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雖然沒有吃雞和王者農藥,但也有豐富的娛樂方式。當你穿越到民國時期,出現在你面前的可能有以下娛樂方式。
1、戲曲
戲曲作為中國的主流文藝娛樂,已經由來已久,至民國時,已經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地方戲曲形態。
最廣為人知的有:京劇、昆曲、越劇、川劇、粵劇、評劇等,出現在廟會等集會場所的地方戲樣式更為繁多。
廟會、茶館、戲園、街巷戲臺等若干形式不一而足,如果你穿越到鄉村,或許會有村里人湊錢請戲班來搭棚唱戲。不過,要注意,民國很多地方戲與賭博結合,這是賭戲,鄉鎮聽戲時看到戲臺下擺著賭桌吆五喝六,不要太驚訝,想要了解賭戲,可以閱讀之前筆者的一篇關于“賭戲”的文章。
2、評書
茶館聽書也是民國的主流娛樂的一種,既能聽到評書藝人口中描繪的精彩故事,又能增長見識,而且聽書的花費并不高,且民國文盲普遍多,聽書對于大多數不識字的百姓來說,是一種廉價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所以文藝眾多行當里,評書藝人被稱為“說書先生”也不足為怪,他們確實當得起“先生”的稱呼,給很多文盲群體進行教育啟蒙。《大染坊》陳六子聽書獲得見識和智慧,雖然這是基于歷史人物的虛構,但評書的確可以稱得上娛樂藝術中的教育者。
電臺廣播傳到中國之后,評書就走進了無線電波里,評書藝人連闊如就曾在電臺說評書,當時連闊如評書一旦開始,街頭巷尾的人們就聚在有收音機的場子,一時街凈巷空。
3、相聲
如果你穿越到民國的天津、北京區域,那么最不可錯過的娛樂方式,就屬相聲了。民初時,相聲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在廟會、集市、街頭空地,你都可以看到撂地表演的相聲藝人。如果你穿越的時間再早一些,來到1904年以前,相聲鼻祖朱紹文“窮不怕”還在世的時候,那你就真的賺到了,最原汁原味的相聲單口、對口、太平歌詞,你都可以從“窮不怕”口中聽到。
4、大鼓書、竹板快書等其他傳統文藝行當
大鼓書有東北大鼓、京韻大鼓、樂亭大鼓、山東大鼓、河洛大鼓、安徽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膠東大鼓上黨大鼓、湖北大鼓、廣西大鼓、梅花大鼓、五音大鼓等。清末時期,大鼓書作為地方曲藝傳入北京,被改造為京韻大鼓,在民國,不妨聽聽華夏南北流行的大鼓書。
起源于山東的竹板快書,語言粗獷、氣勢強烈、鄉土氣息濃郁,如果穿越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山東,那么盡可以去聽聽竹板山東快書的“于派”創始人于傳斌的快書。
5、麻將
“國粹”麻將在民國的流行程度,估計現代的“斗地主”都未必能比得上。麻將有傳說是鄭和下西洋時期,行船枯燥創造出來的,也有說是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還有說是源于“葉子戲”“馬吊牌”,具體是哪種由來搞不清楚。但民國打麻將,幾乎可以算是最為流行的棋牌娛樂。
廣為人知的是民國的文人政客打麻將的故事,相傳,麻將高手梁啟超為了解決三人、五人打麻將的尷尬,發明了三人麻將和五人麻將,梁啟超的很多社論文章都是在麻將桌上口授而成。
徐志摩也是麻將高手,他對鴉片與麻將還有一番妙論:“男女之間的情和愛是有區別的,丈夫絕對不能干涉妻子交朋友,何況鴉片煙榻,看似接近,只能談情,不能愛,所以男女之間最規矩最清白的是煙榻,最曖昧最嘈雜的是打牌。”
民國時期,麻將不只是中國流行,世界各地也有無數麻將愛好者,聞一多留美期間,一次到教授家做客,飯后美國教授拿出麻將提出玩幾圈助興。聞一多連忙解釋對麻將一竅不通,甚為窘迫。美國教授根本不相信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還不會打麻將,以為他有意推托。
精通十國文字、學貫中西的北大教授辜鴻銘,他的牌技卻很差,還因而獲得了“光緒(光輸)皇帝”的雅號。
文化名人當中,也有牌技很差的。辜鴻銘的牌技就很差,還因而獲得了“光緒(光輸)皇帝”的雅號。
6、舞廳、彈子房、回力球場
如果穿越到民國時期的上海,那么舞廳、彈子房、回力球場這樣的娛樂場所就是當時的主流。當然這些娛樂是要花錢的。三十年代的上海舞廳常年維持在30家以上,小型舞廳的價格相對便宜,一塊銀元能跳5-8支舞。后來茶社、酒吧、咖啡館也開展了跳舞業務,比如茶館,跳舞消費滿5塊銀元,就贈送一張茶舞券,能免費喝茶一杯,吃若干點心。作為參考,當時中國的工人收入約為5-20元/月。
所謂彈子房,就是臺球室,在上海,彈子房一般設在茶樓里,開彈子房的一般是一品香、洪園、華眾這些老字號茶樓,他們本身的客源好,“小開”,也就是二世祖多,這些“小開”到一品香打彈子,每盤收費是4角,普通人是玩不起這種昂貴的游戲的。
回力球是當時流行的球類運動,起源于西班牙,球員持一帶凹槽的長手柄,球速極快,回力球運動現在已經沒落了。回力球在民國時期,是和賭博掛鉤的。當時在美國也是與賭博掛鉤的,后來足球賭博合法化,回力球逐漸沒落,奧運會原本也是有回力球的,但因球速過快、頻頻受傷而取消。
7、電影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1905年,豐泰照相館任慶泰拍攝了由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民國時期電影行業逐漸繁榮,三十年代的電影里,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中胡蝶的風姿不容錯過。不過電影票也不便宜,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比較高,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小影院的價格稍便宜些,大約2-5角不等。當時一銀元能買20斤面粉的,5銀元基本就能維持一個普通成年人的日常開銷了。
穿越到民國想看電影的話,收入必須要高,普通人是看不起電影的。
8、廟會雜耍
民間比較廉價的娛樂,基本是在廟會集會之中,每當廟會時,周圍的江湖藝人都會在廟會展開“十八般武藝”,耍猴的、耍白鼠的、耍雜技的、拉洋片的、演戲法的,民間廟會的藝術娛樂豐富多彩,很多現在已經消失或者正在消失著。
9、下棋、讀書、繪畫、書法
提升個人修養的傳統娛樂或者說文藝方式很多,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如果你覺得其他娛樂方式在民國亂世只是打發時間,于人無用,那么讀書這樣的消遣或許適合這樣的穿越者。
10、賭博、嫖娼、抽大煙
積極的娛樂方式有很多,但同時也要看到像賭博、嫖娼、抽大煙這樣的民國消極娛樂更是流毒于世。
如果你真的穿越到民國,你最喜歡上面哪種娛樂方式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