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才”,不要“囚才”
——談兵法“慧”處世(87)
文/路秀儒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最初力量最強的當數北方的袁紹。袁紹不僅兵力多、地盤大,而且猛將如云、謀士成群,人才濟濟。大將鞠義、高覽、張郃、文丑、顏良、朱靈……個個勇猛驍戰、武功高強。謀士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人人胸懷大略、滿腹計謀。
然而,袁紹手下這些人才,被袁紹殺的殺、棄的棄、逼走的逼走,最后幾乎成了孤家寡人。
鞠義是袁紹手下第一悍將,勇謀兼備,是袁紹打敗公孫瓚的最大功臣。但袁紹覺得此人不好駕馭,便尋了個由頭召他相見。鞠義未有防備,只身赴宴,被袁紹設伏斬殺,趁機吞并了鞠義的領地部曲。
漢獻帝在河東郡的時候,袁紹派郭圖作為使者前去朝見。郭圖回來后勸袁紹把漢獻帝迎到鄴城,袁紹沒有聽從。而正在這時,曹操把漢獻帝迎到許縣建立都城,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地區,關中諸侯全部降服。袁紹后悔沒有接受郭圖的見,想讓曹操把漢獻帝遷到鄄城建都,以便離自己近一些,但被曹操拒絕。
田豐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采納,曹操部下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后因諫助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袁紹官渡戰敗,袁紹不僅不自責沒有采納田豐的建議、日后重用田豐,反而對左右說:“我沒有聽田豐的話,現在一定被他嘲笑。”于是把田豐殺掉了。
袁紹與曹操對峙于官渡,沮授勸袁紹抓住曹操軍隊糧食物資不足的弱點,慢慢跟曹軍打持久戰,而袁紹視沮授的建議如糞土。沮授又進言派更多的兵力去護糧,但袁紹還是不納,結果烏巢被曹軍攻破、存儲的糧食全被燒毀,袁軍大亂而潰敗。沮授被曹軍所俘,寧死也不降曹,可惜了對袁紹的一片忠心。
袁紹對人才可謂來者不拒,袁術不敢留的呂布,他也愿意納入麾下;劉備被曹操打得沒有去處,前去投靠,袁紹也不拒絕。但是,袁紹“求才”而又不信任、不信服人才,使得大量人才荒廢、流失,甚至最后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孫子兵法·計篇》曰:“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睂Υ?,梅堯臣在《十一家注孫子》中注曰:“武以十三篇于吳王闔閭,故首篇以此辭動之,謂:王將聽我計,而用戰必勝,我當留此也;王將不聽我計,而用戰必敗,我當去此也。”
孫子的這一闡述,袁紹及其謀士、武將的遭遇,折射了同一個現象:“求才”者,并不意味著不“囚才”;“囚才”系人為,任之則“自囚”。
人才是最大的資源,“囚才”是最大的浪費,“盡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正如《孫子兵法·謀攻篇》所言:“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本褪钦f,將帥能力強而國君不橫加干預的,能夠勝利。
對一個領導來講,求才看眼光,用才看度量;對一個人而言,有才是本事,破“囚”是膽識。
孫子的智慧啟示人們,一個人要實現自身的價值,既要下力增自智,也要倍加惜自才,不一定要像當年的孫子那樣丑話說在前、防“囚”做在先,但對那些涉己的“囚才”行為,應該拿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魄力,不要像田豐、沮授那樣委屈了自己。
【作者簡介】路秀儒,曾任原濟南軍區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綜合訓練基地司令員、軍區司令部動員部部長,大?!,F為山東孫子研究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孫子研究》雜志主編,孫子兵學大講堂講師團團長,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煙臺大學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獲全國性和山東省獎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