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汴京之圍是亡國之戰的終章,那么太原之戰便是亡國之戰的序曲。
經緯度新書《靖康之敗:從太原之戰到汴京之圍》剖析宋金兩國的政治博弈,還原亂世之中的官場生態,作者“講宋史的趙大胖”帶你逐幀看清北宋滅亡的每一步——
序章:
王朝的榮光與隱患
北宋,一個在文化藝術上達到巔峰的時代,卻在軍事與政治上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宋徽宗趙佶,這位被藝術天賦耽誤的皇帝,本應是王朝的守護者,卻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荒誕不經的一筆。他癡迷于書畫、花石綱,卻忽視了邊境的烽火與百姓的疾苦。在這樣的背景下,童貫、蔡京等宦官與權臣粉墨登場,他們的權謀與短視,為北宋的覆滅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本書開篇便點明了北宋晚期的兩大隱患:一是對遼國的盲目自信與輕敵,二是內部宦官專權與黨爭不斷。宋徽宗試圖通過“海上之盟”與金國聯合滅遼,卻未曾料到,這一決策不僅沒能幫助北宋收復燕云十六州,反而引狼入室,開啟了北宋王朝的末路。
《靖康之敗》第二章
結盟聯成
相比于宋徽宗此前含糊其詞的承諾,雙方這一次會談達成了非常明確的共識:滅遼之后,燕云移交給北宋,北宋把以前給遼國的五十萬匹兩歲幣轉給金國;阿骨打八月初九進攻遼中京,宋軍也必須于當日起兵響應進攻燕京,如果不來就算毀約;既然決定動手了,那么雙方都不得跟遼國單獨議和。
拿到這一份既有具體操作規程又有利益分配方案的協議之后,趙良嗣立刻動身回國向宋徽宗匯報。結果他剛走到半路上,阿骨打派人追上來說,金國突然發生了牛疫,運送物資的牲口出現巨大的短缺,原定于八月初九出兵的計劃不能按時執行,時間下次再約。盡管時間發生了變化,但是金國并沒有改變其他方面的計劃,還派人帶著國書跟著趙良嗣一起去了開封,把兩國之間的協議以書面形式確定了下來。
至此,在宋徽宗心中翻來覆去折騰了九年的海上之盟終于達成,接下來就是執行了。
太原:
堅守與背叛的交響曲
太原,這座在宋太宗趙光義手中浴火重生的城市,成了北宋晚期的軍事重鎮。張孝純與王稟,一文一武,共同守護著這座城池。他們的堅守,是對北宋王朝最后的忠誠與希望。然而,太原的防線并非堅不可摧,義勝軍的叛變如同一顆顆定時炸彈,不斷侵蝕著宋軍的士氣與防線。
《靖康之敗》第五章詳細描繪了太原之戰的慘烈與悲壯。金軍的“鎖城法”、炮車、鵝車等攻城器械,展現了女真鐵騎的強大與殘忍。而宋軍則憑借王稟的智謀與勇氣,一次次擊退金軍的進攻。然而,糧草的短缺、援軍的無望,讓太原的堅守變得愈發艱難。張孝純的不屈與王稟的果敢,成了太原保衛戰中最耀眼的光芒,卻也掩蓋不了北宋朝廷的軟弱與無能。
《靖康之敗》第五章
兵臨城下
這么一看,這座全新的太原城,實在是太寒酸了一點,哪怕是跟當時較大的州府城墻橫向比較,也并不突出。在當時北宋和遼國的關系還勢同水火的情況下,以這樣的規格來修筑一個全新的太原城,是非常冒險的行為。因此,至今關于太原城還有一則傳說:為了防止敵人的騎兵在太原城里輕易突進,太原城內的街道都是“丁”字形。
盡管考古學家已經證明了這僅僅只是一個傳說,但它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太原城作為一個政治、經濟、軍事的要塞,真的是過于簡陋了,以至于民間都要想方設法主動為它增加防御技能,擔心它擋不住敵軍的進攻。
汴京:
從繁華到淪陷的夢魘
當金軍的鐵蹄踏上汴京的土地,北宋的繁華瞬間化為泡影。宋徽宗的南逃、宋欽宗的軟弱,讓開封的百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李綱的堅守、種師道的智謀,都無法阻擋金軍的進攻。開封的城墻雖然堅固,但在金軍的炮火與宋欽宗的猶豫不決中,逐漸失去了抵抗的力量。
書中對開封保衛戰的描寫,充滿了戲劇性與悲劇性。宋欽宗的求和、李綱的主戰、姚平仲的夜襲失敗,這些事件交織在一起,展現了北宋朝廷內部的混亂與矛盾。最終,開封的淪陷成為了北宋王朝覆滅的象征,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頁。
《靖康之敗》第六章
欲棄還留
這一場鬧劇一般的軍事行動,不但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戰果,反而讓斡離不起了戒心,將本應渡過黃河就釋放的肅王趙樞一直帶到了燕山府,直到北宋滅亡都沒釋放。
一場開封保衛戰,以北宋朝廷付出慘重代價為結果落下了帷幕。在這場保衛戰中,李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因為陳東請愿事件在宋欽宗這里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靖康之恥:
王朝的終結與民族的覺醒
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大量皇族成員。北宋王朝在經歷了167年的風雨后,終于走到了盡頭。然而,歷史的車輪并未因此停止,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
《靖康之敗》所描述的靖康之恥,不僅是對北宋滅亡的哀嘆,更是對不屈精神的呼喚。在金軍的鐵蹄下,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無數士人投筆從戎。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的崛起,成為了南宋抗金的中流砥柱。他們的抗爭,不僅是對北宋的復仇,更是對宋朝尊嚴的捍衛。
《靖康之敗》第十章
扒掉宋欽宗的龍袍
面對宋欽宗宣讀完詔書以后,粘罕就派蕭慶去脫掉宋欽宗身上的龍袍,宋欽宗已經呆立原地不知所措。遠遠站著的北宋官員隱隱約約聽到了詔書的內容,同樣嚇得不知道如何應對。只有李若水一個人沖上前去,左手緊緊抱住宋欽宗,右手指著粘罕罵道:“這賊亂做,此是大朝真天子,你殺狗輩不得無禮!”幾個金兵沖上前來,對著李若水一頓拳打腳踢,打得李若水滿臉是血。他終于被拖到一邊,眼睜睜地看著宋欽宗身上的龍袍被脫掉,氣得昏了過去。失去了龍袍的宋欽宗被幾個金兵簇擁著上馬帶走,金人隨后將站在遠處的北宋大臣們叫過來跪下,再宣讀了一遍吳乞買的詔書。何?等人磕頭哀求收回成命,但是已經沒有作用,每兩個金兵押著一個宰執,每兩個金兵押著一個侍從,將他們分散關押。
《靖康之敗:從太原之戰到汴京之圍》不僅是一部講述失敗的書,更是一部反思與警示之作。書中通過對北宋晚期政治、軍事、社會等方面的深入剖析,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王朝的興衰榮辱,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更需要清明的政治、團結的民心和明智的決策。北宋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時代的悲劇。
《靖康之敗:從太原之戰到汴京之圍》
作者 趙大胖
出版日期 2025.02
當當購書鏈接
博庫購書鏈接
編輯推薦
發生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敗,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的重大悲劇。本書以史料分析和情景還原為基礎,再現宋金太原之戰的完整戰斗細節,呈現宋金博弈與北宋靖康之敗全過程。作者對金軍采取的進軍路線與攻城戰術、太原軍民的守城策略、北宋混亂的政治局面、將從中御的軍事法度以及北宋當時一流將領人物的多次軍事行動均有細致描摹,不僅再現了戰場上的烽火刀兵,也給出了北宋何以失敗之發人深省、層次豐富的歷史解讀。
趙大胖,重慶人,本名趙偉,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歷史系,后從事報社新聞編輯、記者,現為自由職業者。曾在多家報紙、雜志開設歷史類、時評類、影評類專欄,主編并主筆過多本旅游雜志和圖書。著有《宋朝闡史官:碎片里的兩宋》等。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