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祥名
出品|華祥名財經全媒體
2025年2月的迪拜,烈日炙烤著沙漠,而世界政府峰會的主會場內,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演講聲被空調的嗡鳴切割得支離破碎。
他談及自動駕駛的“安全十倍論”,引用蘿卜快跑700萬訂單的數據,試圖用技術的光環掩蓋身后暗涌的危機。但臺下聽眾的目光,早已被另一個名字吸引——
“DeepSeek”,這家以“開源”和“免費”席卷AI界的中國公司,像一把利刃,刺破了百度閉源帝國的鎧甲。
這一刻,李彥宏像極了站在懸崖邊的船長。他曾在閉源的海洋中乘風破浪,卻未曾料到,一場由自己預言“不會出現第二個OpenAI”的風暴,正以更猛烈的姿態呼嘯而來。
這一刻,李彥宏像一位手握羅盤卻迷失航線的船長。他身后的百度,曾是中文互聯網的燈塔,如今卻被AI時代的巨浪推至懸崖邊緣。
一,
百度宣布文心大模型開源。這一決定被外界視為“低頭”,但對李彥宏而言,或許更像一場自我顛覆的悲壯。他曾說:“創新的不可預測性,總讓人措手不及?!边@句話,如今成了他親手寫下的注腳。
李彥宏曾堅信“閉源才是AI的終極答案”,甚至嘲諷開源是“智商稅”。然而,2024年橫空出世的DeepSeek,以開源策略席卷市場,騰訊、阿里借勢而上,而百度的文心一言卻在用戶流失中節節敗退。這場技術信仰的崩塌,最終迫使百度在2025年宣布文心大模型開源。李彥宏坦言:“我們從DeepSeek中學到,開源能極大提高使用率?!?/p>
這一轉身,是妥協,亦是悲壯。
但開源未必是解藥。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飆升至16.5億次的背后,是百度必須面對的盈利難題——當技術免費,商業帝國的基石何在?
百度的自動駕駛故事充滿英雄主義色彩:
武漢街頭100%無人駕駛的蘿卜快跑,香港右舵左行市場的突破,第六代無人車RT6成本降低60%。然而,光鮮數據下暗藏隱憂——2024年四季度,百度核心自由現金流首次為負,自動駕駛的擴張依賴巨額投入,收支平衡仍如海市蜃樓。李彥宏將2025年定為“蘿卜快跑擴張年”,但合作方的觀望與市場的耐心,正成為新的未知數。
自動駕駛項目Apollo的“馬拉松式”投入,更像是一場耗資千億元的豪賭。2024年極越汽車項目的關閉,暴露出技術落地能力的不足。而AI大模型的戰略搖擺,更令人扼腕:2023年堅持閉源路線,2024年被迫免費開源,技術優勢被DeepSeek等后起之秀反超。李彥宏那句“中國不需要第二個OpenAI”的論斷,如今聽來如同悲情的自嘲。
AI技術的顛覆性沖擊,更讓百度陷入“技術代差”的泥潭。DeepSeek等AI原生搜索引擎通過自然語言理解與多模態交互,提供精準答案而非鏈接列表。文心一言雖用戶破億,但頻繁出現邏輯錯誤,多模態生成質量低下(圖像模糊、視頻卡頓),與DeepSeek的MoE架構相比,技術差距如鴻溝。微信搜一搜已整合小程序、公眾號、視頻號,成為騰訊廣告增長引擎,而百度既無社交關系鏈,也無內容生態支撐。
二,
2025年2月17日的北京,一場由中央高層主持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華為任正非、阿里馬云、騰訊馬化騰等科技巨頭悉數到場,唯獨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缺席。消息傳來,百度港股單日暴跌近7%,市值蒸發175億元。這個細節像一把銳利的手術刀,剖開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史最驚心動魄的一頁——那個曾經以“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定義搜索時代的巨頭,正站在技術革命的懸崖邊,身后是深淵,前方是迷霧。
百度的財報是一張撕裂的畫卷:2024年總營收下滑1%,在線營銷收入減少3%,而智能云收入逆勢增長26%,AI相關收入激增3倍。李彥宏的賭注清晰可見——用AI云業務的曙光,掩蓋搜索帝國的暮色。但危險在于,當傳統廣告業務萎縮,AI的輸血能否撐起萬億市值?當谷歌用Gemini重塑搜索,百度“AI原生搜索”的藍圖仍停留在22%的AI生成內容覆蓋率。
百度的困境,本質是一場時代性的悖論:
技術的信仰與商業的妥協——閉源帝國的崩塌,是理想向現實的低頭;
前瞻的野心與落地的鈍感——自動駕駛的豪賭,需要資本市場的耐心,但財報季的股價波動從不等人;
工程師的純粹與商人的機變——李彥宏的儒雅在AI軍備競賽中,顯得格格不入。
在海淀區上地十街的百度大廈前,每天仍有年輕工程師背著雙肩包匆匆而過。他們或許不知道,自己正站在一個時代的轉折點上。但歷史無數次證明:真正的創新,往往誕生于絕境之中。當百度重新學會傾聽用戶、擁抱變化、點燃創新,那個曾經讓“百度一下”成為國民習慣的互聯網巨頭,或將重新書寫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三,
“他太溫和了?!?/p>
一位網友在評論百度屢次“起大早趕晚集”時寫道。從團購大戰到AI競賽,李彥宏的謹慎與儒雅,在互聯網的血性廝殺中顯得格格不入。當對手在地推戰場上拳腳相加,他仍在學術論壇上談笑風生;當璩靜風波讓百度市值蒸發60億,他的第一反應是召開內部會議,向員工道歉:“你們才代表百度!”。
這種溫和,是盔甲,也是軟肋。它讓百度在技術布局上始終超前——自動駕駛的700萬訂單、全無人駕駛的武漢試點,無一不印證他的遠見。但也讓公司在關鍵時刻缺乏“亮劍”的狠勁,錯失戰機。正如網友的犀利點評:“若李彥宏有張一鳴的狼性,百度的故事或許早已改寫。”
2024年的璩靜事件,像一面照妖鏡,將百度的價值觀撕裂于公眾眼前。一位副總裁的“秒批辭職論”,讓“簡單可依賴”的標語淪為笑談。而李彥宏在風暴中的應對,卻意外地展現了另一面——他罕見地情緒激動,向員工喊話:“優秀員工才是百度最真實的代表!”這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CEO,而像一位試圖修補家族裂痕的家長。
這場危機,最終以璩靜離職收場,卻也成為百度價值觀重建的轉折點。李彥宏或許終于明白:技術可以開源,但人心的凝聚,從來無法靠算法完成。
迪拜的夜幕下,蘿卜快跑汽車仍在無聲穿行。這一幕像極了百度的當下:技術的光輝依舊耀眼,但帝國的裂縫已無處隱藏。李彥宏的溫和與固執,成就了百度的技術底蘊,也埋下了危機的伏筆。
或許,這位工程師出身的掌舵者早已明白:在AI的狂潮中,沒有永恒的帝國,只有永恒的變革。他的突圍,不僅是百度的自救,更是一個時代關于創新、生存與尊嚴的寓言。
四,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百度的困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互聯網行業最真實的轉型陣痛。當政策資源向“卡脖子”領域傾斜,當DeepSeek等后起之秀以更靈活的機制實現技術突破,百度需要的不僅是戰術調整,更是戰略覺醒。
困境中的百度并非全無轉機。文心大模型轉向開源,智能云業務強調“AI原生應用”,與蘋果合作提升Siri的中文能力,這些舉措雖被外界視為“被動跟隨”,卻也透露出變革的信號。智能駕駛業務“蘿卜快跑”2024年第三季度訂單量達988萬單,同比增長20%,展現出行市場的潛力。
但真正的破局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重構制度根基勢在必行:從科層制向細胞型架構轉變,效仿谷歌Alphabet模式拆分業務,實行“內部創業合伙人制”。放棄“競價排名”的路徑依賴,轉向“知識付費+解決方案”模式,借鑒知乎鹽選會員體系與微信搜一搜的“服務直達”功能。
更需以開放擁抱未來:開源文心大模型基礎架構,吸納全球開發者共建生態,正如Meta的開源策略使LLaMA模型迭代速度提升4倍。李彥宏在全員信中疾呼“人工智能原生應用將井噴式增長”,但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百度核心業務營收同比下滑3%,凈利潤暴跌19%。唯有將技術轉化為商業護城河,才能避免重蹈“起大早趕晚集”的覆轍。
下一步,百度必須回答三個生死命題:
1、開源之后,如何將流量轉化為護城河? 文心大模型的開源或許是用戶增長的催化劑,但百度的未來在于能否構建開發者生態,將技術影響力轉化為商業霸權。
2. 自動駕駛如何跨越“規?;钡奶靿q?與出租車公司、移動運營商結盟或是出路,但合作方的利益博弈可能稀釋百度的控制權。
3. AI原生應用能否誕生“超級應用”?李彥宏預言“2025年AI應用井噴”,但百度需要的不止是技術儲備,更是對用戶痛點的敏銳捕捉。
回望李彥宏的三十年,他像一位固執的航海者,手握羅盤卻屢被風浪推離航線。他的溫和成就了百度的技術底蘊,卻也埋下了危機的伏筆。但或許,正是這種矛盾性,讓他成為中國互聯網最獨特的標本——一個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的求索者,一個在風暴中試圖掌舵的溫和派。
唯一確定的是,這位溫和的船長,已無法回頭。他的突圍,不僅是百度的生死之戰,更是一個時代關于開放與封閉、理想與妥協的終極寓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