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津縣志》,看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是十分陌生的。可以說在現在大多數人的記憶里,應該沒有“龍津縣”這個地名的。只有上了年紀的,或是喜歡翻翻古籍,文獻檔案的愛好者,才會對這地名有所興趣了。
龍津縣,實際上是今天廣西龍州縣的一個曾用名。
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當時的廣西省府把龍州縣更名為龍津縣,由此開啟了龍津縣的歷史。
至于為何會把龍州縣改名為龍津縣呢?那可就是一段更為特殊的地方歷史了,和1930年的龍州起義,紅八軍的創立有關系,這段改天再聊了。
就說這版《龍津縣志》,修成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但由于時局原因,地方動蕩,編篡成書的龍津修志局也沒機會“付印”正式出版,最后的書稿就被存于地方檔案館中保存了下來。
直到1959年3月,龍津縣檔案館翻出此稿,經過審核,出于當時時代的特殊環境下的工作需要,加上也沒有時間重新編寫一版本地地方志,于是,就把這版民國時期成稿的《龍津縣志》翻印出版了。
這版《龍津縣志》的出版,可算是歷經波折。
在民國三年(1914年),六年(191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下發通令,要求地方修省志,縣志。當地也執行了這個規定,在民國十一年(1922年),地方就組織成立了修志局,幾經換人,才于1926年,最后由時任縣長區震漢、及當地的莫庭光,葉茂莖等人編寫了一版《龍州縣志》。
但由于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的種種原因,此《龍州縣志》雖然也成稿成書,最后卻沒有真正的出版,所以,民國時期,后人都不把這版地方志當作正式的地方志,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人修過此志,后世也有學者把這一版地方志稱之為“稿”。
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正值龍津縣新改名,作為一座“新縣”,當地為了增加“龍津”的地方文化內涵,當時的第一任縣長,黎縣長又再次組織人員,編寫新一版地方志——《龍津縣志》,以和之前的“龍州"之名有所區分。
但是,民國時期各地的政事十分復雜,每個縣的縣長調動,換任很是頻繁的,龍津縣也不例外,這個黎縣長沒干幾天也被調走了,由此,沒有了牽頭人,修地方志的事情也就擱置了下來。
到了1945年,龍津縣再次組織修地方志,但是,由于抗戰時期的戰事影響,龍津縣曾幾度避戰疏散,一些文獻檔案因此流失,為地方志的編修帶來了很多材料的缺失,在1946年此版方志雖然完稿,但最后卻沒有定稿,加上后來解放戰爭的局勢變化,這版《龍津縣志》也沒能定稿出版發行。
直到1959年,檔案局才根據民國十五年《 龍州 縣志》稿,1946年《龍津縣志》整理出今天看到的1960年版《龍津縣志》,不過,由于時代的特殊關系,這版《龍津縣志》多少帶有一點別樣的色彩看待歷史問題。
這就不是能議論的話題了。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