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片無數的我被一部叫《童話故事下集》的網飛臺劇創飛了!
為什么?因為這部劇特別的“反童話”。
它就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打破了“童話故事”既定的美好與寧靜,讓生活的瑣碎與現實的無奈,統統暴露在你面前,哪里是什么“童話故事”,分明是一部“生活啟示錄”。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要叫《童話故事下集》,“上集”呢?還有人調侃,因為這個名字,以為是第二季,結果,搜遍全網都沒找到“上集”的資源。
找不到沒關系,因為童話故事“上集”的劇情,我們每個人都爛熟于心。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童話故事上集都有著固定的模式,諸如“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灰姑娘最終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之類的,非常的Happy Ending,看似故事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但真的有人思考過或者續寫過他們生活在一起之后的生活嗎?真的幸??鞓穯幔空娴耐昝罒o缺嗎?
所以,《童話故事下集》誕生了,撇開那些奇幻的設定,來看看接地氣的婚姻生活吧!溫馨提示:未婚、恐婚人士請慎重打開!(PS:不婚人士除外)
這次的公主林宜玲和王子曾學友分別由柯佳嬿、劉以豪主演。
柯佳嬿,老熟人了,當年《想見你》在內地可謂是“現象級臺劇”;劉以豪大家也都不陌生,之前在內地拍過不少劇,雖然口碑都不咋地,但至少混了個臉熟。
林宜玲和曾學友的相遇,有著命中注定般的緣分,一場一不小心的車禍,一次不大不小的事故,兩個互補互助的工種,連空氣都冒著粉紅泡泡,讓兩人陷入了“一見鐘情”的錯覺。
可能是氛圍剛剛好,年紀剛剛好,適配度剛剛好,才讓兩顆之前稍稍有點抵觸婚姻的心變得躁動起來,于是,兩人相愛并且光速結婚了!
當你以為會看到兩人婚后相親相愛的日常時,畫風卻驟變,要糖沒有,玻璃渣倒是有一籮筐,還是沾著血的那種。這種反差感,瞬間將觀眾從童話世界拉回現實生活,還順帶嘲諷一句:天真!婚姻哪是這么簡單的事!
確實,婚姻好難,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甚至多個家庭的事。
更別說林宜玲身邊不僅有個媽寶老公,還有強勢到沒有邊界感的婆婆和時不時都在催生的七大姑八大姨!
所以,婚后的宜玲,更像是個怨婦,平均每七天就有一次想離婚的念頭。
因為和公公婆婆同住,很多事情,宜玲都沒辦法介入。
人雖然嫁過來了,但自己更像是這個家的“外人”,沒有歸屬感,沒辦法融入,每日“保姆式”的伺候一家人,卻還要忍受沒有衛生意識的婆婆、對家務活視而不見的老公、像盆栽一樣可有可無的公公。
宜玲是丁克主義,婚前婆婆表示尊重,婚后婆婆卻承擔不了身邊的壓力,凌晨五點拉著她一起出門去拜拜。
婆婆還每天支配她喝符水、煙熏求子、擺風水陣……想要有私人空間和老公來一次親密接觸,也會被不敲門突然闖入的婆婆而打斷……甚至偷偷倒掉避孕藥,在聽信風水先生的建議后,把小兩口的床搬到了客廳正中間……
這些,宜玲都忍了,為了避免沖突,表面假意配合,不能忍的是老公曾學友卻在關鍵時候躲在背后裝消失……
忍得了一時,忍不了一世,想要逃離婆婆的掌控,讓老公做出改變,只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買房,搬出去!
在宜玲的軟磨硬泡下,曾學友終于答應了買房的事,她精打細算存錢,在快要湊夠買房首付的時候,卻被告知錢被婆婆借給了舅舅。
婆婆一句“錢借給舅舅小孩留學了”,直接把宜玲之前的搬家計劃全盤打翻,而這個時候老公竟沒半句幫腔,反而來了句“媽說一家人就要相互幫忙嘛”,一整個窒息。
除了窒息的生活,還有窒息的工作,宜玲正在跟進一個廣告項目,在甲方爸爸的逼迫下,下載了項目APP“靈魂之伴”。
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靈魂之伴”APP反而讓宜玲的生活有了一個出口,按照自己的喜好找適配的人,結果還真在線上遇到了一個“靈魂好友”Rain,兩個人在線上暢談文學和生活,或許覺得對面是一個陌生人,所以才會毫無保留的推心置腹。
后來宜玲在藥店認識了藥師劉文杰,劉文杰的關懷讓她有一瞬間的錯覺,以為他就是那個自己在軟件上遇到的Rain,開始春心蕩漾。
正值宜玲對婚姻產生懷疑之際,前男友張人偉也來瘋狂示好,表示如果他們離婚,自己第一個排著跟宜玲結婚(雖然但是,前男友開這種玩笑,多半是動真情了,心疼前男友一秒鐘,但當年是他突然不告而別,不原諒)。
不僅如此,曾學友這邊也有了“爛桃花”,公司新來的學妹是個單親媽媽,有個可愛的兒子,學妹有意地接近,想給兒子找個靠譜的“新爸爸”,而曾學友因為太遲鈍,完全不明白學妹的旁敲側擊。
不僅接受學妹為他特意做的便當,還會毫不避諱的共處一室,甚至在同事聚餐時,會主動陪學妹的兒子玩耍。
其實在看劇過程中,很多人都在等宜玲說那句“我們離婚吧”,然后轉頭就走,只留一個颯爽的背影給曾學友,可婚姻不是爽文。
因為結局大團圓,很多網友破防了,口碑瞬間多級分化:一方覺得這就是婚姻的真實狀態,一方則認為“編劇吃翔,現實里這種老公早被離八百回了”,還有人認為“開頭厭婚厭育讓你覺得好像還行把你騙進去,然后開始各自精神出軌,結尾發現還是彼此最好夫妻倆又開開心心在一起,觀眾成了小夫妻play的一環了”。
講道理,作為過來人(婚齡九年),我能理解劇中宜玲那種“想搬,搬不走;想離,離不了”的糾結,結婚如果是一時沖動,那離婚一定是深思熟慮,你或許會在生氣時動一動小念頭,但還是會被日常的一點點溫馨融化,哪怕只是丈夫一句簡單的關懷,也能將這些雜念全部打消。
你或許覺得男人只要好一點點就會被包容,為何受苦受累的都是女人,就像劇中宜玲被婆婆帶著到處求子,如果不是曾學友的“無精癥”,婆婆何時能作罷。
而女人是很容易被同化,被共情,宜玲在看到曾學友抱著小孩的樣子時,丁克的執念也會被動搖,因為她會覺得曾學友雖然不是個“好老公”,但一定會是個“好爸爸”,而且開始反復詢問自己會不會因為“不生”這件事后悔。
說起來,這畢竟只是一部策劃好的電視劇,現實或許會更荒誕,有些話在劇情里你或許能會心一笑,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殺傷力真的很強,比如被懷孕的人問“別人都在生孩子,你不會想生嗎”的問題時,比如被別人問“你覺得人為什么要結婚”的問題時。
落地看,《童話故事下集》這部劇的價值觀還是挺普世的,它告訴我們,婚姻這個1+1的問題,未必等于2,更多時候是1+1=1。
婚姻是包容,是妥協,是理解,是退讓,或許婚姻中會有很多小插曲,也時不時會冒出離婚的念頭,但你會在日復一日里漸漸習慣,罵罵咧咧也好,又氣又煩也好,就像宜玲漸漸發現,自己和老公的婚姻,不能用伴來形容,對她而言,反而是一種羈絆。
也有人會認為“婚姻是世界上最不合理的契約”,這一生怎么可能只對一個人來電呢?“婚姻”的存在就是為了這種來電的不可控性,讓你套上倫理的枷鎖,用法律來束縛。
《童話故事下集》足夠真實也足夠真誠,它并沒有強迫你去接受一種價值觀,它在告訴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婚也好、結婚也好、生娃也好、丁克也好、海王也好……每個人對待感情對待人的看法不同,自然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生活狀態,這很正常。
雖然結局確實有點倉促,甚至為了圓滿強行洗白,但這部劇還是值得一看的。
已婚人士可以在劇中找到心理平衡,不婚族可以收獲年度最佳恐婚教材,未婚人士可以提前預測另一半是“豬隊友”還是“神隊友”。
最后送上柯姐的至理名言:“童話都是騙小孩的,成年人的故事,得自己寫結局?!?/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