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徹底否定了計劃經濟?
文:古原
計劃經濟是人類的一種烏托邦。
他試圖構建一個中央政府來安排分配生產,以達成生產效率的最大化。
甚至到今天,還曾有馬云、劉強東等企業家,妄言過,只要有大數據,算得足夠好,那么,計劃經濟依然有實現的可能性。
然而,有一個人,早在計劃經濟沒有在世界上出現之前,就徹底用理論否定了計劃經濟,并且非常徹底。
這個人就是米塞斯。
他否定計劃經濟的理論為——經濟計算理論。
什么是經濟計算?
戈爾巴喬夫曾滿臉疑惑地問撒切爾夫人,"您如何保障英國人民獲得足夠的食物呢?"撒切爾夫人兩手一攤回答道:"我沒辦法保證,但價格會自行做到這一點。"這個回答讓戈爾巴喬夫一臉茫然。
撒切爾夫人后來在回憶錄中直言不諱:戈爾巴喬夫完全不懂經濟學。
你想想,要是我問你,你要用一噸飼料去換三頭牛,能不能做?
這個答案很簡單,看市場價格就行了。算清楚飼料多少錢,人工多少錢,牛又能賣多少錢,這時,你才能決定要不要買飼料去養牛。
但是如果沒有市場和貨幣,請問怎么比較它們的價值?怎么決定該買什么價格的飼料,買多少,要不要生產?
這就是經濟計算問題。
經濟計算是人們用來評估各種行為方案的思維工具,它能幫你決定該生產什么、不該生產什么,該用什么方法生產、不該用什么方法生產。
做一套衣服和做一輛自行車,哪個更賺錢?你肯定會通過計算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再看能賣多少錢,然后比較利潤來決定。
這個思維過程,就是經濟計算。
看著簡單,實際上這個問題直接打破了計劃經濟者美好的幻想。因為沒有市場,就沒有價格,沒有價格,就無法計算,無法計算,整個經濟就會陷入混亂。但很多人還沒搞明白這個問題,他們以為計劃經濟只是消滅了人的積極性,當然不是這樣。
人性的確是可以被改造的,但即使人性全部改造成毫不利己,天天為人,計劃經濟依然要失敗。
經濟計算來源于兩個基本事實的沖突:
第一,人類的內心世界是不可度量的。我們的主觀價值觀只能分出高下,卻無法精確衡量。你可能知道自己更喜歡喝可樂而不是礦泉水,但可樂對你的重要性到底是礦泉水的3.5倍還是4.8倍?
這根本無法計算!沒有衡量主觀價值的統一尺度。
第二,外在的物質世界卻是可以度量的??蓸酚写_切的毫升數和糖分含量,生產它需要精確計量的原材料和勞動力。
但事實是,這兩個世界之間存在著無法逾越的鴻溝!
假設你是某個社區計劃委員會的主任,手下有土地、鋼鐵、水泥和勞動力。如何分配這些資源來滿足居民需求?有人想要更多的住房,有人希望有更好的食物。但你如何比較10畝土地和35噸水泥的價值?2萬升水和500小時勞動如何相加?各種資源的單位不同,你無法核算生產成本。
更糟糕的是,你也無法衡量最終產品的價值。人們的主觀需求只能排序而無法量化,你無法計算你所達成目標的實際收益。
結果就是:無頭蒼蠅式的混亂生產,要么面包短缺,要么住房不足。
米塞斯的偉大之處就在這里了。
他的理論揭示了社會運行的基本原理,因為有一個神奇的工具可以打通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壁壘——那就是貨幣!
基于貨幣的經濟計算,讓不同單位的資源可以轉換為同一貨幣單位進行計算,從而判斷盈虧,評估資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計劃經濟由于沒有私有產權,生產要素不能被私人所有,因此無法形成真實的市場價格。沒有價格,就無法進行經濟計算,也就無法知道資源是否被有效利用。這才是計劃經濟失敗的根本原因!
馬云劉強東錯在哪?
他們認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馬云曾說,未來可能計劃經濟會比市場經濟更有效率。但即使科技再發達,能直接讀取每個人大腦中的偏好,仍然無法解決主觀價值不可量化的本質問題!
蘇聯執行的價格是官員們武斷規定的,而非基于真實交易形成的。
所以,官員們疲于奔命地跟蹤超過2400萬種商品的價格,卻仍然無法避免食物短缺與不必要商品的積壓。
蘇聯人排隊買面包,買香皂,但卻有龐大的軍品,還有堆積如山的貂皮。
任何對價格的干預,都會扭曲經濟計算,阻礙人們表達真實的需求和價值,最終導致生產混亂。
只要人類的心智構造不變,只要我們還是今天這樣的人,那么私有產權和市場經濟就是經濟繁榮的必要基礎。
企業家的經濟計算
企業家如何在無數可能性中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為什么有些企業能持續盈利,而有些卻不斷虧損?
現代經濟活動的本質是什么?
簡單來說,就是將資源投入到生產過程中,產出消費品和服務。
但企業家-生產者的真正目標是什么?增加自己的貨幣財富!
這看似簡單的目標背后,隱藏著一個強大的決策工具——貨幣價格系統。
通過貨幣價格,生產者能以數據形式確定生產要素的經濟意義。
這就是資本概念的核心。
米塞斯對資本的定義是:"資本是一個確定的營業單位在確定的日期,用之于業務的全部資產全額減掉全部負債金額的金額。"
簡單說,就是企業在特定時點的凈資產值!
這個金額可能體現為土地、建筑物、設備、工具、應收賬款或現金。
但本質上,這是一個精神活動。
資本是一個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構造!它幫助人們在心智上意識到為生產目的訴諸的手段的貨幣意義。
企業活動的成功與否如何判斷?
當生產工作導致凈資產的貨幣金額超過投入的資本,企業就賺錢了。
所有的資本,比如廠房,生產設備,最終都會損耗。但 資本金的價值才能通過對消耗的恰當安排而不斷得到保留或維持。
也就是說,企業家只有通過貨幣計算的方式,才能不斷地擴大生產。
企業家在生產時,采取了兩種經濟計算方式。
第一種:回顧性經濟計算。
通過比較行動前后的資本計算,企業家能確定利潤或虧損。
這不僅是歷史記錄,更是未來行動的指南!他讓企業家能根據這種計算,決定,他的消費支出花多少,才不會減少繼續生產需要的資本。
任何一個大企業,能做大,必須是企業家不斷衡量這一過程的結果。
如果企業家賺了錢,馬上到會所給嫩模,那么,這個企業不可能做大。
第二種 ,預測性經濟計算。
每一個企業家,都要對未來的成本和產品價格進行預測,因為市場是動態的,今天這個材料總價是五毛,可以賣一塊。但生產需要過程,等你大量投資后,價格變成四毛了,你就要虧損。
因此,企業家在投資時,他所計算的價格是一個未來的可能性的價格。
他根據這個預測的價格,再來決定人工的價格,材料的價格。
以上是在說,通過貨幣進行的經濟計算,在指導著企業家的行動,是一切生產的指南針。
企業家通過這一工具,在無限可能的資源用途中做出選擇,將資源導向最有利可圖的用途,最終服務于消費者的需求。
如果失去了價格,企業家將變成無頭蒼蠅,無法為消費者生產。
這時,就是一個物質無比貧乏的世界。
了解了這一過程,就會了解到失去經濟計算或干預經濟計算的后果。
哪些干預會影響企業家的經濟計算
計劃經濟當然是最為嚴重的干預,他直接消滅價格。
但其實啊,任何時候,人類社會都不可能徹底消滅價格。因為失去了價格,社會合作會崩解。
即使是蘇聯的計劃經濟,官員們在安排生產時,依舊是依舊外部市場的價格進行參照。蘇聯從未停止過與外部市場的各種交易。
但除了計劃經濟外,還有很多種手段,會影響企業家的經濟計算。
比如: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會改變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在更多的貨幣量的供給下,價格就會發生變化,這時,企業家根據市場價格來進行的經濟計算,就會出現錯誤。
超發貨幣,讓一部分人先拿到錢,于是他們去市場增加消費,由此帶動價格上漲。
企業家一看,生意來了,由于向下游廠家增加訂單,增加庫存。
下游廠商發現訂單激增,于是加蓋廠房,購買設備,開高價雇傭工人。
這時,社會一片繁榮景象。
但緊接著,大蕭條出現了。
為什么會有大蕭條? 因為大部分的企業家都被錯誤的價格誤導了,他們的經濟計算的結果,沒有迎合消費者的真實主觀價值的變化。
等到貨幣洪水開始停下來時,企業家突然發現,原來的價格是錯誤的,他們的投資是錯誤的,這時,大量的企業家就要裁員,清算,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于是大蕭條出現了。
用一個不太精準的比方,大蕭條不是問題,他只是癥狀,發燒不是問題只是癥狀,問題是病毒,問題是超發貨幣。
人們害怕蕭條是錯誤的,正如當下,大家都在說消費不足了。
這是市場自動修復的過程。
投資錯了,當然要止損,以過錯誤繁榮期高發的工資,當然要降下來。以前的房價,當然要跌回去,因為,這是被錯誤的價格誤導的呀。
大家不敢消費,是因為蕭條期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只有結束了蕭條期,重新回到正常的資本擴張期,人們的預期才會改善。
那么,什么時候結束蕭條呢?
很快!
只要政府不干預,那么,資本品的價格下降率大幅超過消費品時,企業家通過經濟計算就能發現,投資機會來了呀。
這種資本品價格,包括原材料 ,土地租金(廠房寫字樓租金),勞動力價格。
但政府干預呢?
比如,通過最低工資法,通過社保,人為地增加企業雇傭勞動力的價格,通過限售,控制土地價格,那么,蕭條期就沒有這么快結束。
因為企業家一算帳,現在投資還是虧損的風險大呀,還得繼續壓縮。
全世界的投資,也不會過來。
市場出清的確是痛苦的,會導致很多現象,比如工資下降,企業出貨量減少,房價下跌,負債者痛苦不堪。
但,如果不讓市場出清,后果更加嚴重。
那就是長期的蕭條。
日本就是這種情況。通過央行對日本大企業的輸血,阻止企業破產,阻止市場的出清機制,從而形成了長達二十年的蕭條期。
自九十年代后的大通膨后,日本就再也沒有進入一個正循環的資本擴張期了。
為什么,日本很少有什么新創企業,原因就在于此。
慈善也會影響經濟計算。
慈善,是一個人的消費行為,他將自己的財產饋贈給他人。小規模的慈善,影響很小,但大規模的慈善,反而會對經濟帶來傷害。
贊比亞經濟學家丹比薩·莫約的著作《致命援助》中講了一個故事。
非洲某地,一位本土蚊帳制造商每周生產500頂蚊帳,雇傭了10名工人。而這10名工人背后,又有150名親屬依靠他們的收入生存。一個小工廠,撐起了160多人的生計。
突然有一天,一位好萊塢明星慷慨解囊,號召募捐,并成功說服西方政府向這個地區捐贈了10萬頂蚊帳!
表面上看,這是多么感人的善舉啊!
這些蚊帳可以保護當地人免受瘧疾的侵害,拯救無數生命。
但故事的發展卻出人意料。
這些免費發放的蚊帳很快導致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許多收到免費蚊帳的人并不珍惜,有的被改造成漁網,有的則出現在市場上被轉賣, 市場上突然充斥著大量免費蚊帳,本土蚊帳制造商被迅速擠出市場, 工廠的10名工人失業,連帶著150名依靠他們的親屬陷入困境, 這些家庭不得不依賴政府救濟,陷入新的依賴循環。
這就是所謂的"蚊帳悖論"。表面上的善舉破壞了原本就脆弱的"生產-銷售-再生產"的可持續市場循環,最終導致了更大的傷害。
歐美國家對非洲幾十年來援助了非洲兩萬多億美元的物資,但非洲依舊貧困。
因為這些援助的產品,扭曲了市場的正常價格。而往往援助的就是當地急需的產品,這就導致了更加嚴重的問題,當地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只能倒閉。
你都免費了,我還怎么生產呢?
所以,什么商業是最大的慈善?錯了,慈善連給商業提鞋都不配。
基于貨幣的經濟計算,才是人類繁榮的根本原因,而慈善有時還會破壞市場,阻止繁榮。
總結
米塞斯的經濟計算理論,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科學中的明珠和頂級皇冠,沒有任何一種社會理論能與之媲美。
這個理論,簡潔而優美,用無可辯駁的邏輯,揭示了繁榮的秘密,并指出了各種干預的后果。
只可惜,至今,全世界絕大部分的院校,連這個理論都不教給學生。
凱恩斯這種垃圾理論卻成為了顯學。
人類的悲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