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飛慕課(ID: feimooc)
最近看到一則評論,很有意思。
我梳理了一下,大意是:多數女性選擇下嫁,忍受丈夫不顧家,是因為不可撼動的父權思想。
而且點贊認同的不在少數。
看到這個評論,我想起了一位朋友。
她人長得很好看,學習各方面也非常優秀。
在讀研期間,有一個問題困擾她,于是她找到我。
當時她說,有一個可以爭取碩博連讀的機會。但如果爭取這個機會,她就要在讀博士之前找到男朋友,最好結婚。
因為學歷太高,不好找對象。
她當時還給我講了幾個可選對象,雖然不是很喜歡,但如果讀博的話,可以從中選一個。
聽完我蒙了,告訴她:就算在碩士期間找到男朋友,就能保證不會分手嗎?哪怕是結婚,也有可能離婚的呀!
我很困惑,為什么這么優秀的女孩,卻因為讀了博匆忙把自己“降價”處理呢?
后來我想想,可能她覺得,比起個人提升,婚姻才是更好的選項吧。
社會對女孩的刻板印象
遠超男孩
這個社會,正在強行抹殺女孩的上進心。
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父母的期待。
很多父母培養女孩子,她們學習好,有才藝,但不是用來給自己創造價值,而是希望女兒最終能找個有錢人嫁了。
這也是為什么父母非常熱衷于女孩考公務員,當老師,當醫生的原因。
因為這樣的女孩,雖然賺得不多,但穩定呀,更重要的是有時間照顧家庭,在婚戀市場上備受歡迎。
理想女友職業調查
這種觀點并不是偶然,它已經猖狂到相親對象都能信手拈來了。
這就是女孩從小受到的教育:女孩子不用很會賺錢,不用太努力,女孩的人生目標是家庭,學得好不如嫁得好。
這是沒結婚前,大家對女孩的期待。
結婚后呢?境遇更慘烈。
有人發現,如果是男性,為了事業有突破去參加職業教育,那么他們總會得到家人支持;而女性呢,常常會遭遇來自家庭的阻力。
甚至還有全職媽媽被丈夫逼著退學;交個學費還要找遠在他鄉的母親要錢......
這樣的婚姻到底圖什么?
它不是明擺著給女孩拖后腿嗎?
可還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女孩撲上去。
我后來明白了那位朋友焦慮的原因。
從小到大,家人和社會的期待,都是讓她最后找個有錢男人嫁了,那樣就能幸福。
所以久而久之,她接受了這種預期,在學業上,她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嫁不出去怎么辦,而不是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
畢竟之前爆出過一份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其中女博士、女強人是處于鄙視鏈底端的,只能和大專、高中學歷的男士匹配!
這可以說是我們對女孩教育的失敗。
把她們教育好,只是為了給別人做陪襯,做附庸品。
蔡康永說過:“你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是在殺人,你不小心,殺了自己的人生。”
而女孩子的人生,不用自己抹殺,多的是幫你的人,甚至包括你的父母。
給女孩最大的誤導
婚姻是幸福的捷徑
“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
這些觀點一度非常流行。
不得不說,確實有命好的女孩,自己不用怎么努力,就能通過婚姻改變命運,坐享其成。
但這非常難,有錢人的聯姻,其實更看重你的家庭背景,父母的工作單位,有什么樣的資源。
所以普通人家的父母,不該心存這樣的僥幸。
如今離婚率節節升高,愛情、婚姻都愈發脆弱。
女孩僅僅靠愛情和婚姻,是絕不足以安身立命的。
父母的最終使命,不該是女兒嫁個有錢人,更別老想女兒能攀龍附鳳,靠婚姻改命。
而是身體力行,讓她清楚,無論何時何地,一個人的自我成長,實現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的女孩,在婚姻中更可能獲得幸福,也能承受失敗帶來的風險。
說到這里,想起一段商業大佬的婚姻:張欣和潘石屹。
畢業于劍橋大學的張欣,獨立又有能力,是個不折不扣的華爾街精英。
反觀潘石屹呢?
離過兩次婚,長得也不突出,頭還有點兒禿,當然他經營房地產企業,賺錢能力是很強的。
那么張欣是怎么看上他的呢?她是這樣說的:
兩個人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但是我沒有被這些差距困住。
我想女人的眼光要放遠一點,他現在的情況沒有我好,但是將來呢?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和他結婚,會讓我進步還是讓我退步。
我大概用了一個小時,給自己開了一個會。
首先,我第一次見他時,他穿得亂七八糟:
一件藕荷色的西裝,一條大花的領帶,一副特大的眼鏡。那么土的衣服穿在身上,他泰然自若,有一種骨子里的自信。
其次,他的思路很獨特,自成體系。那時候和他交流,他隨便一句話都能讓我覺得新鮮,讓我激動,讓我深思。
再次,我比較欣賞他的品質,那種骨子里的厚道和樸實。
還有,他能教會我許多東西。我一直在國外生活,對國內很多東西都不懂,而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家,我希望未來能在中國發展,那么他就是我現成的又具有實際經驗的老師。
我把這幾點細細想過,就覺得這個婚可以結,退一萬步說,即使失敗了,我也會從這個婚姻中受益。
你看看人家,這擇偶的腦回路多清晰。
反觀一些女孩子,看重別人是否有錢,是否對你好,是否承諾養你一輩子,卻不知道,你傍上的東西,從未真正屬于你,哪天他把這些收回去了,你就會一無所有。
所以父母一定要轉變觀念,婚姻絕對不是女孩幸福的捷徑。
婚姻,也是一種投資,女孩子真正要共度一生的,應該是那種可以讓你變強大,見識和視野更開闊的人。
這樣的婚姻就算不持久,也能像張欣一樣,離了婚也絕對不吃虧,依舊能活得很好。
普通家庭
為什么女兒更要獨立會賺錢
有一群女孩我特別欣賞,她們就是之前火爆全網的“深圳女孩”。
它的火主要來源于微博博主@休閑璐的一則微博:
休閑璐有兩個深圳來的女生朋友到北京玩,晚上約著去酒吧喝酒。
聊天中,北京女孩主要聊對象、老公、八卦,哪里好吃,哪里好玩,交流自己最近認識了什么帥哥,朋友的婆婆最近做了什么氣人的事情。
深圳女孩聽完都愣了,因為她們很少聊這些,更多是聊“搞錢”。
接著,她們詳細描述:
“我們深圳人這種七八個聚在一起,都三十來歲了,開始也會聊八卦,但是聊了一兩個小時后,話題都會切入一下: 你最近都怎么搞錢,你朋友都怎么搞錢,你聽說了嗎,xxx在哪里搞到了錢,而xxx在哪里搞錢失敗了,xxx在哪里買的房子升值了,我們也攢錢交個首付一起搞錢!”
就這樣,“深圳女孩”一詞從微博開始發酵。
看到女孩天天想著“搞錢”,于是一群男的說她們拜金,搞特殊、不正常。
然而在我看來,她們才是人間清醒。
聊“錢”的女孩比只會聊情情愛愛的女孩,更容易獲得幸福。
比如在電影《小婦人》中,4個女孩生在同一個家庭,卻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有人追求獨立,追求事業;有人想嫁有錢人......
而在我看來,其中的大女兒梅格,最悲劇。
她就是個典型的只關心愛情、婚姻而毫不考慮自己,不考慮錢的人。
這樣的人,我只能說,她的幸福,全靠運氣。
不過她的運氣不算差,至少她的丈夫,是真心愛她的。
而缺點就是,他只是個貧窮的家庭教師,給不了梅格星辰大海。
梅格明明對生活品質是有追求的,但是卻為了社會灌輸的“我應該要有家庭,有孩子”理念所折服。
放棄了可能成為一個優秀舞臺劇女演員的命運,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一點賺錢能力都沒有。
平日里,自己愛美買了條裙子,老公就對她指手畫腳,冷暴力。
然后她不得不向老公道歉,承認自己太虛榮了。
這是電影,現實當中呢?
家境普通,只能靠自己的那種女孩。
如果她在婚姻中不獨立,平時只會聊八卦,聊家庭瑣碎,不會賺錢,不提高自己的工作競爭力。
一旦在婚姻中遇到渣男,就是萬劫不復。
她這輩子只能忍氣吞聲,低三下四,安慰自己“一切為了孩子”。
因為她沒錢,也沒有工作經驗,根本沒有底氣選擇離婚。
一個普通女孩,唯有獨立、有錢,你才有底氣,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像電視劇《三十而已》里的顧佳,得知丈夫出軌之后果斷離婚。
因為她有底氣,也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和孩子。
能讓你保住自尊和體面的,從來不是婚姻,而是你兜里的錢和身上具有的魅力。
家有女兒
爸爸應該更操心
很多父母覺得,女兒更好養。
不用考慮買車買房,也不用辛苦掙錢給她結婚,等她長大嫁人了,基本就完成任務。
有這樣想法的父母,在我看來,一點也不負責任。
你要知道,一個人的價值一定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絕對不是因為和某個人有了一定的關系,就有了價值。
那些我們所謂好走的路,對女孩來說幾乎都是下坡路。
但是為什么那么多的女孩依然選擇一條捷徑、一條不歸路,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就是因為她們不認為自己有比除此之外更好的一條路。
因為她們不夠自信,家庭給的底氣不夠。
我為什么說養好一個女孩,父親責任重大呢?
心理學家發現,爸爸媽媽對女兒的作用是互補的,媽媽讓女兒安心,爸爸則給女兒自信。
爸爸與女兒的關系是她以后與男性相處的基礎。
如果爸爸尊重女兒,聽取她的意見,能經常跟她一起開心地玩,她就無法接受別的男孩不尊重她,更不會覺得男尊女卑。
認同自我女性魅力,就不需要故意討好別人。
微博上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從小學開始,爸爸就不允許他人給我灌輸錯誤的觀念。
如果有人說 “女孩隨便養”“學得好不如嫁得好”這些話,爸爸就會很嚴厲地反駁他們。
高考后,爸爸帶我去過酒吧,讓我見識什么叫“花花世界”,這樣才不容易被迷惑。
快上大學了,爸爸給了一張信用卡,對我說:
“別人能滿足你的,咱家都能滿足你。我們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你想要什么爸爸都能負擔得起。”
工作以后,我曾經面臨過兩次不同的誘惑,只要我點點頭,就能不費功夫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我拒絕了。
我知道,爸爸一直在用心良苦,讓我認識到:努力能得到的東西,就不值得出賣任何東西。
養女孩容易,但想養出一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不會為了眼前的利益而選擇錯誤的女孩,其實一點都不比賺錢買房簡單。
在《養育女孩》中,有這么一句話:
當你的女兒長大,你能看到你給她的童年與如今她擁有的力量和品質之間的關聯。
所以,家有女孩的父母,特別是爸爸,多用點心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