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語是一種很下流的攻擊手段,
有些時候,傳播流言蜚語也是一種違法行為,比如侵犯他人名譽(yù)權(quán)等等,
但更多的時候,流言蜚語的傳播成本很低,
這種攻擊手段很低級,但也很好用,
不過這里存在一個限定性條件,
越世俗,越能夠接受爛俗信息的圈子,
流言蜚語的攻擊性就會越高,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圈子里都是明白人,
都是很清醒,言行舉止得體客觀,
那么流言蜚語就無法在這個圈子里進(jìn)行傳播:
遺憾的是,
大多數(shù)普通人接觸的社會群體,比如職場,比如班級,
比如某個興趣圈,友情圈,同城好友群等等,
這些群體的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diǎn)就是世俗,
而且由于越世俗越熱鬧,越爛俗越容易“海納百川”的特點(diǎn),
就導(dǎo)致了流言蜚語會在這些圈子內(nèi)瘋狂傳播,
盡管我們可以無視那些流言蜚語的真實性,
但三人成虎的故事,
總是提醒我們要小心人性。
流言蜚語之所以“大受歡迎”,
以最俗的說法來解釋就是,
人們喜歡混亂,
人們喜歡看別人出丑,
人們喜歡看“狗咬狗”,
而這種說法的存在,同時會排斥掉很多因素的影響,
比如,人們喜歡混亂,哪怕這種混亂最終會波及自己。
人們喜歡看別人出丑,
今天在臺下歡呼,明天就有可能在臺上“被歡呼”,
人們喜歡看狗咬狗,是因為他們沒有更高級的樂趣,
雖然這些事實可能會刺痛某些過于樂觀的群體,
但事實的不容置疑性,
就導(dǎo)致問題不會隨著這些人集體“裝睡”而徹底消失。
所以,當(dāng)我們看到那些制造混亂的人,
沒有被人們唾棄,而是被更多的人起哄,更多的人支持時,
不必感到惶恐,也不必質(zhì)疑這些人“為什么沒意識到自己也會受到波及”的淺顯事實,
我們只需要明白一點(diǎn),
很簡單的一點(diǎn),
不要去高看人性,
因為當(dāng)你看到了那些足夠骯臟的東西是如何產(chǎn)生,如何運(yùn)轉(zhuǎn),
如何吞噬原本的秩序之后,
你就會對那些既卑劣,又注定自討苦吃(也許你已經(jīng)看過類似的結(jié)局)
對于那些沉醉甚至恭奉流言蜚語的群體,
表現(xiàn)出足夠的失望,但同時又不得不與其打交道的時候,
也許保持理性,并不能讓你不受傷害,
而是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任何感性或是情緒的出現(xiàn),
都只能讓流言蜚語變得更為荒唐的時候,
理性并不會保護(hù)你,
而是在提醒你,
提醒你不要成為那些令你厭惡之人的“榜樣”,
是的,不是目標(biāo),而是榜樣,
因為當(dāng)這場顛倒黑白,攪亂是非的流言蜚語尚未消退之前,
他們根本無法分清自己究竟在污蔑什么,
究竟在踐踏著什么,
哪怕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所有的污蔑和踐踏,
歸根究底都是他們對于理性和優(yōu)秀的羨慕,
都是他們對于恨人有笑人無這個觀念的暴露,
都是他們求而不得之后所轉(zhuǎn)移的情緒依靠時,
他們也不會感到半點(diǎn)羞愧:
由此可見,不要臉這三個字,
說透了他們在精神上的絕對優(yōu)勢,
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行為準(zhǔn)則。
流言蜚語,是妒忌的排泄物,
有人以此為生,看到就流口水,
一天不吃,渾身不舒服,
而有些人,則是嗤之以鼻,
既然是排泄物,自然就不能再往自己的嘴里送了,
兩種不同的人,談理解,談的不是客氣話,
而是孰是孰非的明爭暗斗,
雖然爭斗不會停止,
但看清世道的人,總會少了些許情緒使然的銳氣,
多了幾分淡薄世俗的清醒,
畢竟,為什么而戰(zhàn)的答案,
自在心中,
而對于因什么而戰(zhàn)的問題,
問的不是誰在喊,
而是誰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