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最喜歡的AI編程工具Trae,居然把國內版給上線了。
官宣截圖
有朋友可能還不知道啥是Trae,我簡單順一下前情提要。
Trae是字節出的類似Cursor的AI編程工具,1月20號正式推出,支持原生中文,就這一點,讓我這種其實對代碼很陌生的人,就覺得極度友好。
我自己就不說了,就從它發布最開始,一直用到現在,已經成深度用戶了。在過往的很多帖子里,都安利過這個產品。比如飛書多維表格+DeepSeek那篇。
不過他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當時只有海外版,雖然可以免費白嫖Claude3.5,但是總歸是需要一些魔法手段才能用的。
這氣勢對于想體驗AI編程的普羅大眾來說,還是有門檻存在的。
就跟當年的ChatGPT一毛一樣。雖然平臺火爆全球,但是其實很多人還是很難接觸到,并將它徹底融入自己的生活的。
而今天,一切變了。
Trae國內版,來了。他出來的最大意義,我覺得就是真正的,技術平權。
這也是,中國首個AI IDE產品。
首發支持豆包1.5pro和Deepseek R1、V3三款模型。
雖然非常坦率的講,這三款模型雖然在編程能力上,他們肯定不如海外版Trae最新接入的Claude 3.7 Sonnet,但是這畢竟是不需要魔法,開箱即用的產品,就這一點,就足夠吹爆。
所以,借這個機會,我也想給大家來好好聊一下這個我目前最喜歡的原生中文AI編程產品:Trae。
國內版網址在此:http://trae.com.cn?utm_campaign=r1
先來給大家看一個小小的AI編程case。
關注我的粉絲可能都知道,我上周六,在北京辦了一個AI圈的線下活動,《一起AI,交個朋友》,AI圈的半壁江山都來了,場面很爆炸(Trae的人也來了hhhhh)
因為有一個抽獎環節,所以我當時直接沿用了去年8月捏的一個抽獎的GPTs,想著AI活動嗎,那得AI一些。
結果吧,周六的時候用這個GPTs抽獎的時候,又翻車了。。。
我當時在臺上就非常的尷尬,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我下次絕壁不會再用這個智障GPTs抽獎了,我一定直接搓一個抽獎的小產品,反正現在都有AI編程都有Trae了,這事根本不復雜。
所以,正好,今天我就用國內版,來給大家捏一個抽獎的case,正好演示一下,這玩意到底怎么用。
你正常根據上面給出的網址下載好Trae之后,跟著教程一步一步安裝登錄就行。
進入后的開啟頁面是這樣的。
Trae有兩個模式,Chat和Builder。
Chat模式更像是給你打輔助的角色,你跟他一句話一句話的來聊,你弄自己的代碼有什么問題,也可以一步一步問它,一點點精準修改。
Builder模式就是類似于主力選手了。直接一個需求,它對小白巨友好,能一個人從0到1單刷復雜項目的代碼,一步到位。
我們先來說一下Builder,因為這模式實在是太好用了。
建議無腦選擇DeepSeek R1模型,然后在開始編程前,先點擊打開文件夾。
在彈出的文件夾窗口上,新建一個文件夾,可以直接用項目來命名。比如“在線抽獎工具”。(雖然我建議大家養成良好的習慣都用英文命名,比如可以命名成lottery_tool,但是你要是真的懶得用英文,中文也沒啥事,問題不大。)
成功后,原本左上角的【選擇項目】就會換成你新建文件夾的名字。
Trae整體的操作頁面也很整潔,左半邊就IDE工具的代碼區。右半邊基本就是和trae的對話區,交代AI怎么干活的。
我這就寫了個賊簡潔的Prompt:
幫我用html生成一個在線抽獎工具:支持上傳xlsx和csv格式文件,可以選擇每次中獎人員的數量,然后再有一個方框顯示中獎人員;注意,人員不可重復中獎,且要求頁面美觀。
直接把這段prompt丟進對話框,R1就開始推理你的代碼需求了。
不到3分鐘,直接把抽獎的html工具給做好了。而且一次roll成,直接就能用。
對于零基礎新手,剛接觸html的,邊查教程邊寫再算上手滑打錯括號什么的,估計得1-2小時。
已經能閉著眼寫 for 循環的老手們,這種小東西可能也得要個 5-10分鐘就寫完。
就真挺快的。。。
左右兩個窗口一般都會出現提示,等待你的指示。
比如左面這個窗口,是讓你確認是否接受它對代碼更改的。
而右邊這個,是讓你確認是否接受它對文件更改的。
它想直接幫你直接創建代碼文檔,問你行不行。行的話,Trae自動在幫你在目標文件夾把html文檔創建好了。
Trae直接把編程效率拉滿了。。。
反正一般來說,無腦全選【接受】就行。沒什么問題,不用擔心。
對話框出現【運行】按鈕,你點擊一下,就會直接運行python,打開這個抽獎工具的網頁了。
也可以復制生成的工具鏈接,到瀏覽器去查看效果。我的這個prompt,跑出的結果長這樣。
大概流程就是,提問,點應用,點接受,3分鐘,完事。
快的沒朋友。
就是UI界面,有點過于簡陋了。。。
對我來說,即便是小工具,至少你也得稍微能看兩眼= =
當然這只是roll了一次的結果。所以我又讓Trae改了下代碼。
改動的過程,其實只是直接在對話框里提Prompt。
比如我隨便說了一些要求,然后無腦接受就行:
如果你想對比一下它這次修改改動了什么地方,他的呈現也是非常清晰的。
標紅色的代碼部分是被修改的內容,綠色的就是修改后這段代碼的內容。
具體改了哪兒,這么一看就知道了。
整個過程也就1分鐘不到。
而且你可以無限修改,不僅免費,而且雖然用的也是DeepSeek R1,但是畢竟這是字節自己搭的,所以幾乎不會跟DeepSeek官網那樣卡的你懷疑人生,體驗上非常絲滑流暢。
改完之后,我們跑一遍看看效果。
下面這個是最開始我用Trae做的樣子。
這個是我用了不到1分鐘,就簡單改完的,背景就是黑客帝國里那種01數據組成的瀑布流。
如果改完,你對新效果還不滿意,還能時間回溯。
回到你提要求的那句話,點一下【回退到本輪對話發起前】,代碼文檔就會恢復到之前的版本。
只要和Trae之前的對話數據沒被cover掉,回溯到哪次都沒問題。
而且它會自動保存歷史會話,想找回就用Trae打開那個項目的文件夾就行。一般來說,沒保存失敗或者達到容量上限,和Trae的修改記錄就能找回來。
還是要提的一點是,Trae因為接的是R1,所以在模型直出的效果上,這個UI和交互的審美吧,確實不如Claude= =
Claude的代碼能力,還是太強了。。。
接下來,再簡單說下Chat模式。
它跟Builder最主要的區別其實就是修改代碼的方式不同。
Builder模式更適合小白從0到1構建項目,而Chat模式,其實更針對已有代碼的優化和精細化。
比如你已經有一大段的代碼文件了,你想讓他幫你優化,而不是從0到1,那這個時候,Chat就可以直接上了。
這個模式下,集成了三個模型,豆包1.5 Pro、DeepSeek-R1和V3。
在Chat模式里,對代碼文檔提出修改要求,你得等Trae回復,Trae會嘟嘟嘟給出修改建議。
但他不會給你自動改或者啥的,你需要手動點擊【應用】按鈕,才可以。
更精細化,更符合一些大型項目。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小白,你要是想搞個一堆文件類型和代碼做出來的項目,比如Chrome瀏覽器的插件、一個多元化的項目,我還是推薦Builder模式。
真的,有手就行,真的簡單。
然后我還有一個活,一直想做的,就是想用AI,來分析一下一個我最牛逼、氛圍最好的社群,就是這個,傳說中的KA21群。
我想找出里面,最活躍的那10個群友,看看他們,有多活躍。
正好在做Trae的case,所以,我就一塊給大家演示一下。
我先用的memotrace的免費功能,直接把從21群建群到現在所有的群聊內容導出成文件,因為這個已經有現成的產品了,就沒必要再搓了。
導出完以后,打開Trae。
在對話框選擇“#”,可以讓它引用文件或者文件夾。這個小技巧其實非常好用。
打開“file”,選擇21群的聊天記錄文檔。
還是和之前一樣,一句簡單清晰的要求直接甩上去:
幫我按照"NickName"統計發言最多的前10個人的,然后使用一個美觀且簡單的ui展示這10個人的昵稱以及發言數量。
出現【接受】按鈕,就全點。
有bug提示,直接復制bug的具體內容,要求Trae自己改。
就是這么絲滑,輕松全自動敲代碼。
大概幾分鐘之后。
一個發言統計的界面就做完了。。。
發言最多群友@Rosia吳熳居然有一萬六千多條內容,不愧是21群包工頭,最強扛把子。。。。
當然,除了做排行榜,數據都有了,更多好玩的效果,我們讓Trae實現起來也是輕輕松松。
比如直接讓他再高一些有趣的可視化。
它想得還挺全乎,熱力圖、活躍趨勢圖、詞云、社交網絡等等全都想到了。。。
比如我搞了個時間維度分析的熱力圖,就是想看看峰值在哪個時間段。
紅色越深,代表發言密度越高。看得出來,大家是醒了就開始瘋狂輸出了。
下面這兩張就是個人的熱力圖了。@Rosia吳熳、@東深、@風、@Irene、@柒小風等等,他們真是太猛了。。。
尤其是21群包工頭@Rosia吳熳,上午10點,直接聊到色塊變黑。。。
聊的很High,我還想看一下,統計的詞云,看看每天到底在聊啥。
看起來,頻率最高的還得是“老師”和“AI”,群友們可太有禮貌了。
這些超頂的群友之間互動的關系圖譜,也賊有意思。
我讓Trae把他們每個人畫成一個小圓點,誰跟誰聊得多、關系近,就在兩個圓點之間連一條線。藍色的圓越大,顏色越深,說明這個人跟別人互動越多;圓越小顏色越淺,說明聊得少。
整個圖畫完,立馬就可以發現,一群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看到中間那幾個大圓,我就明白了。。。這些最活躍的群友們,他們確實是群的核心。
而我,在最左面那個角落里。
我只配在車底。。。
這個小項目跑下來,Trae確實偶爾會有些代碼bug,可以讓它自己改,基本多聊兩輪、多花些時間,基本都能搞定。
不管是中文交互還是整體順下來的編程流程,感覺都已經很不錯了。但有些東西,精益求精還是有必要的。
比如說,海外版的Trae里有個自帶的圖片識別功能,它是真好用。
但對比起來,目前國內版是這樣,只能引用文檔。
我直接把一張照片墻的圖復制粘貼給發給海外版的Trae,它能直接復現。
一張圖+一段prompt,Trae就給我做出了一個這樣的html網頁。真的是不需要一點兒多余心思。
而且我試了試,真的能用。雖然這只是一個超簡單的html網頁,但是看起來確實很有意思。
整體交互過程中,由于確實沒有什么多余的繁瑣步驟,所以稍微改下Prompt,就能添加更多的html元素了。
也就是說,哪怕你連描述也說不清,也可以輕松復刻網頁、小游戲。甚至我在用海外版小爬蟲的時候,直接把提示bug的界面屏幕截圖發給Trae,改bug也更絲滑更精準。
賊牛逼。
可惜目前只有海外版可以讀圖,真的希望國內版,也早點上這功能。
可以這么說。
AI時代的IDE,拉低了編程小白們的學習門檻。
更是把所有學科與AI、編程融合到了一起。
我相信。
無論是作為AI編程的小白、大佬。
或者完全就是沒接觸過編程的另一個學科的朋友們。
初高中時,相信大家都會向家人or朋友們許下一個“做一個大項目”的愿望。
我記得我家里,現在還有一本我初中時,纏著我爸給我買的那本《Dreamweaver網頁開發教程》。
少年時,我也曾想,開發過屬于自己的網站。我也想要屬于我自己的編程自由。
可能是因為懶惰、可能是因為其他,那個夢想,停留在了2008年的夏天。
但是如今,13年后。
AI編程所帶來的技術平權,讓我們的夢想,又可以重新生根發芽了。
2025年的你們,又有什么曾經的夢想,亟待實現的?
今年春暖花開時。
我也想,跟你一起,看見它們。
>/ 作者:卡茲克、芝蘭山、穩穩、wei
>/ 投稿或爆料,請聯系郵箱:wzglyay@gmail.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