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視連續曝光多款打著“量子”旗號的虛假產品,從鞋墊、水杯到農業設備,這些商品以“高科技”之名收割消費者信任,實則是一場披著科學外衣的騙局。隨著量子技術成為社會熱點,不法商家趁機混淆概念,將“量子”包裝成“萬能鑰匙”,背后卻是赤裸裸的偽科學與暴利陷阱。
一、“量子+”產品泛濫:從鞋墊到農田,偽科學無孔不入
- 量子鞋墊:68元的“高科技”謊言
一款售價68元的“量子鞋墊”宣稱內置14顆量子芯片,能“滲透人體20-30厘米,平衡內臟功能”。然而,專家指出,真正的量子芯片需在接近絕對零度(-273.15℃)等極端條件下運行,且成本高昂,單顆芯片的研發費用可達千萬元級別。將這種技術嵌入幾十元的鞋墊,無異于天方夜譚。 - 量子農業:增產30%的“能量艙”騙局
農村地區涌現的“量子賦能”設備聲稱可通過量子糾纏技術優化農作物生長,甚至提升30%產量。然而,央視調查發現,農戶試用后實際效果參差不齊,部分試驗田的普通作物反而長勢更佳。所謂的“量子能量艙”不過是鐵皮屋內的簡陋裝置,成本低廉卻收費高昂。 - 美容保健領域:量子成“抗衰萬能標簽”
量子保濕噴霧、量子美容儀等產品標榜“逆齡”“抗衰”,售價數百至上千元。但醫學專家明確表示,現有美容儀器多基于射頻或電解原理,與量子毫無關聯。例如,“量子足浴盆”實為電解反應,泡腳水變色僅是化學現象,與排毒無關。
二、偽量子產品的三大套路
- 偷換概念,濫用術語
商家將“量子糾纏”“高頻激發”等專業詞匯嫁接至產品功能中,利用消費者對量子科學的陌生感制造神秘感。例如,某“量子能量手環”聲稱通過“調整生物磁場”改善健康,實則毫無科學依據。 - 偽造專利與權威背書
部分產品標注“專利技術”,但實際專利內容與量子無關。如一款“量子神梳”專利僅涉及梳子結構設計,卻被包裝成“量子護發神器”。 - 利用信息差與從眾心理
通過免費體驗、農戶示范等營銷手段,制造“口碑效應”。例如,某公司以免費服務吸引農民,待其誤認增產效果后收取高額費用。
三、專家揭秘:量子技術為何難以民用?
中科院物理所專家范桁指出,量子是微觀粒子的特殊狀態,其應用需極端環境(如超低溫、強磁場)和巨額資金支持,目前僅限通信、計算等尖端領域。以量子計算機為例,單臺設備成本超千萬元,與日常生活場景相距甚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等權威亦強調,所有宣稱“量子+日用品”的產品均為偽科學,消費者需警惕商家“蹭熱度”行為。
四、監管與消費者如何破局?
- 強化市場監管與平臺責任
2021年以來,多地已查處多起量子虛假宣傳案件,但亂象仍未根治。監管部門需加大執法力度,電商平臺應完善關鍵詞篩查,下架違規商品。 - 提升公眾科學素養
量子科普需常態化。消費者應主動學習基礎科學知識,對“包治百病”“顛覆認知”等宣傳保持警惕,必要時咨詢監管部門或專業機構。 - 理性看待科技進展
量子技術是未來重要方向,但其應用需長期積累。公眾應摒棄“速成”心態,避免被偽科技收割“智商稅”。
結語
“量子”不應成為騙局的遮羞布,而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鑰匙。唯有科學精神與嚴格監管雙管齊下,才能讓技術回歸造福社會的本質。消費者擦亮雙眼,拒絕偽科學,既是對自身權益的保護,也是對科技尊嚴的捍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