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鬧了好幾天,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還是準備簽下“賣身契”。
這份契約有英語和烏克蘭語兩個版本,國內部分媒體已經放出了翻譯全文
,里面的主要內容有三點:
一是美烏共同設立、管理一個投資基金,雙方所占的比例另行約定,但美國肯定會占主導地位;
二是烏克蘭國有自然資源收入的50%,都歸這個基金所有,包含礦產、炭氫化合物、石油、天然氣、礦床、以及自然資源相對應的基礎設施都包含在內;
三是這個基金每年至少投資烏克蘭一次,范圍是烏克蘭的安全、保護和繁榮,也就是用來買武器和搞重建。
協議中沒說明美國是否會出資、投資剩下來的錢怎么分配等問題,相關內容美烏會另出一個細則。
但大家都能猜到,懂王肯定是吃干抹凈、一毛不拔,投資安全和保護的錢要找美國買武器、重建項目以美國企業為主、剩下的錢要還美國的援助。
小澤曾透露,之前的協議規定烏克蘭要還250年,也就是十代人。
這一版沒有約定終止協議的時間,雙方會在細則中進一步明確,但估計和以前一樣——要么連本帶利還上5000億美元,要么還夠250年。
可以說,烏克蘭已經完蛋了!
這份協議一簽,美國就控制了烏克蘭的所有自然資源,把他們變成了自己的經濟殖民地。
并且這則消息出來之后,有多個歐洲國家馬上提出,烏克蘭也應該還他們的援助。
這些國家還振振有詞的說:美國的錢是錢,他們的錢難道就不是錢?美國的錢該還,他們的錢難道就不該還嗎?
套用心理學的理論,這叫破窗效應!用中國的老話來說,這叫破鼓萬人錘。
烏克蘭打了三年戰爭,可以說打了個寂寞!
那烏克蘭得到了什么呢?
他們沒得到任何保證,只得到表面上的公正和繼續斗爭的權力。
一些中文媒體在翻譯協議第一段的時候, 將“since Russia’s full-scale invasion of Ukraine in February 2022”這段翻譯為“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以來”。
但這段的真實含意是“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
相應的烏克蘭語版本為“Укра?н? з моменту повномасштабного вторгнення Рос?? в Укра?ну в лютому 2022 року”,與英文版含義一致。
這就是小澤要到的公正!
懂王之前說小澤是獨裁者,還說是烏克蘭挑起了戰爭,這回他在協議當中承認,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并且烏克蘭可以用自然資源換到的錢,向美國買武器、跟大俄死磕到底。
這一點對小澤很重要,對我們也相當重要!
因為英文版協議的第五段規定:“美烏希望確保,沖突中對烏采取不利行動的國家和其他國家、在和平到來后不會從烏克蘭的重建中受益。”
大家注意“采取不利行動”這個表述,什么叫“不利行動”?向俄羅斯供應民用物資算不算“不利行動”?畢竟這個問題美西方國家炒作過很多次,劇本都是現成的。
估計雙方協議一簽,美歐就會和我們翻舊賬,以“沖突中采取對烏不利行動”為名,禁止我們參與烏克蘭重建,除非我們拿利益做交換!
要知道重建烏克蘭可是一筆大業務,至少能提供數萬個工作崗位和高額利潤。
不能參與其中,實在是錯失良機。
估計有人會問,我們前幾天不是和烏克蘭方面會談過,還談得很愉快嗎?烏克蘭方面怎么這么快翻臉呢?
恭喜你,你發現問題的關鍵點了!
美國人在這里玩了個文字游戲,在烏克蘭語版的協議當中,這一段與英文版有細微的不同,內容是:
“美烏希望確保,沖突中對烏采取敵對行動的國家和其他國家、在和平到來后不會從烏克蘭的重建中受益。”
英文版是“不利行動”,而烏克蘭語版是“敵對行動”,意思雖然相近,但前者可以擴大解釋,差別其實很明顯。
烏克蘭可能是不想讓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獲利,結果美國人扭曲了他們的本意。
或許小澤發現了這一點,或許小澤沒發現,但他已經被擺上了餐桌、可以說身不由己。
烏克蘭人的命運,也不在自己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