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2月24日,俄烏沖突三周年的硝煙中,俄外長拉夫羅夫拋出一份“和平方案”,其中4大條件讓烏“有口難言”。
與此同時,普京公開表態美俄未來將在多重領域“達成一致”,更體現出烏克蘭“任人魚肉”的窘境。
但問題在于,這種足以令人“倒吸冷氣”的?;饤l件,烏克蘭還有可能“答應”嗎?這是否意味著停火時機仍未到來!
那么俄方到底提出了什么條件,美俄又是如何施壓烏克蘭?還有澤連斯基將作何反應?
當特朗普和普京撥通電話的那一刻,或許一場從戰場到談判桌的權力重構已然開始,而其中的“犧牲品”可能就是烏克蘭。
日前俄美沙特密談,揭開了這場“政治博弈”的底牌:特朗普團隊默許俄羅斯控制頓巴斯礦產資源,換取烏克蘭稀土的優先開采權。
這種交易在拜登時代不可想象,卻完美契合特朗普這位商人總統的實用主義邏輯嗎,更耐人尋味的是雙方的“戰略配合”。
24日,普京釋放了兩重重要信號,足以證明美俄在談判之中取得進展“巨大”,并且雙方已經談及“利益交換條件”。
第一重信號:普京認為俄美兩國就削減50%軍備一事,很有可能達成一致。
鑒于去年全球軍費還以2.43萬億美元開支創下歷史新高的事實來看,在全球軍費的持續增長背后的正是不斷緊張的國際和地區安全局勢。
如果美俄同意削減軍備,則意味著未來兩國大概率不會走“翻臉路線”。
第二重信號,普京表示俄羅斯還要恢復對美出口鋁制品,并以“200萬噸”為該階段目標。
雖然口中說的是為了“穩定價格”,但輿論大多認為這是美俄“即將攜手”的表現。
與此同時,美國也一改往日作風,不僅沒有與俄羅斯“作對”,甚至還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聯手中俄投票”,“架空歐洲盟友”所提出的譴責案。
這種“各取所需”的默契,足以讓歐盟外交官“憤怒拍桌”了。事實上一方面用“烏國土做交易”,另一方面把歐洲排除在談判桌外,正是美俄如今“默默”在做的事情。
而日前俄外長所開出的俄烏停戰“新條件”,算是正式將美俄想法“端上臺面”。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迎來?;鹬箲鸬默F實嗎?
24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一場公開談話,表示他所說的“條件”一旦達成,俄羅斯就會立刻停止“對敵行動”。
但俄方所提出的“魔鬼細節”,其實正像是給澤連斯基套上層層枷鎖,一方面很難說沒有達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卻要付出極大代價。
事關“領土要求”方面,俄羅斯主張要“拿到”五個地區,其中除了眾所周知的“烏東四州”外,第五個“未命名地區”則指向敖德薩。
要知道敖德薩本身除了是烏克蘭第四大城市外,還位于德涅斯特河流入黑海的??跂|北30公里處,一旦“歸俄”那么烏克蘭就徹底變成了“內陸國”。
在“政權更迭”方面,俄羅斯則打著“去納粹化政權”的幌子,希望澤連斯基“退位”。
這既可為“俄控”的可能鋪路,又能規避“吞并烏克蘭”所帶來的國際壓力。
而且當下已經有兩大事件表示局勢已經開始向此推進了,第一就是日前澤連斯基已經表示“為了和平,他愿意辭去總統職務。”
第二件事則是現階段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只有烏武裝力量前任總司令、現駐英國大使扎盧日內的一半,而扎盧日內的“立場”一向在烏國內被認為“較親俄”。
在“北約紅線”方面,俄羅斯一如既往要求烏克蘭放棄入約的承諾,希望讓北約東擴的“剎車權”交予俄羅斯。
事實上就算俄羅斯不說,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了,這一點從北約“追隨”美國更改“俄烏沖突”描述就能看出來。
當然最后一個俄方還是直指停戰需要烏克蘭“親自投降”,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條件設計,暴露了莫斯科對戰場現實的清醒認知。
日前已經有消息傳出,俄方宣布收回庫爾斯克州800多平方公里土地,可以說烏占地區的6成多已經收回,與此同時則是俄占烏東大部分土地的現實。
如若烏克蘭愿意投降那么必將付出上述代價,如若不然俄方也可以表明“條件已立”,之所以沒有停火“責任完全在于烏克蘭”。
只不過對澤連斯基而言,俄羅斯開出的條件一旦全部滿足,則無異于政治自殺。
這場戰爭里烏克蘭不僅經濟萎縮,國債暴漲,就連人口都銳減800萬。
更重要的就算停火,根據去年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聯手出具的評估報告來看,還需要接近5000億美元才能做到戰后重建。
與此同時,卻是特朗普“要賬”5000億的“強壓”。怪不得有輿論認為,這種“威壓”下的利益談判,或許比戰壕里的炮彈更致命。
那么烏克蘭有可能答應嗎?或許很難,因此這種停火條件的提出和烏近來的一些作為也被不少輿論認為“?;饡r機未到”。
首先當基輔的防空警報變成華爾街的礦產報價單,烏克蘭國家命運被“明碼標價”時候,烏克蘭只會想到“絕地反擊”。
不簽署“稀土換援助”協議,不承認美國債務,甚至直接說烏克蘭和平不能讓“10代人買單”,就是澤連斯基吹響的反擊號角。
與此同時被美俄剔除在外的歐洲,也成了澤連斯基的救命稻草。在超40國“和平峰會”上,澤連斯基高呼烏克蘭必須通過“實力、智慧和團結”來獲得和平。
這次會議也讓他收獲了28項雙邊安全合作協議,和超過100億的“新援助計劃”,這足以讓烏克蘭再支持一段時間,乃至“叫板美俄”。
因此在時下境況之中,烏克蘭很可能不愿意以“切割”自身為代價,坐下來和俄羅斯談判。
反而中國帶著“和平之友”所不斷推進的進程,或許才是烏真正希望的“未來”。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說俄烏和談將至,但不一定就是眼前。只有當各當事方和利益相關方真正可以“心平氣和”坐在一起的時候,才會迎來和平的曙光吧。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普京:俄美兩國可就削減五成軍備達成一致》
環球時報《普京稱準備討論特朗普關于俄美削減50%軍事預算的提議,外交部回應》
湖南日報《重磅消息!俄羅斯開出停戰條件,包含這2個條件》
海外網《澤連斯基:愿意辭職》
界面新聞《烏克蘭關鍵籌碼縮水,俄羅斯宣布收回庫爾斯克60%被占區》
潮新聞《鏖戰整三年,夾縫中的烏克蘭前途命運何去何從》
紅星新聞《澤連斯基:我不承認應還美國5000億,我甚至都不準備記1000億的賬,捐贈不是債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