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后將歐洲視為包袱,聲稱歐盟的建立就是要坑美國,西方內部的裂痕越來越深,歐洲國家被逼開始尋求新的出路。
特朗普對歐洲的憎恨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歐洲國家都支持拜登,在美國大選期間,歐盟和歐洲國家領導人都曾經有意無意表示出對特朗普的擔心,這其實就是要影響美國民眾的選擇。
二、歐洲國家的政治、經濟層面都與美國的深層政府有廣泛的聯系,某種程度就是一丘之貉,而特朗普就是要徹底鏟除深層政府,才能使得“讓美國再次強大”成為可能。
三、特朗普只承認強者,對于在軍事上要靠美國保護的歐洲非常不滿,認為是在薅美國的羊毛。特朗普認為只有拋開這些吸血蟲,美國才能重振雄風。
另外特朗普是真的認為歐盟的建立就是要與美國抗衡,因此必須早日防范。特朗普不僅僅停留在嘴上,行動上已經多次出手。
特朗普上任后就表現出對格陵蘭島的野心,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與特朗普多次通話后表示,特朗普是真的想要格陵蘭島。
其實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特朗普已經下定決心不會再顧及大西洋盟友。
萬斯到歐洲將歐洲大國痛罵一遍,歐洲舉國震驚。
特朗普還支持歐洲的右翼參選,這些右翼都是脫歐派,顯然特朗普要分裂歐盟。
24日,在聯合國聯大會議上,歐盟和烏克蘭起草的決議提到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可美國與俄羅斯反對。
在烏克蘭問題上,美歐走在了相反的道路上。美俄兩次會晤都談論了俄烏停戰問題,可歐洲和烏克蘭都沒有參與,可見特朗普根本就沒打算聽取歐洲方面的意見,畢竟,你家的安危都掌握在美國手中,你能有多少發言權呢。
28日,澤連斯基在美國的壓力下,原本是要到白宮簽署礦產協議。可沒想到萬斯插上一腳,當著全球媒體的面前要澤連斯基向特朗普道謝。
澤連斯基本就對美國強壓的協議有看法,特朗普還一再表示不會給烏克蘭任何安全保障,澤連斯基一時沒忍住與萬斯爭吵了起來,又激怒了特朗普參戰。
于是一場在白宮總統辦公室發生的爭吵傳遍了世界,特朗普的計劃泡湯了,而且讓特朗普顏面掃地,特朗普取消了隨后的午餐和記者會,直接將澤連斯基趕出了白宮。
此舉也讓美國與歐洲徹底決裂了,要知道澤連斯基是在歐洲大陸上抗擊俄羅斯的英雄,是幫助歐洲國家將俄羅斯擋在烏克蘭的國土上。
歐洲對俄羅斯的恐懼是融嵌到骨子里的,烏克蘭就是他們阻擋俄羅斯的屏障,最好戰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
特朗普威脅要撤除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歐洲擔心這會讓烏克蘭徹底崩潰,于是表態全力支持烏克蘭。
接下來,可能美歐干的事就完全相反了,特朗普要協助俄羅斯盡快停戰,而歐盟要支持烏克蘭繼續抗爭,至少要在談判桌上爭取到最好的條件。
26日,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稱,美國如今已成為西方的敵人;華盛頓已決定拋棄烏克蘭以及美國在戰后世界中的角色。作為回應,歐洲要么挺身直面這種局勢,要么化為一盤散沙。歐洲人將需要建立更強有力的合作,否則它們將被各大國逼得分崩離析。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社交平臺上稱,烏克蘭就是歐洲!我們將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幫助他們繼續反擊。自由世界需要一位新的領導人。應對這一挑戰的責任落在我們歐洲人身上。
之前“自由世界”的領導人是美國,這就是表態歐洲要成為自己的主人。
28日,英國首相辦公室表示,已經召集法國、德國、丹麥、意大利、土耳其、荷蘭、挪威、波蘭、西班牙、芬蘭、瑞典、捷克和羅馬尼亞等國領導人,以及北約秘書長呂特、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與會,討論歐洲對烏克蘭“堅定不移的支持”,并推動達成“公正持久的和平與安全保障協議”。歐洲現在可選的路已經不多了,美國已經在消減軍費,全球戰略收縮。特朗普已經威脅要退出北約,那么歐洲就需要自己保護自己了。
歸根到底,歐洲的尷尬在于,其安全命脈始終攥在美國手中。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專家夏皮羅認為,歐洲的不團結和對美國的依賴意味著歐洲國家將無條件地接受美俄會談的結果。
歐洲在二戰結束80年了,還不能戰略自主,這次或許是個轉機。
這次對歐洲的壓力不可謂不大,特朗普已經表態,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未來烏克蘭的維和部隊也是歐洲的軍隊。美國軍隊不介入歐洲的這場沖突,歐洲將直接面對最恐懼的俄羅斯。
歐洲如果不能突破這個難關,就再也站不起來了,所以,如何解決烏克蘭問題事關歐洲未來的安全,也事關歐洲未來是否可以戰略自主。
難度不小,歐洲國家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有一天會單獨對抗俄羅斯,已經承受不住這種心理壓力。所以首先要從心里破除對俄羅斯的恐懼,否則只能沉迷于對美國的依賴。
其次,歐洲要組建自己的防務力量,這包括組建新的軍工業,之前高端武器都依賴美國,戰略自主就需要自己有相適應的軍工能力。當然還需要新的武器研發部門。
歐洲國家是在歐盟下成立軍事組織,還是另外建立聯合軍隊,這相關各國的政策和傳統。
要建立統一的軍情部門,之前歐洲的軍事情報基本依賴美國提供,有自己的軍隊,就需要自己的軍情部門。
可以說每一件都不容易,都需要各國統一的認識、民眾的支持、巨量的資金。這相對于目前歐洲經濟低迷,可不是容易辦到的。
這80年中,歐洲有很多機會可以走上自主之路,可都是因為太依賴美國、太迷信美國,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太深,越來越對自己沒有信心,于是一直拖到現在。而現在卻是歐洲80年來最艱難的時刻。
現在的歐洲與俄羅斯勢不兩立,對俄羅斯實施了2萬項制裁,雙方經濟幾乎斷絕。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已經導致歐洲民眾生活成本提高,而俄烏沖突又將俄羅斯逼成了一個軍工業強盛的國家。
這個時候要歐洲建立一支可以抗擊俄羅斯軍隊的部隊,很多歐洲國家沒有信心。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警告,歐洲正面臨“百年一遇”的危機,需以“緊迫心態”重整軍備。
馮德萊恩提出三大支柱:一是放寬財政規則,釋放至少1600億歐元國防支出;二是設立歐盟聯合投資工具,聚焦防空、長程導彈、無人機與軍用人工智能;三是松綁歐洲投資銀行限制,吸引民間資金。此外,未動用的疫情復興基金(930億歐元廉價貸款)與3920億歐元凝聚基金(僅6.4%已用)也在考量之列。
不過對歐洲好像總是沒有信心,內部爭權奪利難以統一,對外接受太多美英的宣傳將俄羅斯視為敵對勢力,完全依賴美國已經成為很多歐洲國家的心理疾病。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建議,歐洲與俄羅斯長期共存,所以請歐洲與俄羅斯談判。中國不是敵人,中國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歐洲應積極與中國建立良好關系。這些舉措將為各方帶來顯著的雙贏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