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深化城郊農旅融合 展現鄉村特色魅力
發言人:
羅市鎮黨委副書記 王詩富
我區城郊農旅雖有發展,但仍存在整體規劃以構想為主、產業項目“低小散”、宣傳推介效果不佳等問題,建議:
整體規劃先行先試。明確牽頭單位先行統籌規劃,充分調配政策資源,突出融合發展,做好農旅銜接,依資源稟賦與發展潛力進行差異化功能分區,制定近、中、遠期發展目標,推動經營主體規范發展。
高效整合深度開發。盡快建成邵陽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研學基地,建好農科院稻種公園等,推動特色農業與科普研學、觀光旅游等多元項目深度融合,鼓勵開發親子體驗等產品,豐富農旅產品供給,增強鄉村“留客”能力。
精雕細琢突出宣傳。組織鄉村文化研究團隊挖掘地域文化元素,編撰文化故事集、旅游指南手冊并傳播。舉辦“農旅文化節”等特色主題活動,與青年社團等合作舉辦創意活動,拓寬消費群體,提升城郊農旅知名度與影響力。
02
關于組建大祥區心理健康教育教聯體的建議
發言人:
邵陽市大祥區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王彬彬
作為教育大區,大祥區雖歷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但存在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建議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聯體。
明確工作目標,堅守行動原則。堅持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社會參與原則,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注重科學性、系統性和針對性,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原則,促進區域內心理健康教育均衡發展。
完善組織架構,優化運行機制。由區教育局牽頭成立心理健康教聯體工作組,負責統籌協調組建工作,制定政策和規劃,明確成員學校名單和牽頭學校,指導和監督工作開展。設立教聯體管理中心,推進師資隊伍等建設,開展教學活動、師資培訓、資源調配等。建立健全成員學校間溝通協商、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確保高效運行。
加強教師培養,壯大師資隊伍。依托教聯體開展專業培訓、研修和實踐交流活動,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建立師資共享機制,組織骨干教師支教、送教下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關愛學生,保護學生隱私和權益。
推進課程建設,豐富教學資源。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和應對挫折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搭建資源共享平臺,開發在線輔導、測評等功能。
強化家校合作,協同共育英才。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提高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和教育能力。拓展社會支持網絡,與社區、社會組織、心理咨詢機構等合作,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務。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擴大教聯體影響力和輻射范圍。
03
打造消費新場景 激活經濟新動能
發言人:
城北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潘銳
建議我區搶抓消費稅下劃地方等重大政策機遇,打造資江夜游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
串點成線,優化空間布局夯實基礎。推出資江夜游精品線路,將沿途“湘印機-濱江未來城-仙人井文旅街-沿江風光帶-古城墻”等點位串聯升級,打造具有煙火氣、邵陽味、全球范的消費新場景新體驗。加強整體規劃,融合現有商業新地標和文旅品牌,強化區塊聯動,形成游覽鏈條。加大沿江風光帶建設力度,聯通資江南路與沿江風光帶。
集聚要素,提升文化品位激發動力。湘印機-濱江未來城打造美食商娛為主題的夜間經濟集聚帶;仙人井文旅街區突出邵陽民俗風情等元素,打造文化創意體驗街區;沿江風光帶-古城墻圍繞資江南路步行街展開,開展邵陽歷史文化有關主題宣傳活動。開通游覽資江夜景游船航線,吸引商家入駐資江南路,形成資江南路文旅商業步行街。
強化宣傳,講好品牌故事塑造價值。挖掘“湘印機”“仙人古井”“古城墻”等歷史故事、文化習俗,通過故事化方式呈現給游客。利用抖音等平臺,邀請博主探店、打卡或直播,拍攝宣傳短視頻投放,引進優質企業,營造儀式氛圍,圍繞主題節日組織特色活動,提升居民游客體驗。
04
優化住宅小區物業管理 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發言人:
百春園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徐婷婷
大祥區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與老舊小區并存的格局,使物業管理面臨復雜挑戰,建議:
強化支撐,筑牢物業管理根基。將物業管理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議事日程和年度綜合考核內容,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架構,構建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將問題消解于萌芽狀態。
明晰權責,編織聯動協同網絡。有關部門依職能界定在小區物業管理中的責任范疇,在違建管控等關鍵環節協同發力。在小區公示投訴渠道,確保投訴受理及時、處置精準。引導業主成立委員會,依小區情況選擇物業服務模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因地制宜,創新物業服務多元模式。對不同類型小區分類指導,探索敞開式老舊小區管理模式,可采取“統一打包”方式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或由街道或社區成立物業服務中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或自治。
內外兼修,提升物業企業服務水平。加強物業企業管理培訓,在樓盤接收環節排查房屋質量瑕疵等問題,與開發商對接整改。精細規劃服務流程,足額配置人力物力定期公開財務收支、公共收益明細。
加強監管,推動小區物業管理全面提升。物業管理主管部門擔起監管總責,整合多部門監管力量,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構建常態化、動態化監管機制,依規范審查物業企業資質、服務品質,嚴懲違規違約行為。搭建多元社會監督平臺,暢通業主、社區、媒體監督渠道,匯聚監督合力,倒逼企業規范經營、提升服務。
時間:2025-03-02
來源:區政協
一審:李 忻
二審:王喜嬪
終審:張海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