悲憤莫名,發出了“三年不要開農業書記會議”的慨嘆。
話說回來,譚震林的工作作風不可謂不勤勉,但主要就是停留在表面,在“大生產、大發展、大躍進”期間,他不辭勞苦,在南方、在北方不斷召開省、市的分片農業大協作會議,和農技專業人員一同研究如何科學提高小麥、水稻、棉花等主要農作物產量,與水利專家研究水利建設和解決農作物科學灌溉問題,與農業機械專家研究農業機械的開發等等。
他的工作速度讓人咋舌。
在當年那樣的交通狀況下,他馬不停蹄地視察各地的農業生產情況,僅用短短10天時間,就跑了30個縣!
即他觀察到的東西,是怎么浮于表面,就可想而知了。
總之,他眼里看到的,就是地方干部變著法子想讓他看到的。
于是,眼中所見,全是一派生機勃勃、熱火朝天的景象。
他因此相信,高指標不但可以輕松達到,還能夠大大超過。
這種情況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出現了,“超英趕美”的口號也喊得更起勁了。
甚至,譚震林還在安徽省委三級干部會議上提出了要搞“放衛星,打擂臺”的生產活動,鼓勵說
“汕頭、醴陵和湖北的幾個縣是搞畝產1500斤的,你們來個全縣平均2000斤蓋過他”,又說“麥子畝產5000斤的‘衛星’可能出在你們安徽的阜陽”,“會不會出現畝產萬斤,我看有可能”等等。
毛主席強調把這次擴大會議開成一個“出氣會”,要求大家都把憋在肚子里的氣出盡。
譚震林于是在會上受到了眾人不留情面的批評。
面對批評,譚震林并不回避,而是認真反省,他痛心疾首地檢討說:“中央書記處分工我管農業,我沒有管好?!?/p>
他從四個方面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的錯誤,并一再強調說自己的錯誤是嚴重的。
不得不說,那個時代,雖然在生產建設的道路上走了彎路,摔了跟頭,但全國上下都是憋足了勁一心朝社會主義方向奔跑的,全國上下,風清氣正,干勁十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