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衛視《灣區新財經》
《問答八方》第二季第三集
徐達內:隨時擁抱變化
新聞行業的過去與變化
張春蔚:能和我們講講你當年為什么選擇學習新聞系嗎?
徐達內:當年有個詞叫“無冕之王”,我覺得新聞行業就像是能仗劍走天涯,備受尊重和推崇。它本質上滿足了我自己心目中對于正義、良知的自我期待 。
張春蔚:對,那個時候我們形容記者,說握纖手、握綿手、握繭手,風里來雨里去,大家覺得干這行最后名利雙收。 而且還有句話叫“伐惡效獅吼,逢善魂相就,圖一個天地無垢心無垢”。
徐達內:那簡直是我們新聞人的黃金時代、黃金歲月。
張春蔚:但現在這個行業變化很大,有的人走著走著,路就沒了,或者被分離了。你是怎么保證自己一直在行業前線的呢?你覺得自己抓住了什么?
徐達內:很多時候我覺得只是恰巧出現在那個位置,運氣比別的更重要。雖然做決定時會有過去經驗和本能的影響,但深思熟慮的成分并沒有那么多,很多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這些年,新聞從業者的經濟收入、社會地位,還有所謂的“詩和遠方”,都在下降或者相對地位下降,即便經濟收入沒降,相對地位也降了,難免會有失落感。我做新媒體都10年了,我們之前有個“中國微信500強”的群。
張春蔚:我們曾經上榜過。
徐達內:對。我們把一年里微信公眾號排名前500的都拉進這個群。前兩個月新榜10周年的時候,有人把2015年全年的微信500強和2023年的對比發出來,讓大家找找當年的500強,結果寥寥無幾。這變化太快了,更不用說微信公眾號和視頻之間的替代替換,那更加頻繁。我們自己統計過,微信公眾號圖文時代的生命周期還長一點,視頻的生命周期就很短。現在流行一句話,“每個人都可以成名五分鐘”,一方面是說每個人都有成名的機會,另一方面就是成名時間很短,很殘酷,再加上算法,更是加速了這種喜新厭舊。新聞嘛,有個“新”字,本身就喜新厭舊。
張春蔚:而且人們喜新厭舊的速度比想象中還快,可能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換掉了。
徐達內:所以我覺得,首先,傳統媒體人有失落感很正常,各行各業都在變,我們這個行業變化更快。既然選擇了這行,就得隨時準備面對變化、擁抱變化,不然就會被淘汰。其次,社會需要好的內容,就看你做不做。自媒體的出現是一種進步,它讓每個人都有能力、有渠道表達自己。雖然專業視角可能會被消減,但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容的創作者。比如視頻,它是視覺產品,和文字這種思想產品不一樣。就像有人說小孩小時候要少看電視、少看視頻,多看文字,因為看文字需要思考,視頻是直接把信息灌輸給你,還天生強調娛樂化,容易讓人放棄思考。
張春蔚:有人說看視頻會讓人失去好奇心和想象力。
徐達內:是啊,這是視頻這種介質天生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現在一些視頻軟件評論區會出現各種讓人驚訝的言論。其實那些人一直都在,只是過去沒有發聲渠道。就像我回安徽老家,村口捧著飯碗和我聊天的大爺、表哥,以前過年回家才聊幾句,我還覺得和他們沒什么可聊的,現在他們也能用視頻軟件在評論區發言,還很容易找到和自己觀點一樣的人,獲得掌聲和自我認同,從數量上看,他們才是最大公約數。這就導致現在互聯網上,特別是視頻軟件里,引戰、搞對立、拉仇恨成了流量秘訣,這也是傳統媒體人不適應新環境的原因,原來的規矩不存在了。
新榜的發展歷程
張春蔚:我們來聊聊新榜吧。在新榜的這10年,我很好奇它什么時候開始盈利的?
徐達內:從公司角度看,大概成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17年開始盈利。2017年之前,我們八九十的收入都來自對微信公眾號大V、大號的投放。但到2020年之后,微信公眾號帶來的商業化收入在所有平臺投放中迅速下降,現在已經不足10%了。
張春蔚:10%都不到!但自媒體是從微信公眾號發軔的呀。
徐達內:對,7年前這個比例可能還是80% - 90%,現在銳減,一年跌10%,這說明哪怕是平臺,也存在此消彼長的狀況。
張春蔚:后來出現了頭條系、B站、小紅書等很多平臺,有的人沒跟上變化,新榜是怎么在各個平臺之間流轉,一直保持發展的呢?
徐達內:這肯定和我們的角色有關。我們是內容行業的服務者,內容創作者到哪個平臺,我們就為他們提供相應服務。
自媒體行業的風又將吹向哪里?
張春蔚:新榜創業三年就盈利了,在內容不斷迭代的10年里,這10年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徐達內:一家公司能活10年也不容易,這算是個小小的成績。但更重要的是未來10年怎么辦,不能因為有上一個10年就覺得下一個10年一定沒問題,甚至下一年都不一定能保證。所以還是要保持謹慎樂觀。我剛開了年度業務總結會,會上也和大家說2024年挺難的,和合作伙伴、上下游交流,大家也都這么覺得。但2025年也不一定比2024年容易,不過事在人為,不能總把問題推給大環境,還是要在自己的空間里做點事情。
張春蔚:2024年你的存量業務當中,哪些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徐達內:有幾個方面。我們服務很多美妝個護品牌在社交媒體上的營銷投放,這一塊占比比較大。2024年美妝個護行業整體不如預期,我和相關理事長交流過,11月份化妝品行業銳減了差不多30%。
張春蔚:確實,我們看到2024年11月份化妝品行業有明顯下滑。以前我們看到的是“血管”(大V等頭部力量),現在看到的是“毛細血管”(KOC等小眾力量)。接下來的增長會在哪兒?有沒有大轉彎的跨越式機會和可能?
徐達內:這一年大家都常聽到兩個關鍵詞,出海和AI。中國制造業厲害,出海能擺脫內卷,提供好產品。我們作為連接企業和內容的服務者,出海對我們很重要。AI也已經應用在我們的產品和內部工作中,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在未來數年,對內容端來說是非常大的機會。
張春蔚:但作為服務公司,你們可能反應沒前端那么快吧?
徐達內:是,不過在這過程中要保持敏銳,知道行業在發生什么變化。
做自己的產品經理
張春蔚:回過頭來,你怎么看待產品經理?好的產品經理是什么樣的?
徐達內:我是文科生,以前覺得和產品經理沒關系。但和他們共事10年慢慢體會到,如果把新榜理解為一個產品,要考慮的不只是設計原型、排優先級,還涉及公司人事管理、品牌推廣等。我也在學習過程中。
張春蔚:那對于“徐達內”這個產品而言呢?
徐達內:“徐達內”這個產品還沒交卷。我覺得現在比在《東方早報》當主編的時候分數高一些,但還沒達到自己的期望。以前工作相對簡單,現在是系統工程。我有自己的能力長板和短板,比如文科生有時天馬行空,太相信直覺,不太相信數據。雖然新榜最初做榜單是靠靈感和直覺,并且被驗證了,但現在做事更需要依托數據、用戶洞察,這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好。最核心的還是要理解人性。
本節目由農夫山泉贊助播出,
所有農夫山泉都來自天然水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