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纖無人機的興起,一些人士大舉稱贊這是“無人機戰(zhàn)爭的最終解決方案”,然而從俄烏戰(zhàn)場使用來看,光纖無人機限制太多,只能在有限的場景中使用,應用更廣泛的無人機還是得靠無線的無人機。
光纖無人機是在原來的無人機基礎上增加一個光纖盒,無人機飛出去的時候,飛手通過光纖來控制無人機,這種做法類似于放風箏,如此受到的限制其實很多。
據(jù)了解當下在俄烏戰(zhàn)場普遍使用的光纖無人機飛行距離在10公里以內,原因就是因為受到光纖的限制,而且飛行高度也較為有限,在采取多種措施的情況下,光纖最長可以增加到40公里,但是那樣的困難很大。
光纖再輕,它也有一定重量,光纖過長的話,無人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會受到光纖重量本身的影響,同時大風天氣下也會對光纖產生一定的沖擊,進而影響無人機的飛行。
光纖無人機在森林、大樓等阻隔重重的環(huán)境中同樣受到光纖的影響,讓無人機在這些復雜環(huán)境難以操縱,這都影響了無人機的應用場景。
此外光纖在10公里以內,飛手在操縱無人機的時候,容易被對方搜索到飛手的位置;日前烏克蘭士兵還發(fā)現(xiàn)在特定的陽光照射下,光纖會在空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烏克蘭士兵就是如此迅速鎖定了飛手的位置,團滅這個俄軍無人機操縱小組。
當然俄烏沖突中,光纖無人機確實證明了它的作用,在雙方密切交戰(zhàn)的區(qū)域,雙方都以強力信號干擾,導致無線無人機無法飛行,這種環(huán)境下只有光纖無人機可以飛行,由此光纖無人機在交戰(zhàn)區(qū)域被雙方密集使用,坦克、裝甲車等武器在這種環(huán)境下被大量消滅,以至于雙方都很少采用大規(guī)模裝甲沖殺。
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在40公里以上乃至2000公里的超遠距離都使用了無人機轟炸,這種無人機的操縱就只能通過無線控制了,而這種場景顯然比光纖無人機的近距離應用更為廣泛。
據(jù)推測,烏克蘭在中遠距離無人機應用方面之所以超過俄羅斯,就在于烏克蘭可以借助歐美的衛(wèi)星通信技術為烏克蘭的無人機提供通信支持,而俄羅斯在衛(wèi)星通信技術方面較為落后,是導致俄羅斯的遠程無人機不如烏克蘭的重要原因。
光纖無人機的出現(xiàn)確實是無人機技術的重要升級,它有效解決了在信號干擾嚴重情況下使用無人機,但是就此認為這是無人機技術的終極顯然夸大了,畢竟光纖無人機的應用受限太多了,而且雙方都能使用光纖無人機恰恰說明雙方都沒有制空權。
真正強大的無人機還是得靠無線技術取勝,例如己方的電子技術更強,因此可以用電子戰(zhàn)飛機徹底控制戰(zhàn)場環(huán)境的電子信號,或是如歐美那樣擁有更強大的衛(wèi)星通信技術,或是增強無人機自身的抗干擾技術等等,這些才是無人機更強的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