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個令人矚目的調整期。從鄭州、石家莊、涿州、廊坊等二三線城市開始,房價的下跌趨勢逐漸顯現。隨著2023年的到來,這一趨勢進一步蔓延至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至今,全國平均房價已經下跌了約30%,而環(huán)京樓市的一些三四線城市,更是遭遇了高達50%以上的房價降幅。最近,有些專家大膽預測,到2030年,房價將是現在的4-5倍,這意味著,國內房價還要在現在基礎上最低再翻4個檔次。那么,究竟是否會如專家所言呢?
01 專家預測的房價并非是空穴來風
其實,專家們根據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趨勢,預測未來五年內房價將有翻4-5倍的可能,這并非是空穴來風。他們主要是基于以下3點理由:
一、貨幣超發(fā)的推動作用
貨幣超發(fā)歷來是引發(fā)通貨膨脹的根源之一。根據經濟數據,我國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規(guī)模已經突破了300萬億大關。當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而經濟需求相對不足時,物價上漲的壓力就會顯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專家們認為,未來超發(fā)的貨幣很有可能流向房地產市場,推動房價的大幅上漲。
一方面,貨幣超發(fā)使得市場上流動的資金增多,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尋找投資渠道時,房地產市場因其相對較高的投資回報和保值增值的特性,往往成為資金的首選。另一方面,貨幣超發(fā)導致的物價上漲壓力也會使得購房者更加急于購買房產,以避免因物價上漲而帶來的財富縮水。因此,在貨幣超發(fā)的背景下,房價的上漲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
二、房地產政策的利好影響
近年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不斷調整,從限購、限貸到如今的取消限購、下調房貸利率等政策,無不顯示出對房地產市場的扶持和鼓勵。這些政策的出臺,不僅降低了購房者的購房門檻,也激發(fā)了潛在的購房需求。
取消限購政策使得更多人有了購房的資格,而下調房貸利率則降低了購房者的貸款成本。這些政策的疊加效應,使得未來會有大量的購房需求被釋放出來。當需求大于供應時,房價自然會出現上漲。此外,這些政策還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推動了房價的上漲。
三、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將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收入水平將不斷提高,消費能力也將隨之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對住房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同時,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人口的不斷增長,住房供應的壓力也將逐漸增大。供需關系的變化將推動房價的上漲。
此外,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還將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如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yè)等。這些產業(yè)的發(fā)展將帶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和收入增長,進一步推動房價的上漲。因此,從經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未來五年內房價出現大漲的概率是相當高的。
02 房價在未來翻4-5倍可能嗎?
關于未來五年內房價的走勢預測,眾多專家和學者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然而,我們普遍認為,專家們預測未來五年房價翻4-5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一觀點的背后,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國內房價的長期趨勢
當前,國內房價正處于一個長期下跌的通道之中。這并非一時的波動,而是基于宏觀經濟的整體趨勢。盡管各地會不時出臺一些利好政策,試圖穩(wěn)定或提振房地產市場,但這些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房價調整的進程,卻無法從根本上逆轉房價下跌的大趨勢。
這一現象的產生,源于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的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土地資源的稀缺性逐漸顯現,但與此同時,人口紅利的消失和房地產市場的飽和也使得房價上漲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不斷加強,投資炒房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場逐漸回歸理性。
二、房價翻倍的不可能性
對于2030年房價翻5倍的預測,從數學角度來看,這意味著房價每年需要翻一倍。然而,這種可能性在現實中幾乎不存在。一方面,房價的上漲需要與經濟發(fā)展、居民收入增長等宏觀因素相協調。如果房價過快上漲,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那么將導致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最終破滅。
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市場的自我調節(jié)。如果房價出現持續(xù)、快速的上漲,那么將引發(fā)投資者的過度投機,破壞市場的穩(wěn)定。同時,各地也會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來穩(wěn)定市場。
三、經濟與房價的關系
有人認為,國內經濟的上漲和貨幣的超發(fā)是房價上漲的理由。然而,這一觀點并不完全正確。一方面,雖然貨幣超發(f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價,但并不是決定性因素。房價的漲跌還需要考慮供需關系、政策調控等多方面因素。
另一方面,房價的上漲并不意味著經濟一定在上漲。事實上,房價泡沫的產生往往與經濟的實際表現脫節(jié)。當房價泡沫破滅時,將對經濟造成嚴重的沖擊。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房價的上漲與經濟的增長劃等號。
此外,國內房價已經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tài),遠遠超出了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這種脫離居民收入增長的房價上漲是不可持續(xù)的。各地需要通過調控政策來控制房價的上漲速度,保障房地產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
03 到2030年,房價可能會跌去30至50%空間
從多個維度來看,未來房價的漲幅并不會如某些專家所預測的那樣漲4-5倍。相反,房價可能會經歷去泡沫化、去投資化,逐步回歸到居住屬性,到2030年,各地房價很可能會在現在的基礎上,再跌30至50%空間,這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居民收入難以支撐高房價
我們必須認識到居民的收入狀況對房價的巨大影響。近年來,由于國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國內實體經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許多家庭的收入增長趨于停滯,甚至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高昂的房價已經超出了大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
過去,由于人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樂觀預期,以及投資房產的熱門觀念,許多人愿意為了購房而背負沉重的貸款壓力。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的調整,這種盲目的樂觀情緒已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根據自己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居住需求來決定是否購房。
尤其在當前的經濟環(huán)境下,許多剛需和改善型需求的家庭開始變得更加理性。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盲目追求購房,而是更多地考慮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未來的生活品質。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五年內,人們購房的決策將更加謹慎和理性。這也意味著,房價的上漲空間將被大大壓縮。
二、房地產市場的供求失衡
當前房地產市場面臨著嚴重的供求失衡問題。根據住建部公布的數據,我國現有的房子數量已經非常龐大,足以滿足大部分人的居住需求。事實上,國內各地的房子已經不是太少,而是過剩。
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中,空置率普遍較高。這意味著,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待售房源,而購房需求卻并沒有達到預期的增長。同時,我國擁有多套房產的家庭比例已經相當高。在這種供大于求的市場環(huán)境下,指望房價在短期內大幅上漲,幾乎是不現實的。
進一步分析,這種供求失衡的趨勢在未來幾年內還將持續(xù)。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放緩,房地產市場的新增需求將逐漸減少。而現有的房源卻在不斷增加,導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將面臨巨大的調整壓力。為了吸引消費者和維持市場穩(wěn)定,房價很可能會在現有基礎上出現大幅回落。這種回落不僅是對市場供求失衡的調整,也是對過去房價過快上漲的一種修正。
三、保障房入市步伐加快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國已經意識到了房地產市場對于普通民眾生活的重要性,因此開始大力推進保障房的建設。據我國高層在2024年的宣布,未來五年內將提供高達600萬套保障房,平均每年達到120萬套的規(guī)模。這一舉措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為他們提供更為經濟實惠的住房選擇。
保障房的價格遠低于周邊商品房的價格,這一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將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房地產市場:保障房市場和商品房市場。低收入家庭可以依據自身條件申請購買保障房,而高收入家庭則依然可以選擇購買商品房。這種市場分割將導致商品房市場的需求被分流,投資性購房行為將逐漸減少,進而影響房價的走勢。
總的來說,未來五年房價非但不會大漲四至五倍,反而會逐漸去泡沫化、去投資化,逐步回歸其居住屬性。這一趨勢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房地產市場供需失衡、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等。可以預計的是,到2030年,各地的房價很可能在現在的基礎之上出現一定幅度的調整和回落。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房地產市場沒有投資價值。事實上,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產市場依然存在投資機會。但投資決策需要更加理性和謹慎,需要結合自身的經濟實力、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趨勢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到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發(fā)展和社會責任,避免過度投機和泡沫現象的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