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旅游業又雙叒叕出事了,最近,一位游客曝光了自己和76歲父親在云南旅游時的遭遇:三天行程,絕大部分時間被困在購物店,遭遇“關門洗腦”推銷,上個廁所都要被盯著,連打個盹都能被導游破口大罵,這條視頻一經曝光,立刻在網上炸開了鍋。
事件迅速引起當地文旅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的關注,調查組火速介入,并在深夜發布了處理決定:涉事旅行社被處罰款并停業整頓,導游和導購員也被相應處罰,然而,結果一公布,網友們的怒火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更加洶涌。
“罰款?又是罰款?云南這罰單到底貼了多少年了?”
“強制購物=非法拘禁,這難道不是刑事犯罪?黑龍江都入刑了,云南呢?”
“每次都說嚴查,每次都還有下一次,云南旅游的臉都快丟光了。”
網友們的憤怒并非無理取鬧,云南的旅游亂象不是一天兩天了,從野蠻導游,到天價購物,再到如今的“關門洗腦”,幾乎每年都要爆出一兩起惡性事件。
可每次的處理結果,幾乎都是“罰款+停業整頓”,然后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等風頭過去,該強制購物的還在強制購物,該收天價回扣的照樣收回扣,導游、旅行社和購物店的利益鏈從未真正斷裂。
反觀黑龍江,在此前的旅游亂象整治中,直接對涉事導游和旅行社負責人追究刑事責任,旅游秩序立馬大為改觀。
如今的哈爾濱,已經成了全國游客爭相打卡的“寵兒”。同樣是旅游業,云南的管理者們是否該好好學學?
處罰過輕,違規成本過低,才讓云南旅游市場頑疾難治,一次次的“罰酒三杯”,不僅讓違規者毫無敬畏之心,更是在透支整個云南旅游市場的信譽。
等到游客們再也不愿意來了,那些購物店和旅行社才會發現,自己已經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飯碗。
這次事件的處理,究竟是雷霆手段,還是又一次雷聲大雨點小?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