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珍貴的中國近現代上色老照片,宛如一把時光鑰匙,輕輕開啟了往昔歲月的大門。照片中,色彩在歲月的沉淀下更顯醇厚,每一幀都生動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將歷史的片段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
民國時,北京街頭有支婚禮隊伍,其中花轎為仿清樣式。轎夫頭戴涼帽,花轎被紅色綾羅帷幕罩住,繡著龍鳳呈祥圖案,四角垂著絲穗。從照片看,此花轎規格不低,由8人抬,轎中應是大戶人家的新娘,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民國時,北京前門商業街熱鬧非凡,街道不寬卻車水馬龍。畫面中,赤腳人力車夫為避開拿傘的小腳婦人而急忙側身。街邊商鋪有一特色,常利用房檐伸出的龍頭裝飾懸掛字號,這些龍頭樣式不同,見證著商業街的繁華。
民國時期,北京內城左一區的街巷間,兩名身著樸素工作服的 “環衛人員” 正專注地進行灑水作業。彼時的北京,大風頻繁肆虐,城中黃土漫天飛揚是常態,嚴重影響著居民生活與城市環境。為有效降塵,政府特意安排專人,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不辭辛勞地為街道灑水。只見他們穩穩地把控著手中的灑水器具,水流均勻地灑落在地面,揚起的塵土隨之沉降,給原本塵土彌漫的街道帶來了片刻的清新與寧靜。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硝煙消散后,各國紛紛在北京設立使館。法國選定純公府作為其駐華使館駐地。彼時,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因而在法國駐華使館的門前,站立著一位全副武裝的越南籍士兵。他身著特定制服,手持武器,履行著守衛使館的職責。
1927年3月8日,康有為在其上海豪宅“游存廬”過七十大壽,各路賀客云集。清遜帝溥儀則派人送來親題的“岳峙淵清”匾額和一柄玉如意,作為壽誕賀禮。這讓康受寵若驚,居然重整前清官服,遙拜天恩,拍攝了這張肖像。
1945年8月15日清晨7時,中美英蘇四國同時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上午10時,蔣介石身著戎裝,走進重慶中央廣播電臺,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廣播演說,向全國軍民和全世界宣告中國抗戰勝利。
1941,上高會戰。74軍58師副師長張靈甫坐在被擊落的日軍轟炸機殘骸上,照片中還有一處極易被忽略,卻又無比震撼的細節 —— 身為高級軍官的張靈甫,他的軍裝褲腳嚴重破損,已經變得犬牙交錯,里面的棉花都清晰可見。這一細節,反映出抗日戰爭時期條件的艱苦卓絕。
1927 年,蔣介石下野后赴日,特意會晤黑龍會元老頭山滿,二人并肩而坐,留下合影。
頭山滿,極力倡導大亞細亞主義,是日本20世紀初的右翼政治領袖,借政治影響力涉足軍商領域。其創立的黑龍會,以極端國家主義為宗旨,妄圖染指中國黑龍江流域,為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推波助瀾。蔣介石與頭山滿的會面,背后藏著復雜政治意圖,也反映出當時東亞局勢的波譎云詭。
這兩張照片拍攝于1945年9月重慶談判期間,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其中第一張,多次亮相于歷史教科書,備受矚目。在這張照片里,前排左首的外國人,是時任美國駐華大使的赫爾利。后排從左至右依次為: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以及國民黨要員張群和王世杰。另一張照片,畫面中僅有毛澤東與蔣介石二人,二人并肩而立,定格了那個特殊歷史時刻的重要瞬間 。
1950年12月,極寒的夜晚,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80師戰士在長津湖地區嚴陣以待。
1950年11月,志愿軍第27軍80師為圍殲新興里守敵,向敵之側翼挺進。
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80師某部沖鋒時受到敵人火力壓制,戰士們呈戰斗隊形,在雪地里匍匐向敵軍前沿陣地運動。
1950年12月,中朝人民軍隊向號稱美軍王牌的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步兵第7師等部隊展開圍殲戰。照片是我方的機槍陣地。
1950年12月,中國人民志愿軍九兵團的戰士們奮勇沖鋒,沖上山頭殲滅守敵。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社會新舊思潮碰撞,文化藝術卻蓬勃發展。張大千、方介堪等藝術名家相聚,舉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雅集。
這張珍貴照片便定格了當時的場景。前排左一是嶄露頭角的張大千,左二則存疑,或為吳昌碩,或為鄭午昌。后排左一方介堪手持折扇,盡顯文人氣質;左三是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右一則為于非闇。
眾人神態生動,著裝風格各異卻和諧統一。他們圍坐在樹蔭下的茶席旁,環境清幽。這張照片堪稱民國藝術界最具氣場的雅集留影,承載著一段難忘的藝術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