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陽春三月野菜香”,春節吃膩了大魚大肉,初春的時候沒有再比吃野菜更加巴適的佳肴了。陽春三月,田間地頭各種植物的嫩尖脆苗可以掐出水來,不管是清炒還是下火鍋都非常的美味。不過每個地方生長的地理環境不同,野菜也不同。
你像在山東人民喜歡吃苦碟子、祛曲菜、茵陳、掃帚苗、香椿芽。在河南,老百姓喜歡吃麥蒿、面條菜、榆錢、槐花等等。而作為湖南土著,陽春三月,接下來湖南人民開始吃以下4種野菜。
第一、蒲公英
蒲公英,也叫紫花地丁,它是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春天發苗,春末夏初開花,花黃色。蒲公英有兩個非常有意思的點,第一點,蒲公英全株具白色乳汁,其植株受損之后,都會流出白色的汁液。第二點,它的主根粗壯,上端粗下端細,就像一根釘子一般,深深的扎入土里。
它的別名紫花地丁,其實就是這一特征得來的。蒲公英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可食用野菜,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唐朝。古籍《新修本草》中記載:“蒲公草,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足以證明在唐代的時候,蒲公英就已經被廣泛食用了。
蒲公英味苦,事實上很多人不怎么喜歡吃。不過筆者對蒲公英情有獨鐘,特別是用它涼拌之后蘸醬吃或者卷餅食用,味道味苦回甘,可以說蒲公英是春天非常優質的野菜之一。
第二、薺菜
薺菜,也叫地菜、地米菜、護生草,它是十字花科、薺菜屬一到二年生草本植物。這種野菜在民間很常見,它可以說是田間地頭極為常見的一種雜草了。不過薺菜同時也是初春作為美味的野菜之一,有人說它是春天的野菜之王。因為薺菜和其它野菜不同,它不僅嫩的時候可以吃,老了價值更高。
你像嫩的時候,可以用來下火鍋、清炒或者包肉餡餃子。尤其是薺菜餡餃子,更是民間經典吃法。老了之后薺菜還可以用來煮雞蛋,民間老人言:“陽春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當靈丹”、“春食薺菜賽仙丹”,可見薺菜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古代三月三是上巳節,自古以來民間都有用吃薺菜的傳統。
第三、蕨菜
蕨菜,也叫貓爪子、拳頭菜,它是蕨類多年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之所以取名為貓爪子、拳頭菜,這是因為它初春的時候,發出來的嫩莖,蜷縮起來酷似貓爪或者拳頭,故而得名。
蕨菜可以說是一種食用歷史非常悠久的野菜,自古以來民間都有采摘蕨菜來當野菜食用的傳統。你像《詩經》里有云:“徒步南山,言采其蕨”,就足以證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食用這種野菜了。蕨菜在湖南特別常見,可以說漫山遍野都是,每年春天一些老人家都會去山上采摘這種野菜來食用。
特別是用蕨菜炒臘肉更是人間美味,百吃不厭。相傳李白對蕨菜就情有獨鐘,有一次它路過南陽的時候,就在民間吃到了蕨菜。留下了“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的千古絕句。不過近年來有傳言說蕨菜致癌,因為蕨菜中含有大量原蕨苷,這種原蕨苷屬于致癌物質,曾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2B類致癌物,因此近年來很多人聞風色變。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擔心,只要不是天天吃,不生吃,其實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第四、鼠曲草
鼠曲草,又稱佛耳草,因為這種植物的葉子毛茸茸的,形狀酷似老鼠的耳朵故而得名。也有人叫它清明菜,它是菊科鼠曲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也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野菜,不過鼠曲草不像上面這幾種野菜,鼠曲草的吃法不同。因為鼠曲草中富含大量的纖維,清炒或者炒雞蛋,比較難以下咽。
所以在湖南比較經典的吃法是用它來制作清明粑粑,將鼠曲草搗碎之后加入糯米粉混合揉成團,在加入各種不同的餡料,蒸制而成。這種清明粑粑(青團)吃起來口感軟糯、香甜,在清明節一種傳統特色小吃。
當成除了這些,還有薤白、地木耳、野茼蒿、藜蒿、鵝腸菜等春天美味野菜。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以上4種野菜了解了嗎?春天你喜歡吃野菜嗎?你吃過哪些比較好吃的野菜。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