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早在2016年,特斯拉就在印度接受汽車預定訂單。2021年,特斯拉在印度注冊了一家公司,打算開啟印度的業務。但是,印度100%左右的進口關稅讓特斯拉在印度當地變得無利可圖,所以整個計劃一再延遲。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馬斯克有意在印度當地設廠,重啟印度業務。】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特斯拉即將在印度設廠?
在印度總理莫迪訪美行程中,他專門和馬斯克進行了會談之后,特斯拉在印度設廠的步伐似乎開始提速。印度當地媒體稱,特斯拉正在印度尋找土地為建廠做準備,馬哈拉施特拉邦在相關的評估中處在領先的位置。考慮到印度的購買力,特斯拉旗下即將上市的2.5萬美元的廉價電動車將成為首選。特斯拉在印度的招聘也有擴大的跡象。
不過,在特斯拉最終決定在印度造車之前,其也已經計劃擴大和印度的合作。有消息稱,特斯拉今年計劃從印度采購超過10億美元的零部件。可以預見,未來無論是否設廠,特斯拉和印度的合作都會持續加深。
特斯拉尋找“新引擎”
對于時下的特斯拉來說,其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表示,1月份,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下滑45%。而同期整個行業的電動汽車銷量卻飆升37%。也就是說,在競爭對手不斷推出性能更加優異的電動車的大背景下,特斯拉的優勢正在被削弱。
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特斯拉同樣也不復之前強勁的增長勢頭。在中國市場,持續白熱化的競爭以及國內消費者對插電式/增程式技術的青睞,使得整個電動車需求的高速增長難以為繼。而在美國市場,特朗普政府更是計劃廢除拜登時期對電動車的補貼,這將導致在成本上不占優的電動車徹底喪失和燃油車較量的基礎。正是這種不利因素綜合在一起,讓特斯拉的股價連續四個交易日大跌,累計跌幅高達16%,市值蒸發高達1860億美元。周二收盤,特斯拉市值跌破了1萬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特斯拉不拿出一些得力的措施,那么無論是從銷量還是從股價上都有進一步滑落的可能。為此,特斯拉加速在國內市場導入FSD,希望在和中國本土車企在智駕的比拼中可以占據一個有利的位置。此外,其還在不斷放風,希望能夠在今年在美國市場引入Robotaxi。
不過相比于這些,如果能夠直接在印度本地生產,對于特斯拉的發展而言效果能更加立竿見影。
有數據顯示,2024年,印度汽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5%至430萬輛。單純從體量來看,印度市場也是全球主要汽車市場之一。而其中,電動車型的銷量僅約10萬輛,約占整體汽車銷量的2.5%。也就是說,提升電動車在印度汽車市場的銷量占比潛力非常大。更不要說,在印度市場唱主角的無論是日韓系車企,還是塔塔這樣的印度本土車企,在智能電動車技術上相比于特斯拉都還存在代差。所以特斯拉如果能夠在印度本土生產,繞開印度的進口汽車關稅制約,那么憑借特斯拉在產品力和品牌號召力方面的優勢,其銷量有望再上一層樓。
印度亟需發展電動車
從印度政府的角度出發,其當下有非常強烈的意愿來推動電動車業務在印度國內的發展。
從國家層面來看,印度是世界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而且印度本身石油儲備并不多,極度依賴進口石油。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從節能減排,為自己尋求更好的國際地位;還是從降低進口石油依存度的角度來看,電動車都是印度解決眼前問題很好的一個抓手。新德里的空氣污染早已經名揚全球,莫迪也急于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之前,印度就已經制定了到2030年電動車銷量占比提高到30%的目標。為此,在去年3月,印度大幅削減了在印度設廠且投資額至少5億美元的電動汽車公司的整車進口關稅。最近,印度還將進口額超過4萬美元的高端汽車進口關稅從110%下調至70%。在特朗普對等關稅威脅下,印度還將繼續削減整車進口關稅,而電動車無疑受益最大。
但另一方面,在印度本地生產的企業并不給力。像長年領跑印度的鈴木以及其他一眾日系車企,本身并不擅長電動車業務。而印度兩家本土車企塔塔和馬恒達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低端車型,從性能來看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如果印度可以引入特斯拉,那么后者將發揮鲇魚效應,刺激印度國內的車企向市場投放性能更加領先的產品。屆時,電動車或者整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拉動印度經濟增長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就像特斯拉在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投產之后,國內車企也都紛紛以特斯拉車型作為對標競品對象,向市場投放了產品力更強且性價比更高的車型。如今,中國電動車橫掃全球,幾乎沒有任何對手。印度或許也希望復制這個模式振興印度制造。
印度設廠不容易
對于特斯拉來說,要想在印度設廠,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得到特朗普的點頭同意。
特朗普上任之后,美國進一步強化了制造業的回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特朗普的親信,馬斯克在印度設廠多少有點打了特朗普的臉。畢竟一座整車工廠和其他小廠不同,背后是幾十億美元的投資以及大量的就業機會。所以,馬斯克需要首先說服特朗普來批準自己在印度設廠投資。
不過,除了可能遭遇美國的掣肘外,印度營商環境本身也堪憂。
就在不久前,大眾汽車被印度稅務機關課以高達14億美元的罰單。而2023/24財年,大眾汽車在印度的銷售額僅為21.9億美元,凈利潤更是只有1100萬美元。14億美元相當于大眾過去10年在印度市場賺取利潤總和的兩倍。而印度對大眾的指控是,大眾汽車通過進口“幾乎完整“的未組裝汽車,逃避了高達30-35%的整車進口關稅,損害了印度本土汽車制造商的利益。對此,大眾當然表示不服。但是要在印度打贏這個官司,對于大眾汽車的難度和挑戰并不小。更早一些,像現代、本田等8家制造商在印度也遭遇了總計730億盧比的罰款。印度市場雖然美好,潛力巨大,但是風險同樣不小。
而對于中國車企來說,上汽在印度的教訓就更加慘痛。眼見上汽苦心打造的MG品牌依托電動車優勢逐步在印度市場站穩腳跟,印度政府反手就是讓上汽出售股權,由印度JSW集團聯合印度當地的其他團體總計取得了51%的股權,讓這家之前由上汽100%控股的中國獨資企業,轉變為了合資車企。雖然這家企業依然依賴上汽的技術導入,雖然上汽在投票權上還是占有優勢,但是如果不是印度政府橫插一杠,上汽大概率是不會主動向印度本土企業出售股權的。而未來印度政府會否要求特斯拉也出售股權,同樣要打上一個問號。
點評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僅一年投產就幫助特斯拉走出彼時的困境。如今,業績面臨壓力的特斯拉必然希望印度市場也能成為“救世主“。其實,連大眾、上汽這樣分屬德國和中國的排名第一的車企,印度政府動起手來絲毫不手軟,不知道特斯拉未來在印度的命運如何。或許,特斯拉惦記的是印度市場份額,而印度政府惦記上的可能是特斯拉在印度建成投產的工廠。也許,馬斯克辛辛苦苦,最后空歡喜一場,白白給了印度當地的企業做了嫁衣,但如果特斯拉足夠強勢,美國政府在背后力挺,可能印度政府不會輕易動手。未來究竟會怎樣,目前誰也說不準。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