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有用的,有深度的英國大小事兒~
對英國人提起伊頓公學,你得到的反應也許會相當兩極化,甚至嚴重失衡:作為全英國天天被“懟”的名校,這里卻培養出了主導著英國半壁江山的人才,比如20位過去的英國首相。
自然,想把男娃塞進這所名校的權貴數不勝數,有像威廉王子這樣的校友,也有試圖賄賂招生官的石油寡頭。伊頓前招生官Charles Milne就曾透露,有俄羅斯家長“帶著保安直接進了他的辦公室”。
然而一起悲劇卻震驚了全英,也讓高凈值家長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座名校的光環:
每日郵報:伊頓公學的學生在運動場比賽時猝死,5萬英鎊一年的名校哀悼13年級杰出學生
據悉,死去的學生名叫Rapha?l Pryor,年僅17歲。他和學院隊友參加伊頓傳統體育賽事“野地球賽”(Field Game)時突然身體不適,最終搶救無效當場去世。
野地球賽是伊頓公學獨有的體育賽事之一,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且幾乎所有學生都會參與。 死者的父親也曾是伊頓人,據說當時就在兒子比賽場地旁邊的球場玩同一個運動。
該賽事可以理解為混有橄欖球規則的足球,只不過所用球尺碼較小。這是威廉2006年就讀伊頓公學期間參加野地球賽的照片:
Rapha?l生前曾是學院隊長,兩天前剛贏過一場比賽。據學校師生和家長介紹,他本是個有著大好前途的杰出學生,沒想到就這樣毫無征兆地離開了世界。
伊頓為了他降半旗 —— 上一次降半旗還是因為女王去世。
據《旗幟晚報》消息,死者的父母為著名律師和企業高管,他也是父母的獨生子。父親事后回憶稱,他還記得他和兒子說的最后一句話是“踢得不錯Ralph”。
死者的父母:
父母表示,兒子的去世令人心碎,唯一的慰藉只能是“他當時正在做他喜歡的事情”。
雖說有劇烈身體對抗的體育賽事都有風險,但伊頓自家的特色活動,卻不只一次被批評為過于野蠻。在過去,長輩和教師認為有必要通過斯巴達式的鞭笞“讓男孩成為男子漢”,但如今時代不同了,一些傳統在如今看來會比較不合時宜。
比如文中提到的野地球賽,曾有一種打法叫做“公羊撞”(ram),即進攻方可以有最多四名球員組成縱隊,聽到ram喊聲時,從2.5碼的距離(大約2.2米)用頭撞向防守方人墻,相當于用肉體強闖護球迫使其過線得分。
左側是三個準備“公羊撞”的球員:
而防守方這時候必須保持不動 —— 可想而知現場有多慘烈。
當然,這種真刀真槍的敢死對決,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塑造領袖的方法之一。鮑里斯就讀伊頓的時候,就因為在這個比賽里4次撞斷鼻子而名聲遠揚。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渴望巔峰,也并不是所有男孩都得經歷敢死游戲。溫和內向的人被扔到一群狼里,日子是不會快樂的。
2002年,一些教學專家重審了這些傳統競技賽事,并決定移除包括ram在內的過于殘暴的打法。負責主持修訂的老師Mike Grenier表示,他希望傳統運動“能讓現在的學生們樂在其中。”
“我并不認同過去所謂的鐵血教育,”Grenier在接受《每日電訊報》采訪時說,“有些游戲規則和玩法已經不符合時代需求了,如果不想讓它們變成化石,就得去其糟粕留其精華。”
目前,校方和家長并沒有透露死去的學生是在哪個環節出問題的,但包括“野地比賽”在內的一部分名校傳統,雖然是代代相傳的身份標簽,但正如Grenier老師指出,“逐漸變得不合時宜”。
而凱特想必是了解到這一切,便努力讓兒子遠離所謂的純血精英俱樂部。據稱,凱特希望大兒子喬治就讀她的母校Malborough,因為那里的環境更多元接地氣 —— 目前該校的校長就是凱特當年的拉丁語老師,而且這所學校也招收女孩,能讓三小只一同上下學。
自然,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社會給個人自由發展的空間也在變化;而讓每個個體發揮最大潛力,找到最屬于自己的位置,最大化對于社會的貢獻,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所以在考察所謂百年名校的時候,或許家長們也應該留意一下,一些所謂傳代的葵花寶典式教育理念,是否適合孩子和當下的時代...
文章來源:每日電訊報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于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