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三月的第一天就傳來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歌手方大同去世。
1983年的方大同才不到42歲,這么年輕就離開,帶給人的震驚不亞于一個月前的大S去世。
去年年底,他才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新專輯《夢想家The Dreamer》;直到上個月,還分享了一首新歌《那沙漠里的水》。
還有狗仔隊說,最后一次拍到方大同是在銅鑼灣素菜館,當時他面前擺著吃剩一半的沙拉,看起來和平時沒啥兩樣。
服務生回憶那天他離店前還輕聲說了句“明天見”,不想這竟成了留給外界最后的遺言。
1983年7月14日,方大同生在夏威夷檀香山一個音樂家庭,爸爸是鼓手,媽媽是歌手。
他4歲開始彈吉他,6歲敲鼓,耳朵比手還快。
用他自己的話說:“音樂是我的第一語言,話是后來學的。”
15歲那年他跟著媽媽搬到上海,又去了香港,用一口夾著英文的普通話和蹩腳粵語開始闖蕩樂壇。
不得不說,他絕對是有才華的。
16歲,他就寫出了給姐姐的第一首歌,18歲開始給香港歌手供詞供曲。
盡管沒上過音樂學院,但憑著寫的歌也在圈里小有名氣。
2005年,22歲的他出了首張專輯《Soul boy》。
那時候唱R&B的人不多,《Soul boy》一推出便一鳴驚人,迅速占領流行樂壇。
但即便成名了,他也從來不愛出風頭,成天戴著副黑框眼鏡埋頭彈琴。
之后,他又陸續推出了《未來》、《橙月》、《危險世界》等多張優質專輯;寫了《Love Song》、《三人游》、《特別的人》、《愛愛愛》、《春風吹》、《紅豆》等一大票傳唱度超高的金曲。
人人都夸他多產,寫歌又快質量又好。
但很多人不知道,這背后是對健康的透支。
他周圍人都知道他工作有多拼。
有歌迷整理了他的創作年表,里面顯示他出道11年只有20天的休息時間,常年睡眠不足,凌晨三點還會把自己的工作照發到后援會。
2010年時,方大同因為操勞過度得上了氣胸(爆肺),時不時需要住院。
(插句嘴,他確實太瘦了,瘦子就容易氣胸啊!)
粉絲很是擔心,但方大同從來也沒因為病情而放慢工作節奏,經常帶病巡演。
可能起初他覺得不嚴重,常常忍著,對外也很少說,可時間長了就留下了病根。
2021年新冠時他舊病復發,呼吸機能嚴重受損,一度十分危險。
他自己也說那時候唱歌“像在溺水”,連音色都變得沙啞。
醫生勸他趕緊休息——氣胸患者需避免劇烈運動、保證體力。
但藝術家的職業特性和他本身的完美主義又讓他停不下來。
直到2024年媒體才知道,這么多年他其實一直身體很不好!
還有人拍到他的照片,說他整個人已經細得像竹竿。
去年的中旬,他發布了自己準備帶新作品回歸的消息,自稱“好轉”,“于從抱恙的日子走上了康復之路”。
但很多人不知道,為了做好這張新專輯,他已經需要一邊吸氧一邊錄音。
這幾個月來,他不斷發布新歌、新專輯,粉絲還以為他真的沒事了。
可才短短的半年時間,方大同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很多人都注意到,方大同的新聞出現了“過度疲勞”四個字。
這四個字,不知道刺痛了多少疲于奔命的中年人。
這些年,咱們送別了太多尚且年輕的面孔。
每次見到這類新聞,我心里就會默默想到:又一個同齡人因為健康問題倒下了。。。
人民日報曾發表過一篇關于“多少人沒熬過45-55歲這段危險期”的文章,里面寫道:
45-55歲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數疾病在此階段暴發,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劇,大多發生在這個年齡段,故有專家稱之為人生旅途中的“沼澤地”。
尤其是這年紀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養家糊口的階段,一個萬一,全家都得垮!
方大同父母
說起“英年早逝”,我Bing自己也是深有體會。
Bing媽確診肺癌晚期的時候還在學校里任職,當時是學校體檢,拿到確診時整個人都懵了,確實太突然了。
直到她去世,連一分錢郭嘉養老金都沒拿過,一天的清福都沒享過。真是血虧。
雖然她生命最后十年生活還算比較安逸,但從35到50歲事業扶搖直上那些年,真的是透支了身體,為后來埋下了隱患。
我記憶中,她經常是已經狂咳不止,但依然每天硬撐10節課;
經常接近11點才從實驗室回家,6點又起床上班——用繩命拼事業。
小時候我也勸過她不要那么累,她的回答是:沒辦法呀,這樣才能給你們一點好基礎。
所以我經常說,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TM是浮云。
做人不要那么拼!保命為重。
不過也有人問:你現在歲月靜好了,將來娃念書,老人看病,自己養老。。。這些都有著落嗎?
說得好像大家都是因為強迫癥發作自尋死路似的。
Bing媽當年那句話也是真相:誰不是逼的,都是因為沒辦法呀!
所以我和我姐真的很感激媽媽。我們能出國留學,都是媽媽咳著血一分一分地攢的啊!
她犧牲自己,給了我們一個高起點。
但她當時是因為時代,的確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我們不一樣,我們如今已經有了選擇權。
我Bing目前的想法是,自雞也不是非要和透支身體關聯起來。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需要更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保證睡眠充足,飲食健康,保持運動,心情放松。
健康的自我管理,也是可以學習提升的。
話說老粉都知道,我Bing就一直很珍惜生命,愛惜身體。
平時也是天天吃補品(因為德國蔬菜種類實在太少了)。
神馬花青素,魚肝油,Q10,葡萄籽,維C,胡蘿卜素等等等每天吃,畢竟便宜無副作用,不吃白不吃。
咱自己的身體,還是得自己上點心!
你每天給自己喂些神馬東西,身體就會回饋你神馬東西。
記得我學生時期我看過一部美劇,有個情節是:美麗主角上課帶的飲料不是可樂,而是水。
然后女同學們就背地里吱吱喳喳地損她”這個有錢人家的小婊砸,裝什么逼?!“
我Bing當時看得一臉懵逼,沒搞懂這是什么梗。
后來才明白,原來在國外富人喝清水,窮人喝飲料。
也就是說越自律越高級!
當然方大同是另一種情況,他是全素飲食。這兩天看到有人說,都怪他吃素虧空了身體。
關于吃素目前學界爭議也挺多,要展開也夠寫一篇的。
咱們不好說方大同的健康問題是吃素導致的,但總之,吃素的人要想維持營養,要比正常飲食的人更加注意飲食均衡才行。
除了飲食還有運動,這個咱們也說得太多了。?
自從被Bing公抓著堅持運動,我感覺身體狀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人變得更輕盈,免疫力增強了,連心情都更好了!
只要你日復一日的堅持,征服了自己,養成了運動的習慣,你的身體一定會好好回報你的!
另外,規律的生活作息也對身體很重要。
就比如不要熬夜!
科學家總結過一個熬夜傷害量表,分別是:
睡眠不足一級傷害
整夜不睡二級傷害
長期睡眠不規律三級傷害
我Bing曾經也是一二三級別交叉混合型兒重癥晚期。
有研究表明,連續兩星期每天少睡1到2 小時(很多人的常態),和連續 48 個小時不睡覺(聽起來很恐怖了對嗎),這兩種情況都會降低大腦的認知功能,對人的影響是一樣一樣的!
而且長期睡眠不足,即便只是每天少睡一兩個小時,身體想恢復起來,卻需要比偶爾通宵一次的情況更難。
而熬夜最可怕的后果就是作息不規律引起的生物鐘紊亂。
而如果體內激素分泌出現紊亂,就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問題,失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等等等。
有人說,誰特么不知道熬夜不好?可是我就是改不了啊,控制不住自己啊blablabla!
那我Bing建議每次控制不住自己想熬夜的時候,就打開百度,搜索“熬夜 變丑”、“熬夜 變蠢”、“熬夜 脫發禿頭”、“熬夜 猝死”。。。
看不到三條保證你去麻溜兒的上床睡覺。
另外還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定期體檢,有不舒服別扛著,認真看病!
村上春樹曾說,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身上這些零件是要陪著咱們一輩子的,哪個壞了都會有大麻煩!
所以平時就得好好珍惜,經常保養,認真對待。
身體有問題,往往一開始都只是小毛病,但不重視,最后就會發展成無力回天的要命大問題。
所以,如果你有個不愛體檢的家人,咱能做的唯一辦法就是天天瘋狂洗腦!
各種恐怖故事連番上演!直到他們脫胎換骨成為一枚知識型養生咖(不是無知型哈)。
最后還有一點,那就是一定要學會放下。
發現自己真的扛不住,拼不了,自我管理能力不行,情緒管理更是差,那么,就還是調整-降低目標,保命第一。
身體出問題了,真的會意識到,人生中其實沒有什么東西是真正需要用命去拼的。
其實說了這么多,也都是一些老生常談。
但道理人人懂,做到的沒幾個。
為什么呢?還是因為沒給嚇過!
我想,方大同的猝然離開再一次讓我們意識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珍貴。
房寬地寬,不如心寬。
生活上適度,精神上大度。
生活不易,希望大家都能身體健康吧。
來源:英華蘭DrBing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未來是一個需要創造力的時代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當下環境下培養出應有的創造力?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孩子
在老師陪伴下建立屬于自己文化的歸屬?
有沒有一種教育能讓老師
與孩子一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尋找有緣家庭,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