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燦是一名高二年級的男生。他不喜歡背東西,凡是需要背的科目都學不好,從小學一年級就這樣。他覺得自己毅力差,從小到大,沒有一件事能堅持下來。阿燦分心情況相當嚴重,學習時,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現在分心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阿燦感覺只能在做一件事時想另一件事,如果只做一件事辦不到。
現在阿燦上課感覺特別累,不想學。老師講課文時,聽一聽就走神了。再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過去好幾段了,這時會把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抄在書上,等課后再看。考試時也會分心,有時一道題會讀好幾遍,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電視、玩游戲時,都會有分心現象產生。
阿燦在上課與分心之間形成了一種無意識的反應,這種反應是阿燦用意識無法控制的。當這種狀態慢慢泛化到其他學科中,甚至是上自己喜歡的理科課,也會很嚴重的分心時,他對自己的這種狀態感到無能為力,產生了一種做什么都無濟于事的心理狀態。因此,正向情緒降低,被動地認為自己這種分心的狀態,是沒什么辦法可以改變了,也就聽之任之了。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幫助阿燦了解了自己的狀態后,改變了他認為自己分心狀態很嚴重的印象。為他建立信心,只要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就一定能解決分心狀況。也要讓他認識到,要改變現在這種分心狀況,需要阿燦自己的堅持與努力。因為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到現在,阿燦差不多用了七年的時間,去鍛煉自己這種分心的狀態,要消除需要一個過程。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燦的病理性記憶,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上課感覺時間特別長,阿燦就想象在家看電視時的情景,這樣時間就過得快了。從此以后,阿燦一旦學不進去了,就想一些開心的事,這樣會使自己覺得好受一點。我對阿燦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他感覺大腦比平時清醒,沒有昏昏沉沉的感覺。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燦自述分心情況已經困擾他很久了,能達到現在的狀態,感到非常開心。他表示在上課和自習時的分心現象在不斷減少,對現狀非常滿意,相信自己只要堅持運用學習的新方法,就一定能完全克服分心現象。我肯定了阿燦取得的進步,并鼓勵他繼續堅持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