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 賈誼《新書》
《增廣賢文》有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意思是說,一個人只管多做善事,做好當下就好,不要去牽掛往后的發展。
人生在世,積德行善全憑自己的一顆真心。心地善良的人,福報都在路上。
善良,是一種自我肯定
有人說,人這輩子最大的財富,是骨子里的修養,植根于內心的善良。
那什么是善呢?是蘇軾的“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亦或是金庸的“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
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心靈的狀態,一種自我肯定。
薛侃曾經向王陽明抱怨:為什么天地之間,惡難鏟除,善更難培養呢?
王陽明勸導他:善惡是相對的。你在除草的時候,草相對花來說就是惡的,因為它阻礙了花的盛開。但是它卻在某些程度上又給予了花養分,因此它又是善的。
以一顆柔軟心看世界,世界便是斑斕的,世界的顏色取決于你本心的顏色。
豐子愷著有《護生畫集》,是位佛教徒,但是他和一般的佛教徒有點不一樣。
女兒回憶說,豐子愷曾教育他們要愛世間的一切生命,包括小小的螞蟻。
但他勸孩子們愛螞蟻,不要踩死螞蟻,并不是為了講什么“積德”、“報應”,也不是為了要保護世間的螞蟻,而是為了要培養孩子一顆善良的心。
他說,如果喪失了這顆善心,今天可以一腳踩死數百只螞蟻,將來這顆心發展起來,這個人就變成了一個暴虐的人,會去傷害周圍的人,甚至去虐殺無辜的老百姓。
《了凡四訓》中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世間的一切善良福報,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一個人行善去惡,他的內心就會純凈安詳,這樣的人和世界的關系是和諧的。
老子《道德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不分親疏,但常常眷顧善良的人,為什么呢?因為善良順應了天道。
梁曉聲說: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為了心安理得。
人,不一定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也無須把日子過得轟轟烈烈,但一定要有一顆溫暖善良的心。
當你走在路上感到舒心從容,當你遇到麻煩時會,有只手來拉你一把,這就是善的回音。
善良,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很多人喜歡看風水,他們覺得家里不夠興旺,多半是風水不好。卻不知,不是風水養人,而是人養風水。
如果說家是一座房子,那么善心就是地基,人心不善,整個家就會陷入不安。最好的家風,是內心的善良。
《易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良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黑夜里的路燈,上一輩熠熠光輝,必將照亮下一輩前行的路。
曾國藩從小受家庭影響,半耕半讀發奮苦學,后來成為封疆大吏,他再三告誡后代子孫親自參加農事勞動,不許仗勢欺人,不許使婢差奴。
曾氏家族之所以人才輩出,這與曾國藩良好的家風、嚴謹的家教密不可分的。
古語有云: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善良是一顆種子,有它落地生根的地方,一切都會欣欣向榮。
此間有福田,何處不安身?
古人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愿你在這個世界上,自始至終,心懷善意。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終會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