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位網友發帖說:如果孩子在班級里面排名前十,那他將來往往會比班上第一名的孩子更有出息。
還說這就是“第十名效應”!
到底是不是這樣?
你還真別說,確實有“第十名效應”這個說法,起因是在1989年時,一位小學老師參加學生們的聚會時發現,以前班上成績一般的學生竟然大多混得不錯,反倒是成績排在前列的學生,畢業之后沒什么成就。
于是,這位老師就感到好奇,然后他就花了十年時間,追蹤了151位學生,結果又有一個新發現。
小學的時候排在前五名的學生,到初高中后退步的概率達到了43%;而排名7-15名的學生,到初高中后名次往前挪的概率高達81.2%。
于是,所謂的“第十名效應”就出來了。大概意思就是開頭講的那樣,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后面的成績會比前幾名的學生要好。
對此,各位有什么看法?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反正我是不同意!
這種事在以前或許是存在的,但是現在完全不一樣了。這位老師調查的時間是在什么時候?1989年,再加上十年的追蹤,也就是1999年,我們再看現在是哪一年。
都2025年了!時代早就變得連我們自己都快不認得自己了。學習也越來越卷,就我看到的,成績好的那些人,一直都是那一小撮人,能逆襲的案例越來越少,估計一千個里面才有一個,你硬是要抓著那一個案例說事,那你把目光往旁邊挪一挪,不能逆襲的有999個……
很多人都有幸存者偏差,喜歡自欺欺人,喜歡聽好話,這就是人性!
當然,我們再把時間線拉長一點,到大家畢業出來工作好幾年,甚至是十幾二十年,會不會存在“第十名效應”。
那這個可說不準,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跟那些老師一樣花個幾十年去追蹤。但就我所見所聞,學習優秀的孩子,哪哪都優秀,即使走出校園,他們依然還是那么厲害。
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自律性、內驅力等等,這些是他們跟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而普通人想改變,很難!
因為這些東西他們早就固化了,刻在骨子里,難以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