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又添一員猛將!
2025年2月27日,小米在發布會上推出了自家首款超豪華電車——小米SU7 Ultra,其配置相當驚人:
馬力高達1548PS,是一般家用車馬力的5到10倍;從0加速到100km/h只需1.98秒;最高時速可達359km/h。賽車級的配置讓小米SU7 Ultra堪稱是“地表最快四門量產車”。
強大動力的背后,是超級電機系統的支持。
電機是電動汽車“大三電”的組成部分之一,相當于傳統燃油車中的發電機。
此次小米SU7 Ultra搭載的是超級三電機系統,前橋配置一個V6s,后橋配置兩個V8s。
其中,小米的V6s電機采用了聯合研發的形式,合作對象是工控領域的佼佼者——匯川技術。
(注:匯川技術參與小米超級電機研發,資料來源:互動易平臺)
匯川技術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主要由子公司聯合動力負責。2023年,聯合動力的電機控制器銷量達84.81萬套,市占率為10.2%,打敗了特斯拉,僅次于比亞迪子公司弗迪動力。
要知道,特斯拉和比亞迪的電機相關產品都是以自用為主,聯合動力作為第三方供應商取得這樣高的市場份額已經相當不錯了。
從客戶結構上看,2023年,聯合動力電機產品的主要客戶為廣汽埃安,占比為77.6%,客戶結構趨于集中,這有利于聯合動力與客戶較快建立成熟的合作模式。
同時,聯合動力的產品也較為全面,包括電驅系統(電機、電機控制器、電驅總成)、電源系統(DCDC、OBC、電源總成)等,產品豐富度遠高于同行業的雷賽智能、偉創電氣等。
眾所周知,小米喜歡采用比較成熟的供應鏈來提高生產效率,而在合作模式、產品等方面匯川技術都表現出了相當高的成熟度,這也難怪匯川技術能獲得小米的青睞了。
隨著下游客戶銷量的增長,聯合動力對匯川技術的業績貢獻度有了較大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匯川技術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營收104億元,同比增長96.25%;該業務的營收占比達40.95%,同比增長超10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快速增長也為匯川技術整體的業績提供了一抹亮色。
2024年前三季度,匯川技術實現營收253.97億元,同比增長26.22%;實現歸母凈利潤33.54億元,同比增長1.04%。
不過,匯川技術的三季報業績反映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營收規模增長似乎到了瓶頸期,二是“增收不增利”,這實際上對應了市場空間和競爭性的問題。
一、匯川技術面對的市場空間不大了嗎?
其實不然。
一方面,公司整體營收放緩主要是因為第一大業務——通用自動化業務增長稍緩。
2024年前三季度,受光伏、鋰電行業需求下滑的影響,匯川技術通用自動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109億元,同比增速僅為4%。
不過,該業務下游行業工程機械電動化、儲能、泛3C等領域表現相對較好,后期隨著光伏鋰電板塊影響的逐步減弱,公司的通用自動化業務有望迎來拐點。
另一方面,公司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截至2024年末,國內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雖然已達45%,但從市場結構上看,匯川技術在高端市場仍有可開拓的空間。
目前,許多高端電動汽車品牌如特斯拉Model Y、Model 3、蔚來ES8、比亞迪漢都搭載了雙電機,小米SU7 Ultra更是用了三個電機,這意味著在高端化趨勢下,電機的需求量有望大于電動汽車的銷量。
預計2018-2027年,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規模從100.44億元增長到1631.28億元,年復合增速高達32.15%。
此外,進軍海外市場對于匯川技術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營收同比增長16.77%達9.47億元,但占比僅有5.85%,后續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截至2024年末,匯川技術的泰國工廠已實現量產,匈牙利工廠按計劃推進。隨著產能逐漸投放,公司的海外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打開。
二、匯川技術能否維持較強競爭力?
2024年上半年,匯川技術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毛利率為18.23%,遠低于公司的其他業務,因此該業務占比的上升拉低了公司整體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毛利率較低,很大程度上是采取低價讓利策略導致的,因為競爭實在太激烈了。
于是,匯川技術配合高端市場推出了高速電機產品,嘗試用提高產品單價的方式改善公司毛利率,提高競爭力。
截至2024年末,國內僅有少數幾家廠商能量產轉速在2萬轉及以上的電機,分別是匯川聯合動力、弗迪動力(比亞迪)、威睿電動和銳湃電驅(廣汽集團),匯川技術因此建立了一定的競爭壁壘。
當然,高性能的產品離不開高研發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匯川技術的研發費用達22.06億元,遠高于同行業麥格米特、英威騰、雷賽智能等廠商。
如今,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匯川技術做出了分拆聯合動力的決定,意圖募集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發投入。
此次募資約50億元,其中13.2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及平臺類研發,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聯合動力的研發能力,培養在高端市場中的競爭力。
此外,從規模上看,匯川技術作為第三方電機供應商,必須取得足夠多的車企客戶,才能在規模上與比亞迪、特斯拉這種自產電機廠商形成抗衡。
基于此,匯川技術花了不少銷售費用來維系客戶。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率達5.29%,高于一般To B端的企業,這也影響了公司的利潤率水平。
這時候,提高客戶黏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切入高端電機領域的匯川技術更易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從而有望降低銷售費用率,提高利潤率。
總結一下,匯川技術通過較強的綜合實力打入了小米Su7 Ultra的供應鏈,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也尤為出色。未來,高端化將成為匯川技術的關鍵命題,有望成為公司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以上分析不構成具體買賣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關注飛鯨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5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