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把封王當作手段
新視角讀《漢書》之五
文/宋玉山
在封建社會,稱王做侯,是很多人的夢想。一般來說,只有立有大功,才能得到君主封賞。而劉邦則不同,他把封王當作手段,作為誘餌,激勵人們?yōu)樗u命,真是高招。
《漢書》記載,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以后,問韓信有什么辦法奪取天下。韓信講了幾條,劉邦很欣賞,但有一條不合口味,那就是“以天下城邑封功臣”。劉邦本意,是要實行家天下的中央集權,舍不得把城邑土地分給別人。所以,平定三秦之后,劉邦并沒有把城邑封給功臣,而是實行了郡縣制,在關中設置了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等郡。后來占領魏國以后,又把魏地設置為河東、太原、上黨三個郡。這些郡縣,當然都歸中央直接管轄。
彭城慘敗之后,劉邦迫于形勢,決定拿出關東之地封王,以此為誘餌,激勵人們的斗志。這是關系全局的一個重大決策,事實證明十分有效,也是劉邦成功的重要原因。
劉邦第一個封的王,是韓王信。韓王信與軍事家韓信同名,為便于區(qū)別,人們稱他為韓王信。韓王信原是韓國貴族,有勇有謀,在韓國有一定勢力和影響。劉邦西征時,韓王信佩服劉邦,自愿追隨,逐漸成為劉邦的親信。韓國國君因為派張良幫助劉邦,引起項羽不滿,項羽把他殺了,另封自己的老朋友鄭昌去當韓王。鄭昌不是當?shù)厝耍瑳]有根基,民心不服。
劉邦看準這個機會,對韓王信說:“給你一支隊伍,你去收復韓國吧,打下韓國,就封你當韓王。”這雖然是空頭支票,但韓王信很高興,也特別賣力,馬上回到家鄉(xiāng),利用他的勢力和影響,與鄭昌對抗。時間不長,韓王信打敗鄭昌,收復了韓國,劉邦就封他為王了。
劉邦第二個封的王是張耳。張耳是漢初名人,屬于賢能之士。劉邦在年輕時,與張耳就是好朋友,經(jīng)常在他家一住就是幾個月,后來又結為兒女親家。張耳在陳勝起義時期,曾當過趙國丞相,在打敗秦軍、恢復趙國、擁立趙王等方面立有大功,在趙國名氣很大、威望很高。在滎陽與項羽對峙期間,劉邦派韓信、張耳去攻打趙國。收復趙國以后,劉邦就封張耳為趙王。這對于安定趙國局勢、穩(wěn)定人心,再合適不過了。
劉邦為了盡快得到天下,積極招降納叛,封官許愿。他規(guī)定,凡帶領一郡人投降的,就封萬戶侯。那么,帶領一國人投降的,像燕王藏荼、衡山王吳芮,自然仍然稱王。黥布是項羽的部下,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劉邦派人策反了他,當然要保留他的王位,被劉邦封為淮南王。至于劉邦集團的功臣們,劉邦倒沒有急于封賞。好在這些將領們都明白,只要跟著劉邦打下天下來,肯定會弄個王侯當當。但是,有一個人卻沉不住氣了,他就是功勛卓著的韓信。
劉邦在滎陽一帶與項羽對峙,牽制項羽主力,派韓信北伐,奪取北方廣大地區(qū)。韓信不負重托,幾年時間,打下了魏、代、趙、燕、齊等國,可謂居功至偉。韓信見劉邦已經(jīng)封了好幾個王了,還沒有他的份,心里著急起來。打下齊國以后,他派使者給劉邦送去一封信,說:“齊人狡詐多變,反復無常,請求把我封為假齊王,以便有效地治理齊地。”假齊王,就是代理齊王的意思,韓信公然伸手要王了。
劉邦一見書信,立時大怒,開口便罵:“他娘的,老子困在這里,日夜盼他發(fā)兵,他卻要當什么假齊王。”還沒罵完,張良和陳平在桌底下分別踩了他一腳,劉邦頓時醒悟,這個時候,可不敢得罪韓信,于是繼續(xù)罵道:“這小子真沒出息,男子漢大丈夫,要當就當真王,當什么假王?”劉邦立即封韓信為齊王,并且讓張良親自去宣布。劉邦雖然把韓信封了王,但心里不知道有多惱恨他呢。
楚漢戰(zhàn)爭打了四年,項羽已經(jīng)支撐不下去了。劉邦想讓韓信、彭越前來與自己會合,徹底消滅項羽,奪取最后勝利,但韓、彭二人卻遲遲不肯前來。劉邦問張良是何原因,張良說:“現(xiàn)在項羽敗局已定,您馬上就要得到天下了,但韓信、彭越卻沒有得到土地。韓信雖然被封為王,但心里不踏實,彭越則早就想當王了。”劉邦沒有辦法,只好故伎重演,派使者對二人封官許愿,分封土地。此招果然很靈,二人很快就領兵前來,與劉邦一起,把項羽圍殲于垓下。滅了項羽以后,劉邦封彭越為梁王,改封韓信為楚王。
就這樣,在楚漢戰(zhàn)爭期間,劉邦為了鼓勵人們賣命,一共封了七個異姓王。既然劉邦封王只是手段和誘餌,自然也是權宜之計。劉邦想要建立的,是家天下的中央集權制度。所以,他當皇帝以后,就陸續(xù)鏟除了六個異姓王,同時,分封自己的兒子、弟弟、侄子等劉姓人為王,西漢王朝最終成了劉氏天下。
可憐那些功臣們,多年征戰(zhàn),出生入死,只不過是劉邦奪取天下的工具而已。他們能與劉邦共同打天下,卻不能共享天下。看來,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是所有封建帝王的通病。
劉邦能夠得到天下,除了在封王方面有高招,在用人上也與眾不同。劉邦用人的特點是:疑人也用,用人也疑,邊用邊疑。
【作者簡介】宋玉山,山東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yè),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歷任茌平縣委宣傳部新聞干事,農(nóng)工部副部長,王老鄉(xiāng)鄉(xiāng)長,縣委辦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組織部科長,聊城市委辦公室科長,茌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聊城市統(tǒng)計局長,聊城市教育局長,甘肅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山東省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省委新聞發(fā)言人,山東省人大常委等職。獲山東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寫《新視角讀二十六史叢書》,共13冊、300萬字,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喜馬拉雅平臺將該書以“精讀中國歷史”為題播出,目前聽眾達2.1億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