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校企合作儼然已成為高校促就業的關鍵密碼。此前,我們在提到當前就業形勢時說道,如今的就業局面其實并非單純意義上的“僧多粥少”,而是畢業生的能力與崗位實際需求的能力無法精準匹配。簡單來說,就是人才培養周期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產業發展,而用人單位人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中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次擴大合作企業的范圍,且結合區域產業的發展布局,那此種校企合作的含金量將大幅提高,顯然,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深諳此理。據小編所知,南信院打造了一個“現場工程師班”,該班采用的是政校企共同設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由企業師傅和校內教師共同開展“雙師”育人,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值得一說的是,“現場工程師班”背后的合作對象,并非單一的某一個企業,而是長三角中心地帶的產業區域,包括有中國(南京)軟件谷、中興通訊濱江基地、昆山、吳江、武進、常熟等。這其中不僅分列著數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涉及到的企業也均為行業高端企業,中間還有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持續發力,單從這一配置上來說,政校企三方共舉該班,前途不可限量。
再從人才培養方向上來說,據了解,南信院打造的“現場工程師班”將主要以企業工程師(助力工程師)為培養目標,比如鴻蒙應用開發工程師、低代碼軟件開發工程師、自動化軟件測試工程師、系統工程師、電氣工程師等等。除此之外,該項目畢業生還能任職工業機器人操作運維、工業軟件應用與開發、智能柔性單元運維等高技術型崗位。
而且,由于整個項目是按照企業工程師(助理工程師)目標進行培養,所以,整個過程會存在“企業定期考核”,當考核達到相對應職級之后,學生在畢業之前就可認定為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按照以往數據來看,該班畢業后有80%的學生可以達到助理工程師職級,即便沒有實現職級上的晉升,憑借該課程的設置,該班畢業生的平均薪資也要高于同類專業普通培養模式下的畢業生。
所以說,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該項目不僅可以擴大了就業機會、就業可能性,還給足了“就業籌碼”,如此高校,誰能不心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